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

这几天,有个女人简直住在了热搜上。

飘敢打包票,哪怕你们不认识她的脸,也一定听过她的名字。

屠呦呦。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1)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2)

屠呦呦是谁?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首位华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也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

在高口碑剧《功勋》收尾单元里,周迅扮演的屠呦呦,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与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研发出了抗疟新药青蒿素。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3)

正好,借着这一角色,飘想聊聊一个群体。

以往大多隐身在男性科研者背后,作为背景板出现的——

中国女科学家。

屠呦呦身上,有着女科学家最显著的两大特征:极度的专注与投入。

《功勋》一开始,就把研制抗疟新药的紧迫性摆在眼前。

“在这个地球上,每20秒就有一个人,因为疟疾而丧失生命。我们已经做得太慢了。”

临危受命的屠呦呦,在真理与科学面前,不讲究论资排辈,也不在乎与人发生冲突。

只愿践行自己的信条。

因为怀疑是发现真理的起始点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4)

当时她的最初目标,是要攻克常山碱的毒副作用。

可经过反复实验,确信常山碱毒性无法消解后。

便不顾领导反对,提出应该淘汰,寻找研发的新方向。

“只要研制出新的抗疟新药能救人命,就应该大胆尝试啊。”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5)

周迅讲这句话时,表情是平静的。

语气虽波澜不惊,淡然而轻柔,却透着一股坚定执着的精神。

正是屠呦呦这一决定,才有了后续“中国神药”青蒿素的发明,让全球数亿人受益。

才让BBC主持人感叹: "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伟大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在渐渐活出写满答案的人生途中,女科学家们要攻克与面对的使命,往往比男性更为艰巨。

它不光是工作上的,也有囿于传统思想带来的家庭困扰。

前不久有个热议话题#婚姻里女性必须要承担家务吗#,便是来自最新一期《朗读者》里,河南农业育种专家“麦爸”茹振钢和“菜妈”原连庄的“口舌之争”。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6)

这对专家夫妻,丈夫研究小麦种植,妻子研究大白菜育种,因为工作原因,两人一个半月都难见上一次面。

丈夫工作的地方离家远,只能由妻子原连庄来带娃、顾家。

于是她无奈之下,只能把一、两岁的女儿带到大白菜田,让她与白菜为伴。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7)

谈到和丈夫聚少离多,妻子原连庄笑着补充:

如果他回了家,他又想把我当个妻子,我得是女人。完了以后我们俩要谈工作,他又把我当男人,你得是一个优秀科研工作者。再说起女儿来,你得是个好妈妈,你带得不好他就不高兴。

兼具多个身份的女科学家们,在平衡工作与家庭上,确实需要克服更多难题。

而讲起妻子的“敢拼敢干”,丈夫其实满心满眼都是骄傲与欢欣。

为此,夫妻俩先后定下两个十年之约,谁的科研贡献小,谁就来做家务,并互相打趣。

—当时大白菜就是我的情敌

—那小麦也是我的情敌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8)

既是夫妻,也是朋友;既是同行,又是战友。

互相赛跑的过程中,夫妻两人互相理解,互相提携,手越拉越紧。

研究出的成果亦是斐然。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9)

如今,中原地区有近一半的大白菜,是“菜妈”原连庄培育的品种。

她的女儿女婿,也走上了农产品科研的道路。

全家人一起守住“菜篮子”,“服务于我们国家、我们老百姓”。

上一辈认真专注的科研精神,也会影响年轻一代,耳濡目染,将其传承下去。

将科研精神薪火相传的,还有一家三代专注妇产科的秦济生、廖秦平、吕涛祖孙三人。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10)

中国人讲究传承,医生世家并不少。

然而,一家三代选择同一专业,却不多见。

更难得的是。

祖孙三人还是同一个大学毕业,也都曾远赴边疆,全中国大概仅此一家。

这特殊“我们仨”的真实故事,都写在这部动画短片里——

《接力》

(The Torch in My Heart)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11)

从短片中,可一窥三代女性科学家的精神风貌。

短片一开始,便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雪夜奔袭。

这是场与死神的赛跑。

也是场孤独的较量。

骑在马背上的,是妇产科医生秦济生。

她要奔赴的终点,是一个即将临盆的内蒙古产妇。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12)

上世纪50年代,秦济生从北大医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正规培养的医生。

1958年,身为党员的她。

响应国家号召,举家支边,来到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13)

在那里,她一待就是30年。

建立卫生院,出诊,为当地医生传道授业解惑……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等她退休时。

