农村荒废土地种树(农村田地再利用)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特别是以县城综合体为建设主体的县域现代化加速推进,农民涌入县城明显加快。人口的流失造成了以土地为基础开发的劳动力日益短缺,由此带来的是土地大量抛荒。不过,出于对土地的眷顾和维护土地资源的需要,土地开发正重新得到重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原有荒地上开始跟风种植树木。这一行为背后动机值得注意,而地上种树现象的出现也深刻影响着今后农村的发展走向。

一、重新发现土地价值

随着农村空心化的加重,土地资源的开发正日益式微。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卷入城市参与社会分工,导致农田开发利用日益减少。另一方面随迁老人进城后,为下一辈照顾小孩儿也脱离了与原有农村社会关系,以致家中田地无人管理。再者,土地上获得的附加价值低下也让呆在农村的人不得不放弃田地。比如在外打零工一天可以挣钱180元到200元不等。而依靠田地的话一亩种经济作物的田地收入3千元左右。因此很多农村人宁愿选在在家打零工也不愿意种田。

几千年来,土地都是农民最为依靠的重要资源。放弃土地资源是出于对现实收入和生活的理性选择。不过,由于文化心理和乡土意识的作用,很多农民对土地还抱有深深的眷恋。有的农民会经常抱怨,以后没有地了可怎么办?这说明在很多农民心中土地仍是身家立命之本。尽管农村正面临着日益“虚弱”和人们对经济需求的现实考量,重新利用土地,让地里长点东西仍是不少农民心心所念。

事实上从现实来看,对土地的重视会出现周期性规律。通常,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人们对土地带来的好处才会感受得更加强烈。平常大量人口都住在城市,而到了过年随着回乡热潮,吃饭问题和能源问题成为了现实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是三代同堂回家,最少就是五口人,那么每天消耗的食物和能源都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尽管现在食物和木炭等能源都可以去镇上买到,但对过惯了“精打细算”日子的老一辈农民来说,只要在自家土地上稍加改造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话,还是会自主性选择低成本解决。

因此,过年几天,乡村经常伴有特别“年味儿”的风景出现。天气晴好时,有很多家庭在门口一边晒太阳,一边聊天砍柴。这些年田地荒芜较多,杂草杂树不愁,因此能源问题比较好解决。但食物问题则又是一大问题。过年时期,菜价普遍上涨,交通也大为拥挤,经常性上镇买菜无疑会在增加通勤成本和食物成本。因此,通常常年在外的农民会在经常住在农村中的住户菜园中借些蔬菜,或者去别人的藕塘中挖新鲜的藕。藕的出现也具有周期性,年关时期挖偶是过年的一种标志。

因此,伴随着过年季节性生活问题的出现,土地的价值便会重现得到重视。为了解决吃菜问题,一部分农田被改造成鱼塘和藕塘,事实上更多是藕塘。因为鱼塘需要日常打理,改造成鱼塘后,由于长期在外打工,只能委托给他人处理。不过这样也能保证过年可以吃到鱼。另一部分农田会改造成藕塘。这类池塘基本做到日常不用管理,这样即使平常在外打工,只要到了年底也会有不错的收获和新鲜的食物。为了解决能源问题,更多的土地还被种上了树木。这些树木主要以马尾松为主。他们长的快,长的直,不怕旱涝,管理起来比较方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昔日“黄土地”变成了“绿水青山”的一派景象。

农村荒废土地种树(农村田地再利用)(1)

田地种树

二、为什么是种树?

从整体农村土地改造利用来看,还是以种树为多。对于农民来说,在自家农田种树有着自身深刻的现实考量。种树与挖塘相比,投入的成本要低得多,不仅如此,种树还能解决能源问题、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重新确定了自身的领地范围,满足了农民对土地坚持和守护的心理。

1.解决能源需求。上述已说到每到过年之际,长期在城市生活的农民便会面临着周期性暂时性的能源短缺问题。特别是天气严寒的时期,在烧火做饭和取暖的双重压力下,这种能源短缺问题就会更加突出。在自家农田种树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过年时期,枯萎的马尾松针是当地引火做饭的理想原料。马尾松木内含有大量的松油也是做大饭开大席的硬材。密烧马尾松树还是当地制作木炭的主要原料。这或许就是当地喜欢种植马尾松的重要原因。

农村荒废土地种树(农村田地再利用)(2)

干枯的马尾松是获取能源的重要来源

2.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让土地重现创造价值,这是很多农民内心的期待。听到很多农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能让田荒着”。与同类种植花生、芝麻、棉花等经济作用相比,种树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土地利用方式。马尾松生产速度快,树苗价格低廉,生产过程中几乎维护零成本。一棵树苗成本价几元,甚至可以从周边采摘,也可以采用分支来种植达到零成本。通常情况下三至五年便可长成较为成熟可观的一株。根据当地种植习惯测算,三深左右田地可种植树四十至五十颗左右。如果一棵树卖30元,那么一亩地可以有5千左右的收入。这些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笔较为不菲的投入。

3.重新明确地界。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有着深深的眷恋。任何一个农民都对自身土地被兼并或荒芜就存在着内心的焦虑恐慌。随着土地的荒芜,田埂长期得不到维护,以至于各自田地的分界日益模糊化。这一情况无疑会增加农民的焦虑。因此,如何保住自己的田地成为了农民思考的问题。种树的出现无疑为自家的土地建立了一到生态屏障。马尾松高耸挺拔,标示性强,沿着田埂一字排开种上,相当于给自家田地重新建立了“田埂”。这种新式“田埂”界限十分明显,毁坏容易察觉,且要面临着经济赔偿等问题。因此,守住自家地的心理也是推动农民大量种树的原因。

