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一年级看的郑渊洁书籍(当当销量TOP3的性教育绘本)
我们这一代人挺难的,做孩子时稀里糊涂就长大了,轮到我们做父母就需要“科学育儿”,“爱与自由”,“温柔而坚定”。
孩子的方方面面需要留心注意,担心没教也担心没教对。最近我给雪球买了一些性教育类绘本,发现其中一本存在较大的问题。值得单独说一说,也算是给大家一些参考。
这本书书名是《你从哪里来》,作者是童话大王郑渊洁。销量很高,当当以“性教育绘本”为关键字搜索,这本在销量TOP3。然而,这本书热闹的出货量背后其实存在诸多问题。
我在搜索书评时,好评很多,但是还是不乏和我观点一样的评论。
内容充斥着性别刻板印象
具体说说书的内容吧,首先让我不适的是,这本书全文充斥着性别刻板印象。
介绍女孩的画面全部是粉色,男孩的画面全部是蓝色。
女孩从出生起,世界就是粉色的。裙子、粉色棒棒糖、蝴蝶结、粉红小兔。
女孩长大了,追蝴蝶,穿漂亮的公主裙,玩粉色毛绒玩具,搭积木主题都是城堡。
男孩出生起就是蓝色的世界,围绕着他们的是汽车、轮船、polo衫。
男孩玩的是木马、飞机、机器人、恐龙。
关于性别刻板印象,我想先展开说说。现在大家都知道“性别刻板印象”是不对的,但是为什么不对,应该怎么做,并不是很清楚。今天索性理一理。
什么是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对性别特征所抱有的固定看法。
比如觉得女孩就应该喜欢粉红色,爱玩洋娃娃,留长发,学不好数学,照顾孩子,承担更多家务.....男孩就应该喜欢蓝色、恐龙,玩车,更适合工程,数学等领域,这些都属于性别刻板印象。
为何要反对性别刻板印象?
男女有别,整体上来说男孩子更趋向喜欢活跃和竞争性游戏,女孩子更趋向于安静和合作性游戏。在大数据上看,群体之间的确存在着差异性。但是,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区别很大,不能简单一刀切。
多元,开放,包容应该是我们的目标,简单粗暴地划分男性女性特质,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其实对男女两方来说都是伤害。
刻板,就意味着限制和不包容。
童年期,男孩就被规训要有“阳刚之气”,不能掉眼泪,不能扭扭捏捏,只能玩男孩子气概的玩具如士兵、赛车、恐龙、手枪等。女孩则被教育要有“女孩样子”,要文静、细腻、不能打打闹闹像疯丫头....
然而,一旦有男孩子不符合这样的后天设定,对所谓的女孩子气的娃娃、花草、粉色等有兴趣,就会受到外界的阻止和冷嘲热讽。
男孩为什么不能有细腻柔软的一面呢?女孩为什么不能有刚强粗犷的一面呢?
不仅仅性别刻板印象是错误的,其实所有的刻板印象都是错误的。我们应当反对性别刻板印象,尤其是当我们成为父母以后,因为:
限制孩子的探索行为,探索领域,会限制孩子的学习机会。应当鼓励孩子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发展,而不是被“男孩子不应该......”“女孩子应该....."牵制;
大部分人不会完全符合刻板印象的表述。有天生好动的女孩,也有有天生喜静的男孩。强迫孩子去迎合刻板印象是一种天性的扼杀,也是很痛苦的事情。
而且如果你的孩子某方面不符合刻板印象,你肯定不希望孩子因此受伤害。
如果你家孩子正好符合刻板印象,那么,可能他/她的成长道路会轻松很多,但是谁能保证孩子每一样都符合?我不希望我家孩子因为某些地方不符合性别刻板印象被他人取笑,同理,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因此而取笑别人。
我也不希望因为刻板印象,限制孩子未来的发展,大家都应该有更宽阔的选择权。一些优秀的品质,不应该分男女。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做家长的为什么要反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原因。
性别刻板印象的话题其实很大,我这里不再多展开。
反对性别刻板印象,我们能怎么做?
在大环境之下,性别刻板印象还是存在,完全理想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我们做父母的,只能在家庭教育中减少刻板性别印象的形成和影响。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怎么做呢?