当地孕产妇死亡率,已降低到20世纪50年代的十七分之一。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14)

因此,秦济生获得了中国妇产科的最高荣誉——

“妇产科好医生·林巧稚杯”奖。

白衣为甲,使命为矛,是那时代巾帼女性谱写出的赞歌。

耳濡目染下,她的女儿廖秦平和外孙女吕涛,也相继走上同一条道路。

女儿廖秦平,主力攻克妇科肿瘤。

和母亲一样,她也加入了援助边疆地区的医疗队。

受诊对象多是生活贫苦的边疆女性,因此廖秦平“身兼多职”。

不仅是医生,也是为她们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的姐妹、保姆。

甚至是帮她们省钱的会计。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15)

而外孙女吕涛,则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漏尿”上。

它是看似普通、但特别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病症。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16)

正当青春时,这位“80后”也和外婆、母亲一样,选择远赴西藏,对点支援拉萨市人民医院。

挂职妇科副主任期间,吕涛带领团队,既学理论又学各种手术技能。

开垦当地妇科疾病诊疗的空白,创造了诸多医院里妇产科技术上的第一例。

这一门三杰的医学界传奇短片,正是由吕涛旁白、70多张手绘图建构而成。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17)

短短七分钟里,能看到她们耀目的成就,也能品出背后的艰难。

几乎每个“医二代”,都有个伤感的童年。

“金眼科,银外科,累死累活妇产科……”这句顺口溜是妇产科工作的写照。

最让飘动容的,是短片里这一幕对话。

当吕涛做出与母亲、姥姥同样的职业选择时,母亲廖秦平合上书页,问她:

“妇产科比你想的要辛苦得多,要不你再考虑考虑?”

吕涛风趣反问——

“当年姥姥是不是也这么说过?”

廖秦平愣了半秒,神色松下来,含着笑意望着女儿。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18)

一方静室内,流淌着相契相知的爱意。

那是廖秦平常对吕涛讲述的过往。

小时候,廖秦平跟随支边的妈妈秦济生来到内蒙古,在那里长大。

因为秦济生经常要下乡巡回医疗,所以她是被爸爸带大的。

在廖秦平的童年记忆里,母亲最深刻的印象,只有一个背影。

妈妈常说

姥姥对她从来只是一个背影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19)

唯有亲历过,才能切身体会到,与家人分别时,内心涌起的不舍与苦涩。

也唯有亲眼见证,方能感受到,你所喜爱和理解的,全是你正穿越的风景。

那是在异常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被壮阔自然震撼的情愫。

举目四望,上空有苍鹰翱翔。

伴着悠长的牧歌,星河流动,有流星划过夜空。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20)

那也是被无常生命触动着的医者心。

因为不忍众多女性被简陋的医疗条件所困。

在没有消毒设备,专业医生和助产士的情况下,只能家里分娩,自身与婴儿都遭受很大的健康隐患与风险。

也眼见许多女性被疾病带走生命,不想让更多相爱的人生离。

于是,自己便选择进窄门,走窄路。

而让他人可以盼见敞亮的大道。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21)

让人感慨的是,三代妇产科医生职业追求的更迭,不只是个人选择。

而是和国家的命运、人们生活的不同发展阶段息息相关。

短片中,那一段段或感人或辛酸的往事,随着时代的推进,画面色调,也变得越来越明朗与欢快。

姥姥秦济生那代,医疗资源匮乏。

在内蒙古边远地区,接生条件甚至简陋到只有热水与简单的器械。

那时她的头等大事,就是“让分娩的女性和婴儿能够活下去”。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22)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23)

到母亲廖秦平时,分娩条件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她面临的是国家发展与上升过程中,日益严峻的癌症与肿瘤问题。

改变中国女性健康命运,延长女性寿命,便成了她的使命。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24)

而到吕涛这代,妇产科有了更为细分的领域精耕。

她的医疗目的,已经从救命,变成提高与完善女性的生活质量。

受惠于极高海拔生态搬迁的政策,她援助的藏族同胞们,都有了基本医疗保险。

自此,他们再也不用为了看病而举家迁徙,也不用在医院附近搭帐篷过活。

周迅演屠呦呦化妆了吗(周迅演的屠呦呦好有个性)(25)

她们身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跨越世纪的动人接力,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

更有充分炙热的心去信仰——

飘尤为记得章子怡导演的《诗》里,她饰演的女科学家给孩子写了一首诗:

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

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

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

日升月落。

正是一代代女科学家们,不懈传承的光荣与梦想。

让平凡变得伟大,让死亡变得渺小。

也让生命愈加熠熠生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