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除了四大名将还有哪些将领(战国四大名将中唯一得到善终的人)
纵观古代征战沙场的名将,好命的都不多。事实上,古代的武将真不是那么好当的,出名的武将更是不好当。能力不够,怎么在刀光剑影的战场活下来,稍微的差错,不仅自己送命,还要连累无数无辜将士,太有能力,一不小心功高过主,引人猜疑和嫉妒,不被冤死就被坑害。不像文臣,脑子是战场,用嘴巴打仗。
比如我们熟知的战国四大名将,如此赫赫战绩却只有一人熬到了白头。白起遭宰相范雎嫉恨,后来攻打赵国时,秦王听其谗言于阵前将白起赐死;李牧的君主赵王迁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猜忌李牧而杀害了他;廉颇功名在前,却受众臣排挤,赵王听信谗言不再重用他,他抑郁投奔他国也不得志,最后客死他乡。这唯一熬到了白头的人便是王翦,有白起之死在前,又有六国一统的艰难大业在后,还能在伴君如伴虎的秦始皇座下建功封侯,可见其千伶百俐。
今天要介绍的便是这位兼具智商和情商的名将。
公元前236年,王翦攻阏与,当年秦将曾大败于此地,所以意义重大。他迅速从手中的军队里删选出精锐的士兵,组成新的能力强劲的队伍,使得进攻十分顺利,且捷报连连。除阏与外,王翦一鼓作气连下九城。前229年,他再次领兵攻赵,要说,四大名将中两个来自秦国,两个出自赵国,秦要灭赵,如此名将对阵的机会必不可少,可事实上,他们都没有真正的在战场上见过面。白起肯廉颇本来能在长平之战中遇上,谁知赵王中反间计临场撤下廉颇,两个人就这样错过了;后来王翦攻邯郸,对手正是李牧,可赵王又中计杀了李牧,之后不过百天王翦便灭了赵国。李牧泉下有知不知当哭当笑呢?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筹谋荆轲刺杀秦王的计划,结果荆轲失败被杀。秦王盛怒之下于次年发兵燕国,王翦为将。很快,燕都蓟城被攻陷,燕王室溃败而逃,燕王权衡左右后杀了太子主动求和。那时的燕王怎么也想不到,自己逃过了王翦,却没躲过王翦的儿子。前222年,秦派王贲进攻辽东,燕军溃败,他被活捉,燕国灭。
王贲少年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军事,公元前226年攻楚,共打下城郡十几座,战绩骄人,颇有其父战将之风。次年,受命进攻魏国,他巧用当年白起水淹楚鄢城的办法,挖渠构坝将黄河水引入魏国大梁城,讲城内淹得残垣断壁,魏王无奈出城纳降,魏国灭。公元前221年,秦已扫平五国,距离统一大业只剩下齐国。齐国在秦统一的路上一直保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几十年里相较于他国很安定。
此时,眼看秦国要来处理最后一个路障了,齐王终于清醒了,慌忙派兵守护西边边境,断绝与秦国的往来。可惜,秦国买通了贪财的齐相国后胜,一面劝降,一面又使正打得手热的王贲从南面进攻。事无意外,齐国灭亡,听取好处才投降的齐王最后却是被饿死的。王贲歼魏灭齐,收拾了最后的燕国蜀地,还清剿了赵国逃亡流落的残余政府军。这些功绩足以让他摆脱父亲的功勋墙,封侯拜将也是名副其实。
王贲在战场上杀敌挥洒汗血,父亲王翦除此之外还要与秦王斗智斗勇。公元前224年,秦横扫六国的计划呈破竹之势,于是秦王想趁势一举灭了楚国,与众臣商议出兵之策。李信刚刚破燕,势头强劲,认为只要二十万便可将其歼灭。问王翦,他则表示楚国实力一直很强,虽然之前吃了败仗损伤无数,但楚人出了名的强悍勇猛,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此战至少需要六十万人马。正当盛年的秦王政更愿意相信年轻勇敢的李信,一是因为他认为王翦老了怕了,二来六十万兵马得举秦国上下之力,全部给王翦一人,以他为人也不敢冒此风险。而且李信年纪正盛,又强壮勇猛,再派蒙恬加以辅佐,应该能堪此大任。
王翦明白秦王的意思,于是称病告老还乡。再说李信攻楚,他先是与蒙恬分开,从两个方向进攻,楚军败逃,锐不可当。后来,李信预备在城父与蒙恬军汇合,却不知楚将项燕一路尾随,悄无声息地偷袭了李信军,两个营被占,光都尉就被杀了七个,李信大败而去。这应该是秦横扫六国的众多战役中,损失最惨烈的败仗。
秦王这下急了,同时也意识到王翦的先见之明。亲自去王翦老家登门谢罪,将军啊,后悔当初没有听你的,现在让李信辱没了秦军,楚军又从西边打来了,我也知道你身体抱恙,但如何舍得抛弃我呢?
