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用一个词来形容(长城是一个和平符号)
作者 | 地-平-线-上(孔网店铺:二手传播的书摊)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从文化、历史遗产的角度看,中国的万里长城很有名。
作为甘肃人,我就近跑到嘉峪关看遗址,却感觉并不“雄伟”。于是,有机会到了北京的时候,就去看八达岭的长城,但还是没有“望长城内外”的苍茫和孟姜女哭长城的悲怆。
怎么回事呢?心中无丘壑。若要眼里有景象,必须使心里有激情。我站在一块写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大石头前,留了一张影,算是对长城最好的铭记。
战国时候的燕、赵、秦就开始修长城了,后来秦统一了六国,就将那些长城都连了起来。大秦派蒙恬击退了越过长城的匈奴,但高筑长城,似乎更容易一劳永逸,也似乎有了长城后,中国人才可以安心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了。
中国的历史上,就都是些逐鹿中原、问鼎中原的英雄。汉朝有长城,也有卫青、霍去病和后来的窦宪,使外族知道有长城。三国是“兄弟阋于墙”的时代,曹操尚在“外御其辱”。从司马氏的东晋开始,就不知道长城有什么用?五胡乱华,北方的汉人几乎被灭绝;带着“胡气”的大唐,又从胡儿安禄山的叛乱走向灭亡;辽、宋、金、夏,那就更不是大汉独尊;直到成吉思汗的铁蹄,险些将中原大地变成牧场。
明朝政权到了汉人手里,于是又想起长城,现在所能看到的万里长城,据说是世界奇迹的,就是明朝修的长城了。
明朝初年继续剿灭蒙元的残部,但已经是一个在开疆拓土上无所建树的朝代。他召告周边十多个属国“永不侵夺”,使卧榻之侧狼顾,不得不“天子守国门”。到后来,明朝的疆土只有三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再到后来,这长城所包裹的锦绣江山,供手送给了外族。
历史曾给了明朝机会。当外国的探险家在海外寻找黄金、香料的时候,郑和的船队只不过在炫耀大国威风,这样,“长城”思维使明朝也错过了在海上拓疆的契机。
人们记住历史了吗?抗战爆发的时候,蒋介石还在“攘外必先安内”,但彼时的“攘外”己远非“铁蹄”,而是坚船利炮,而权力者的私心却没有进步,依旧醉心于权力问鼎。
在我的心目中,长城是一个和平符号,像和平鸽和橄榄枝一样。但万里长城形体雄伟,万众瞩目,实在还是一个需要激情去刻画、描述的符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