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最鼎盛的是几几年(聊一聊大明王朝那些未能袭封亲王的第一代世子们)

前言:大明王朝在建立之初就定下了封建诸王的国策,目的是让这些皇帝的亲儿子们作为戍守边疆的领兵大将,起到“上卫国家,下安生民”的作用。我们实话实说,这套宗藩体系在洪武朝的时候运转得非常良好,无论是西起甘肃东至辽东的北境防线,还是在湖广、四川一带,大明的藩王们都用自己的战功巩固了王朝的根基。

随着亲王们儿子越来越多,为了确保这些亲藩能够平稳传承,朱元璋又进一步细化了诸孙的名分。其中亲王嫡长子才可以封王世子,次嫡子以及其他庶子只能封为郡王。

亲王嫡长子,年十岁授以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次嫡子及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授以涂金银册、银印。凡王世子,必以嫡长。如或以庶夺嫡,轻则降为庶人,重则流窜远方。—《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

大明王朝最鼎盛的是几几年(聊一聊大明王朝那些未能袭封亲王的第一代世子们)(1)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除了长子朱标为皇太子,第二十六子朱楠年幼未封之外,其余24子均封为亲王。这些亲藩之中,身为世子却最终未能袭封亲王的有这么几位:

燕世子朱高炽、蜀世子朱悦熑、代世子朱逊煓、辽世子朱贵煐、宁世子朱磐烒、岷世子朱徽焲、谷世子朱赋灼

今天笔者就来聊一聊这七位大明第一代世子,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未能成功袭封亲王。

不做亲王做皇帝

朱高炽,生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七月二十三日,皇第四子燕王朱棣嫡长子,太祖朱元璋第四孙,生母燕王妃徐氏。

说起来也算冥冥中自有天意,朱高炽的出生地不是南京,而是老家凤阳。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正月,朱棣和开国第一武臣魏国公徐达长女徐氏成婚(徐妙云这个名字是后人杜撰的)。

大明王朝最鼎盛的是几几年(聊一聊大明王朝那些未能袭封亲王的第一代世子们)(2)

燕王妃剧照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三月,朱棣带着已有身孕的王妃徐氏一起回到凤阳。明初秦、晋、燕等几位亲王就藩之前,都在凤阳老家经受了好几年严格的军事训练。朱棣和燕王妃成婚两年,真正待在一起的时间不过半年。

仁宗敬天体道纯成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讳高炽。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嫡长子,母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洪武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生于凤阳。是夕,仁孝皇后梦冠冕执圭者上谒寤而生。—《明仁宗实录卷一》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闰九月,朝廷册封朱高炽为燕世子,兵马指挥张麟之女张氏为燕世子妃。如果没有靖难战争,朱高炽将平平稳稳地做他的燕世子,等朱棣薨了以后袭封燕王。

然而命运就是如此神奇,一场历时三年的皇室内战,把原来的正牌皇帝朱允炆给打下了台,让乱臣贼子“燕庶人”朱棣成为了九五之尊。朱棣在登基之后,对于究竟立既嫡且长同时有守卫北平功劳的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还是选靖难之中战功显赫、绝类自己的次子高阳王朱高煦?让永乐皇帝足足犹豫了近两年时间。

大明王朝最鼎盛的是几几年(聊一聊大明王朝那些未能袭封亲王的第一代世子们)(3)

燕世子朱高炽剧照

不过到了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一切水落石出。朱棣正式册立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次子朱高煦为汉王,第三子朱高燧为赵王。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朱棣驾崩,皇太子朱高炽继位,即明仁宗。这位战战兢兢监国近二十年的皇长子,终于完成了由世子到太子再到皇帝的华丽蜕变。

不幸早逝

当然并不是人人都如朱高炽这般幸运,在七位未能袭封的世子之中,有四人是因为死在了父王之前。

  • 蜀悼庄世子朱悦熑

朱悦燫,生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八月二十九日,蜀王朱椿嫡长子,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九孙,生母蜀王妃蓝氏。和燕世子朱高炽相仿,朱悦燫也有一个显赫的外公:凉国公蓝玉。

不过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发生的蓝玉案,让蜀王朱椿胆战不已。为了洗脱自己和蓝玉旧部有任何勾连的嫌疑,朱椿积极向只比他小六岁的皇太孙朱允炆靠拢,其中就包括为自己的宝贝儿子请了一位开蒙的老师:方孝孺。

大明王朝最鼎盛的是几几年(聊一聊大明王朝那些未能袭封亲王的第一代世子们)(4)

