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无暇赴死经典镜头(007:无暇赴死这不是最好的)
相较于近些年来由阿汤哥主演的《碟中谍》系列,马特·达蒙主演的《谍影重重》系列,塔伦·埃哲顿主演的《王牌特工》系列,007的年纪要大的多,可谓是众多系列谍战电影的老大哥。
从1962年10月5日上映的首部007电影开始算起,加上刚刚上映的《007:无暇赴死》,007电影已经有25部之多,历经了六任男主演,而美艳动人的邦女郎更是换了无数。
就外形来说,现任007丹尼尔·克雷格可能是最不像詹姆斯·邦德的詹姆斯·邦德。他一头金发,个子也不算高,相较于前任皮尔斯·布鲁斯南,在外貌上几乎没有一点优势。也正因如此,在选角结果公布以后,媒体和影迷几乎清一色表示了怀疑和担忧,当时甚至有媒体在文章报道中说这是007系列有史以来最失败的选角。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由丹尼尔·格雷格主演的前四部007系列电影的总票房收入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2亿美元,是历任007中票房成绩最好的一位。在米高梅电影公司身陷发展困境的这些年里,007可以说曾经多次力挽狂澜。
丹尼尔·格雷格版的詹姆斯·邦德何以在先天劣势下,取得史无前例的成功,打破了无数影迷和评论家对007的刻板印象?
首先是形象塑造上的变化。
没有肖恩·康纳利的英伦绅士风范,没有《太空城》中花里胡哨的未来科技,也没有《黑日危机》中布鲁斯南英俊潇洒的外表,丹尼尔·格雷格扮演的詹姆斯·邦德少去几分神秘,却显得更加真实动人。
詹姆斯·邦德的“种马”形象在数十年前可能是其非凡魅力的一部分,但是时至今日却被不少女性观众所诟病。越来越多的女性声音开始表示,谍战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并不仅仅只是个花瓶,詹姆斯·邦德的“非凡魅力”也绝非只能通过周旋在不同女性之间来体现。
所以《皇家赌场》中的邦德变得和普通人一样,也会深陷爱情的漩涡,甚至不惜为此退出从事多年的特工职业。而在痛失至爱后,也会和普通人一样表现出无助与痛苦。可以说情感戏份的深入,让丹尼尔版的邦德变得更加丰富立体,观众眼中的邦德不再是情场“种马”,更像是一个不断经历着失去与痛苦的普通人。
如果说维斯帕的死亡让害怕失去与背叛的詹姆斯·邦德不再相信爱情,那么玛德琳·斯旺的出现则让邦德沉寂已久的内心再度涌起爱情的波澜。但充满鲜血与悲痛的往日时光又该如何抛之脑后,要知道,爱情是无法改变过去的。
经历了《幽灵党》的冒险,邦德与玛德琳的感情看似极度升温,但在表面的温情之下,过去的往事依旧在萦绕·····如何走出过去的阴影,如何去深爱一个人,如果只有死亡才能拯救自己的挚爱和世界,又该如何做出自己的抉择?在《007:无暇赴死》的故事中,面临艰难抉择的不再是詹姆斯·邦德一个人,同时还有玛德琳。
从《皇家赌场》失去挚爱维斯帕,到《天幕危机》中失去亦师亦友的顶头上司M夫人,再到《007:无暇赴死》中先是失去挚友,最后走向自我牺牲的伟大结局,丹尼尔·克雷格用整整十五年时光,五部系列电影为观众留下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且动容不已的银幕硬汉角色。
其次是现实背景下的谍战演绎。
除去《皇家赌场》取材于伊恩·弗莱明的同名原著小说,其余四部电影全部是另起炉灶、全新演绎的作品。编剧在进行剧本创作的过程中为了使电影不至于与现实完全脱轨,并让观众迅速进入到故事氛围中,新时代下的007谍战故事被设计的与现实世界更加贴近。
黑帮火并、经济危机、石油危机、网络入侵、病毒泄露·····这些故事情节不仅仅只是存在于电影之中,同样也曾经发生在现实世界中,某种意义上来讲,007的许多电影情节是对现实的二次创作。
最后则是创新与致敬。
虽然作为商业电影的007自然不可能如文艺电影一般缓慢推进,但是步入新时代之后,怎样让007系列电影的“惩奸除恶、拯救世界”的故事变得更具新意,同样也是主创团队不得不面对的巨大挑战之一。
除了全新升级的动作场面、史无前例的爆炸镜头,情节设计与人物反转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当然,无论怎么创新,诸如谍战、美女、阴谋等系列影片的核心元素始终不曾改变。在新时代背景下演绎的詹姆斯·邦德故事也经常可以见到对系列前作的回顾和致敬场面。
同样,在《007:无暇赴死》这部具有极其特别意义的系列最新作品中,也少不了回顾与致敬。故事的多个线索和人物角色都来源于丹尼尔主演的前几部007,而台词和道具也充满了浓浓的致敬意味。
幽灵党
这个反派组织在《幽灵党》以及此前的多部系列前作中出场过。影片开场的巅峰对决与令人印象深刻的神秘宴会都与这个反派组织息息相关,但就在观众以为幕后反派依旧是幽灵党的时候,神秘力量的突然介入,极大的吸引着观众眼球。是谁能够将詹姆斯·邦德征战多年依旧未能扫除的幽灵党势力一举摧毁?而玛德琳童年时代的秘密与这股神秘力量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幕后团队
在007系列电影中,詹姆斯·邦德永远是故事的绝对主角,但是邦德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成功拯救世界,背后离不开团队的努力协作和战友的合作。M作为邦德的顶头上司,Q是武器专家,对邦德有好感的军情六处女秘书曼妮佩妮(旧译钱班霓),再加上与詹姆斯·邦德有着患难之交的CIA特工费利克斯·雷特。这几个在系列电影中多次出现,且起着关键作用的角色,可以说是邦德得以成功完成任务的功臣,在《007:无暇赴死》中也不例外。
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
邦德和M在对话中说幕后反派“为什么总是“统治世界”、“自由”这一套”,戏谑地调侃了007系列电影中的众多反派角色。
而安娜·德·阿玛斯饰演的帕洛玛在准备帮邦德换上西服的时候,一度让后者误会为即将春宵一刻的尴尬场面也成功让在此前二十四部影片俘获无数美女芳心的詹姆斯·邦德终于失败了一次!