1.言传身教:家里爸爸妈妈轮换做不同的家务,可以是妈妈买菜做饭也可以是爸爸买菜做饭,可以是爸爸开车也可以是妈妈开车;
2.稀释社会环境中的性别刻板印象:生活中看到听到一些性别刻板印象的事件时,帮孩子说明并纠正;
3.玩具和衣服的色彩,不以孩子的性别做区分,给孩子更多的机会,让孩子探索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
4.学习方面,不应该有暗示男孩数学更好,女孩语文更好,只要孩子表现出兴趣,家长就应该鼓励,支持;
5.减少含有性别的评价:如你是男孩子不能哭,你是女孩子不能等等。
6.多跟男孩说话聊天;多跟女孩聊数字,聊工程,聊交通等。
7.买绘本的时候不局限题材:给女孩也买一些交通主题绘本,给男孩也看看花花草草的绘本。
8.把关孩子的书籍。可以多看看孩子的书籍,书中内容涉及到职业的时候,是不是男性都是工程师科学家;女性更多是护士秘书;家庭场景中是不是总是妈妈在做家务爸爸在工作?帮孩子指出并纠正
9.如果你发现老师使用性别刻板印象,应该指出来并告知孩子老师这样是不对的。
不恰当的比喻
说罢性别刻板印象,我们再说说这本书的其他问题。
这本书的定位是学龄前儿童的性教育,主题是“你从哪里来?”。
书中有对生殖器官的描述,书中将女性的子宫比喻成“城堡”,将男性的阴茎比喻成魔法钥匙,金箍棒其实是不妥的。
性教育的要义就是把生殖器官“正常化”,应当平铺直述,直接陈述器官的学名。使用比喻隐喻,仍然给人以不能谈性,性是需要遮遮掩掩的感觉。
国内很多性教育专家认为,学龄前阶段回答孩子的“我从哪里来”,应当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简单直接地回答,而不是使用隐喻。
如何回答“出生教育”问题,我从哪里来?
2.5~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对这个问题非常好奇。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肯定不会只回答一次,我们需要按照孩子的认知能力来回答。
比如,2,3岁的孩子问起这个问题,家长可以简单直接地回答“你是从妈妈的肚子里来的”,然后观察孩子的反应,判断你的回答是否解决了孩子的困惑。如果孩子明白了,家长也就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
我们可以先询问孩子,了解孩子的好奇点在哪里,然后针对他的好奇点做尽量简单的、简短的、科学的回答。如果孩子的困惑还没有解决,就让他继续提问,然后再继续用简单、简短、科学的词句来回答。
一般孩子较小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简单的回复,孩子就满足了。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就需要教详细的讲解了。
图片来源于《给爸爸妈妈的儿童性教育指导书》
4~6岁的孩子可能会接着问“我在妈妈肚子的哪里”。家长继续简单直接地回答:“在妈妈的下腹处有一个叫子宫的地方,小宝宝以前就住在妈妈的子宫里面。”
如果孩子又问你:“那我是怎么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家长可以继续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回答:“在妈妈两腿之间有一个地方叫阴道,也叫产道,你就是从这里出来的。”剖宫产的家长也可以告诉孩子:“医生在妈妈的肚子上打开一个小口,把你从里面拿了出来。”
如果孩子问“我是怎么进去的”,家长可以回答:有一种东西叫精子,精子住在爸爸的睾丸里;还有一种东西叫卵子,卵子住在妈妈的卵巢里。当爸爸的生殖器和妈妈的生殖器接触时,精子就会通过爸爸的阴茎进精子就会通过爸爸的阴茎进入妈妈的身体里面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分裂,逐渐发育成胚胎,再之后长成小胎儿。你是在妈妈的子宫里生长起来的。
请记住,我们并不是要把这些一次性全告诉孩子,而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认知能力的变强,逐渐告诉他。
回到这本书,这本书还强化了“处女膜”,将处女膜比喻成锁,首先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不必了解得这么详细。同时,这个比喻还具有误导性。
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就提出过,让儿童正确认识阴茎、阴囊、阴道、子宫等生殖器官很重要,孩子需要懂得这些器官很重要,也需要保护好它们。孩子越小,越应该正确地告诉它们生殖器官的科学名称,越小越自然。
所以,我认为这本性教育绘本不是很好的儿童性教育绘本,我不会给我家雪球看。
儿童性教育在我国一直争议很大。此前,《珍爱生命-小学生性教育健康教育读本》就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一些家长认为内容尺度过大。
怎么去给自家孩子做性教育是很私人的事情,可能有部分家长不能接受直白地给孩子做性教育启蒙,所以以上内容给大家给孩子选购性教育类绘本的一些建议和参考。
小性教育绘本推荐
下面我分享一些我给雪球买过看过觉得很不错的性教育绘本吧!
《小威向前冲》
作者:[美]尼古拉斯·艾伦
适合年龄:3-6岁
对于国人在孩子面前一向隐晦的问题,可以这么生动尤其地表达出来,真的值得一看。
这本图画书可不仅仅是一堂生理卫生课的儿童读本,在图与文的互动中,除了讲述一个小精子变成小宝宝的过程,还有更多更多内容值得一家人共同分享!