三、种树的得与失

对于农耕文明来说,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土地不仅是一种可以生长出作物的资源,更是文化、心理、观念、时令习俗诞生的母体。《孟子》云“五谷熟,而民人育”。耕种是教化之先。因此,每当田地荒芜时,总有些农民很担忧田没了怎么办的问题。其实这种担忧不仅仅基于是眼前现象,更是起始于内心深处对土地执念所带来的激发和觉醒。这种担忧有两层意思。一是田没人种了。土地荒芜长不出东西了。二是自己田的范围没了。不能让田荒着,但又不得不不让田荒着的矛盾,决定着农民要更新种植作物种类。为了应对这种新情况,一项种树的策略和行动便付诸实施了。因此,农村种树风气的出现除了农村生态意识提高外,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现实生活的考量。农民种树既解决了当前过年面临着切实需求,也影响了乡村文明建设和农村安全,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1.解决了部分返乡农民过年急促性的现实能源需求问题。上述论证到农民回家过年,要解决的两大主要生活问题就是能源问题和食物问题。大规模种树,能够为全家过年和过冬提供了大量能源储备,确保全家有柴烧,从而解决了取暖和做饭的问题。同时,种树做柴还是回家后的一次形象展演。大量柴火被制作出来整齐码放在家门口,创造出了一种勤劳和殷实的家庭形象。这一景象既与过年气氛相容,也通过这一具象化的表达重新与村里的社会关系得以连接。

2.创造了一种新的交往空间。围绕着种树砍柴,返乡后的农民或许还创造出了系列新的交往空间。这些新交往空间的产生有利于乡村文明建设和乡村关系的再次整合。一是创造了一种新式家庭内部人员的交往空间。能源的制作是一项费时费力,且需要众多人员参与的过程。马尾松的收集需要一定体力,而伐木和将树木劈成小段摆放都需要家庭人员的帮助。在制作能源的共同目标下全家人聚在一起,分工协作,同时一齐分享着过往的岁月以及以前农村时期的生活光景。这种分享类似于以前过年时期炉边围坐式的家庭聚会。有的人说很久没有这种方式在一起聊天了,这不比打牌好吗?在制作能源这一同一目标达成的前提下,聚会无形中增强了家人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二是创造了一种村级的交往空间。过年时候,除了一家人一起劈柴烧火外,通常也会有亲戚和周边邻居聚在一起共同劳作。这种共同劳动和闲谈塑造出新式的村级交往空间。这类交往空间类似于早期的村里洗衣服的池塘、打水的水井,甚至是聚会的小卖部。总之,它带有一种日常生活的交集、闲暇时光的一起打发和生活记忆分享之类的生活空间共同体性质。这种性质的聚集场所的出现,它能重新弥合人们因进城谋生而产生的农村关系的裂缝,同时以乡村生活特有的形式塑造出共有的生活场景和体验。

三是创造了一种代际交流的生活娱乐场景。不同于在田地种植水稻、棉花等作物,树林之下的土地会留下较大的开放空间。这种开放空间有利于进行内部改造和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这些开放的自然空间是享受与自然生态亲密接触的独立空间,也是对希望体验与城市嘈杂环境和快节奏不一样生活的人们的原生诱惑。同时,有的农民会在树林中进行改造,就地取材式的打造一些娱乐设施,让习惯于城市的儿童不至于对枯燥的农村生活感到疲惫乏味,延长农村逗留时长,借机提升代际之间的交流机会和亲密关系。

农村荒废土地种树(农村田地再利用)(3)

树林中打造的乡村版儿童游乐园

三是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无论是出于何种动机,田地种树客观上都使得荒地实现了重新利用,并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很多农民都觉得种上树后的田地树多了,早晨鸟叫也多了,空气也好了不少。有的人还表示以前田地到处荒草丛生,现在都长了树木,到处看了有生机,心情也好了不少。种树让生态变好了,也让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美好。

尽管大规模种树给乡村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容忽视的是,种树也会引发一些新的问题。

一是防火安全。目前已有很多田地种植了马尾松,且树木之间较为茂密。这种树木油性大,一旦遇火极难扑灭。冬天万物干燥,许多荒地的荒草蔓延至树林之中不在少数。且每到年关之际,当地家家还有祭祖习俗,放炮烧纸不绝于耳。因烧纸等原因引发山火的事情多有发生。树木成林所带来的农村防火压力较前几年相比,已大为增加。

农村荒废土地种树(农村田地再利用)(4)

祭祖引发的山火

二是生态安全。农民整体上种植树木的品种还比较单一,多以马尾松为主。大规模种植单品种树木一方面的确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村里相互照看。但另一方面也极易引发病虫带来的规模性灾害和传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三是土壤硬化。田地里长期种植树木,对于土壤本身来说也会带来一定的伤害。一方面,树木茂密,根系发达。一旦不再种树的话,就需要话下大力气对于田地进行复耕,刨除树根杂质等,这对于一般农村家庭来说耗费巨大。另一方面,长期种树,会造成土壤硬化和营养成分的改变。如果要重新种植其他作物的话,则需要对土地进行重新追肥和培育。这些问题也会增加了后期的投入成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