影片开场时,詹姆斯·邦德面对真爱玛德琳说出了那句“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这句情真意切的告白其实大有来历,源自于1969年的《女王密使》。
在这部系列前作中,詹姆斯·邦德同样陷入爱河,甚至举行了婚礼,可在度蜜月的时候,女主角最终死于反派的袭击。邦德最终痛苦地抱着女主角说出了上面这句台词。这句台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故事的结局,只不过这次生死离别将会创造007系列电影前所未有的突破。
绅士战车
在007系列电影中出现最多的主角座驾无疑是阿斯顿·马丁,在《007:无暇赴死》的开场大战中,面对四面八方的敌人,詹姆斯·邦德正是凭借这辆自带防弹功能、重机枪、烟雾、导弹、弹射等众多功能集一身的绅士战车最终得以突出重围。
反派基地与《海底城》
影片中的反派基地位于一处荒无人烟的孤岛,这座孤岛的场景设计极具冷战氛围。特别是邦德驾驶滑翔机(或者潜艇?)潜入基地船坞内部的画面,让人不难联想到多年前的那部《007海底城》。在那部系列前作中,反派头子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利用特殊改造过的巨型油轮将美苏两国的核潜艇俘获。
要说经历了维斯帕的背叛与逝去,詹姆斯·邦德最大的感悟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不要轻易去信任一个人。所以即便与玛德琳有着真挚的恋情,但在维斯帕墓地遭遇突如其来的爆炸后,邦德仍旧毫不犹豫地去怀疑玛德琳。他敏感脆弱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扇紧闭的大门,这扇大门该如何开启?邦德与玛德琳的感情又将何去何从?对人物感情线的深度探索可以说是《007:无暇赴死》的一大亮点。
相较于众多致敬元素和感情线的丰富细腻,影片其实也是有缺憾的,那就是反派角色的设计过于脸谱化,主线剧情过于平淡。由奥斯卡新晋影帝拉米·马雷克饰演的路西弗·萨芬在影片的首次出场令人印象深刻,冷酷的杀手形象和嘎然而止的回忆片段让观众很快便沉浸紧张恐惧的氛围之中。
但在后续剧情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这个角色在《007:无暇赴死》故事中的整体定位,主创团队是有所疑虑的,并且没能想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使这个反派角色区别于以往系列电影中的幕后反派。从盗取病毒、实验病毒再到生产病毒与最后死亡。与其说,萨芬是一个有着明确目标、富有野心的阴谋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个按部就班,等着被杀的反派人物。
最明显的莫过于萨芬与邦德在电影中的那段对话戏,两个角色在清水混泥土风格的室内展开一场言语和心理的博弈。萨芬原本可以在这场对话中表现的极为出彩,但是由于前期人物铺垫和动机表现的过于薄弱,观众在这段戏份中难以和反派形成共情。
同样的,为了服务于詹姆斯·邦德的悲壮结局,电影的许多设定和情节设计也显得过于刻意,观众在看到影片后半段时,甚至可以通过许多细节设计自然联想到电影结局。这些都是电影的不足之处。
但总的来说,《007:无暇赴死》虽然难以评为最好的007电影,但是却是一场最好的告别。
经历了十五年的演绎,丹尼尔·克雷格对于詹姆斯·邦德这个角色的理解显然变得更加深刻,他的演绎让这个角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失去双亲,到失去挚爱,再到战友的离去,身边重要的人一个个离他远去,铸就一个铁血硬汉究竟需要多少悲剧?可即便如此,在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和失去之后,邦德在向新任007介绍玛德琳和小孩时依旧充满幸福的说道:“这是我的家人。”或许在他的内心深处,能够与家人平静的度过余生始终是他永远不肯放下的美好愿景····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詹姆斯·邦德与007从来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007:无暇赴死》却开创性地让007单独作为一个可以不断传承的名号。
在顶头上司M变成女性,邦德也可以是金发之后,诞生于旧时代的詹姆斯·邦德在女性主义日渐高涨的今天终于可以卸下重担,将007的名号传给作为女性的后起之秀。那么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在经历了25部邦女郎之后,下一部007电影或许会有邦男郎的出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