小威只是三亿个小精子中的一个,但只有他以最快的速度坚持到了终点。请别忘记告诉孩子:“相信你是最棒的!因为曾经也有一个最棒的小精子一直在努力,坚持不放弃,战胜了三亿也许更多的小精子,最后他变成了现在的你。”
真感谢作者的爱心和智慧,建议父母们都给孩子读读这本书,书里的图画很可爱,幽默风趣,语言简练生动,还传达了一些科学知识,很适合儿童看,适合做为性教育的启蒙绘本。
《我们的身体》
作者:[法]艾德兰 文,[法]巴尔博里尼 绘
适合年龄:3-6岁
超好玩、全面的人体百科。翻翻、转转、拉拉、变色、触摸等多重趣味互动环节,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探索。
这本书太有意思了,从出生到成长,骨骼,血液,肌肉,消化系统,五官,疾病……全都有介绍到,而且都很立体,很形象。
讲出生的时候,还有透明羊水袋,讲嗅觉的时候,打开鼻子,还能闻到香味……这本书是现在小朋友最喜欢的书,经常拿出来跟每一个人分享,讲解。我觉得这本书买的很值得。
纸张厚,很生动,很形象,比如关于孩子出生这一章节,羊水里面装了水,让孩子动动手摸一摸就能感觉到,还可以看到羊水里的宝宝动来…
《我们的身体》这个绘本我们家雪球非常喜欢,让我讲了一遍又一遍。孩子有权利了解自己真正的身体,适当的时候进行身体认识和性教育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
《小鸡鸡的故事》
作者:文 山本直英,绘 佐藤真纪子
适合年龄:3-6岁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很容易发现自己的身体与爸爸妈妈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发现自己和异性小朋友身体上的不同。
当他(她)发现异性与自己最大的不同是生殖器部位的时候,他们会对生殖器产生极大的好奇心,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索。很多孩子会问父母“为什么男孩和女孩不一样?”“我是从哪里来的?”。
《小鸡鸡的故事》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男女生理结构的不同、生命的诞生、男孩生殖器的清洁、保护自己不要受到性侵害等等,不论是男孩女孩,都非常值得一读。
《乳房的故事》
作者:文 土屋麻由美,图 相野谷由起
适合年龄:3-6岁
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对乳房产生好奇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询问,妈妈耐心地一一告知她。可以通过他们的对话来了解自己身体的相关知识。
这本书帮助妈妈们坦然回答孩子关于乳房的各种问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妈妈们再也不用“犹抱琵琶半遮面”,让孩子们不能正确的认识到乳房的问题了。
这是很好的一本性启蒙教育绘本。也充满了满满的爱。❤️
《我从哪里来》
[澳] 菲奥娜·卡塔乌斯卡斯 著
适合年龄:3~6岁
澳大利亚童书评议会年度儿童读物奖,哈伯柯林斯出版社澳洲优秀童书。2013年出版以来在美国亚马逊上持续热销。
科里·西尔弗伯格是加拿大童书作家、性教育启蒙教育者,教育学硕士。毕业后在北美的确致力于性教育启蒙及性别启蒙等方面的工作。
非常好的生理启蒙书,以孩子能理解的角度,用家长不尴尬的方式解答每个孩子心中的疑问。色彩大胆艳丽,体现了男女平权思想,非常适合给孩子进行性教育科普。
当我读到《我从哪里来》这个绘本的时候,就立刻被它的巧妙性所吸引了。这本书很好地呈现了这一话题的基本知识,非常适合含蓄内敛的中国家长。
精子卵子中的遗传基因DNA对于孩子而言很难理解,而本书中将其称之为“记录的故事”;对于精子与卵子的结合,本书将其称之为“跳舞、互相讲故事”,形象生动并且委婉含蓄,易于孩子接受和理解。
《呀!屁股》
作者:[丹麦]迈普里斯.安徒生/文 [丹麦]叶世邦.杜拉航/ 图
适合年龄:3-6岁
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在孩子对“屎尿屁”感兴趣的时候,非常值得读一读。
性教育要从小抓起。这本很有意思的书,讲了与屁股有关的礼仪,与屁股相关的生理卫生知识,屁股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叫法,动物屁股的有趣之处。
兼具绘本图画科普,内容也非常有意思,孩子看得哈哈大笑,趣味十足的书,又给孩子灌输了生理知识。
《我是爱的种子》
作者:(法) 帕斯卡尔·特拉德 著;(法)让-夏尔·萨拉赞 绘;
适合年龄:3-6岁
法国畅销20年的性启蒙绘本。爱意满满、温暖地讲述生命中萌发到诞生的奇妙旅程。
这本书知识丰富,它讲述了受精卵产生和着床、胎儿发育和分娩的生命诞生完整过程。用欢快的故事轻松解答了孩子“我从哪里来的”问题。
爸爸的身体是一个世界,妈妈的身体是另一个世界。
爸爸的身体上有一根管道,管道下面有两个口袋,那是“小不点”的家,也是这段奇妙的故事开始的地方……
故事分为三个阶段:精子”小不点“阶段,受精卵“爱的种子”阶段,胎儿“爱的宝宝”阶段,各阶段的小主角都有一个精彩幽默的故事,一起来探索吧!
这本书让孩子了解生命形成的同时,体会到父母对他的出生的强烈期待。故事以轻柔的语调进行,字里行间都是父母的疼爱。
以上绘本都是很好的给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工具,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够健康,平安地长大。
参考资料
1.李佳洋,刘文利,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性教育,江苏教育,2019
2.白璐,和孩子谈谈性,中国妇女出版社,2018-07
3.明白小学堂,给爸爸妈妈的儿童性教育指导书,中信出版社,2019-06-01
4.胡佳威,重要的“性”,影响孩子一生:41个常见性教育问题解析,中信出版社,2020-06
5.胡萍,善解童贞1:0~6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关怀,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3
雪球妈妈(snowballmom),陪娃一起长大的80后妈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