王翦先是推脱,说自己年老病弱,心有余而力不足,可以另选其他有本事的人。秦王心意坚决,王翦见推脱不了便收了,条件就是一定配给他六十万兵马。此事在白起身上也发生过,但白起的结局就惨了。当年,秦昭襄王请白起攻打赵邯郸,白起以病重为借口推脱,后来又请了几次说时机未到而拒绝了。这秦王礼贤下士的请你,你不去,非要君臣之礼逼你才行,白起没办法拖着病体上前线,费了些时日。此时本就与之不和的范雎趁机补刀,还未开战,白起就被赐死了。
王翦就聪明了,先婉拒显得咱有原则,但见好就收,不能拂了天子的面子。
王翦出兵之前,多次求赐田地庄园。秦王很郁闷,都要上战场打仗的人,还担心钱财问题吗?王翦的回答让秦王大笑不已,他说做大王的将士,有战绩也封不了侯,就趁关系还好的时候为子孙谋些家业。秦王真的举倾国之力给了王翦六十万秦军,还亲自送行。王翦走后,又多次派使者回去跟秦王要田要地,他说我们的秦王残暴多疑,现在把全国的兵力都给了我,我多要田产可以示贪财,可打消秦王疑心。直到王翦得胜回朝,秦王从未疑心过他。可见王翦的智谋不止在战场上。
再说王翦带着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楚人听说之后,迅速紧急备战。可王翦按兵不动,坚壁不出,为了消磨楚军意志,他还要求士兵每天都按时休息、沐浴、吃饭,士兵无事就丢石子,要不就比跳远。楚军数次挑战无果,郁闷又愤懑,准备从东边突破。王翦见时机已到,派兵突袭,楚大败,楚将项燕也死了。
项燕的死有两种说法,一是被王翦杀,又说自杀,但不管如何,都与王翦有直接因果关系。要说这个时机来的巧妙,没有久经沙场的经验和从容不迫的持重,王翦哪里能抓得住。
据史书记载,王翦趁着勇猛的势头,很快灭了楚国,旋即又去征讨了百越。但百越到底是哪里却没有详述。有说是越国被灭前的会稽,但此地很久之前就被楚国占据,纳入荆地所属。而王翦既然已经“平荆地为郡县”,那“南征百越”就谈不上了。这一说法因此存疑;另一观点根据秦统一后的版图研究认为,百越是今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广西、广东的某些地方,以及越南的一些原始部落。可惜并无史料附述,西汉的《淮南子》倒是记录过秦将屠睢领兵五十万征伐越人,但并未提及王翦的名字。
有人根据记载推论,认为屠睢是王翦的部下,毕竟五十万的兵马对于当时秦国而言,能让秦始皇放心交付的屈指可数,却绝对不会前无战绩记载的屠睢。而王翦当时刚刚从楚国战场凯旋而归,顺道南下征伐百越也顺理成章。虽然此说法挺合情合理,但也仅仅是推测的无证据言论,而王翦征伐百越,到底有没有到达越南等地呢,就只能待以后发掘更多相关文献来证实了。
王翦攻楚凯旋而归,得封武成候。儿子王贲也因功绩封通武侯,可是王翦深知秦始皇为人,知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于是在秦统一后,解甲归田,安度晚年。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中唯一一个得了善终的人。秦横扫六国,王翦父子俩就灭了其中五国,可说他们对于秦始皇的统一大业的第一功臣。
自己熬到了白头,王翦子孙的命运却不及他。当年王翦灭楚,项燕死,仅仅过了十几年,大一统的秦国便走向衰落,那时王翦父子都已去世,孙子王离在朝中当武将,能力却远不及父辈。巧合的是,王离与项燕的孙子项羽在巨鹿会战,最后王离战败被活捉。史书没有记录王离的结局,但项羽残暴,坑杀俘虏和屠城的事干了不少,更何况与他还有害死爷爷的家仇呢,想来命运多舛。
王翦一生也算善始善终,但后世对其评价褒贬不一。司马迁说他对秦始皇苟且迎合,虽尊为帝师,但他没有尽到为人臣子的责任,没有帮助秦始皇施行对人民和国家有益的政策,以至于秦国二世而亡。当然,也有人认为他双商在线,打得了仗,用得了脑,智勇无双但从不骄奢,久经沙场但不残暴,又懂得君臣之道,功名显赫时告老还乡才得以安然余生,毕竟文臣和武将不是一个套路上的人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