方孝孺剧照

方孝孺和朱允炆的老爹懿文皇太子朱标都有同一个老师:宋濂。宋濂和蜀王朱椿有一个共同的好朋友:苏伯衡。于是乎一来二去,方孝孺成了朱悦燫的老师,蜀王也和太孙攀上了交情,皆大欢喜。朱允炆登基之后对别的藩王大动干戈,对蜀王就很客气,还册封朱悦燫为蜀世子。甚至于方孝孺还对朱椿有如下大拍马屁的赞扬之词:

以臣观乎蜀王殿下,其圣人之徒而得其大全者乎!—《学孔斋记》

当然朱椿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心削藩的朱允炆,最终竟然被四哥朱棣给反推了。好在蜀王府实力雄厚,朱椿在四川极得民心,朱棣在天下新定的背景下,仍然要信任和重用这位弟弟。

作为方孝孺的学生,朱悦燫也不得不多次来南京向新皇帝表忠心。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和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蜀世子连续三年来南京报道。其中在第三次的时候,左军左都督刘贞的孙女刘氏被册封为蜀世子妃。

大明王朝最鼎盛的是几几年(聊一聊大明王朝那些未能袭封亲王的第一代世子们)(5)

蜀世子金宝

朱棣虽然杀了方孝孺,但对他的学生朱悦燫倒还比较欣赏。可惜这位资质出众的蜀世子身子骨不好,在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六月初四日不幸去世,年仅22岁。日后他的三个儿子全都无嗣而终,可见在基因上确实有一定缺陷,不知道是不是蓝大将军的基因有问题。

甲午,蜀世子悦熑讣闻。上悼惜之,辍视朝三日,谥悼庄。遣官赐祭,命有司治丧葬。皇太子、诸王皆遣祭。悦熑,蜀王嫡长子。资质敦厚,举止严重。嗜学问,好贤接士,尤为上所重云。—《明太宗实录卷九十四》

日后其子朱友堉袭封蜀王之后,朝廷追封朱悦燫为蜀王,谥曰庄。

  • 代悼戾世子朱逊煓

朱逊煓,生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十月二十五日,代王朱桂嫡长子,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孙,生母代王妃徐氏。这位徐氏,和燕王妃一样,也是魏国公徐达的女儿。

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之后,由于朱桂和朱棣之间的关系,让代藩成为了朝廷重点打击的对象。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四月,朱桂被削去爵位,废为庶人。时年七岁的朱逊煓也和父王一起吃起了牢饭,这碗饭一吃就是三年。

大明王朝最鼎盛的是几几年(聊一聊大明王朝那些未能袭封亲王的第一代世子们)(6)

代世子外公:徐达剧照

朱棣篡位之后,朱桂在第一时间带着儿子进京朝觐。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12岁的朱逊煓被册封为代世子。按理说建文年间朱逊煓陪着朱桂一起吃了三年苦,父子之间应该有患难真情才是。

然而朱桂复封代王之后看上了一位姓徐的新鲜女子,随即和代王妃产生了矛盾,顺带着和嫡长子朱逊煓也相看两厌起来。等到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七月徐皇后去世之后,代王更是肆无忌惮。在此后的时间内,由于朱桂和王妃多次爆发矛盾,朱逊煓替母出头,父子之间闹得势如水火。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朱棣巡视北京,朱逊煓得到消息后拼死逃出大同,赶赴北京向四伯求救。这里说一句拼死,绝不是夸大其词,因为从事后朱棣写给朱桂的敕书来看,双方之间已经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丙申,敕代王桂曰:“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尔不能以礼正家,惑于妇言,陷世子于恶。且世子未有极恶大过,尔必欲杀之?屏居于外,使惶惶无依,为人父者,此独何心?古语,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兹遣人送世子回,用全尔父子之恩。尔其改过自新,谨守礼法,不可复蹈前失。”—《明太宗实录卷九十六》

大明王朝最鼎盛的是几几年(聊一聊大明王朝那些未能袭封亲王的第一代世子们)(7)

大同代王府

永乐十年(公元1412)三月,20岁的代世子朱逊煓来到南京,由四伯为其解决了婚事(亲爹朱桂对此根本不闻不问)。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十二月初三日,朱逊煓去世,年仅26岁。

戊寅,代世子逊煓薨。讣闻,遣官赐祭,命有司治丧葬,谥曰悼戾。逊煓,代王桂嫡长子。狠傲荒淫,违越礼法,不顺其父云。—《明太宗实录卷二百七》

谥法:年中早夭曰“悼”,不思顺受曰“戾”。即使日后其子朱仕壥袭封代王,朱逊煓因此被追封为代王,谥号也是“戾”

  • 辽世子朱贵煐

朱贵煐,生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七月初二日,辽王朱植嫡长子,太祖朱元璋第四十九孙,生母辽王妃郭氏。朱贵煐的外公是武定侯郭英,唯一活着看到朱棣篡位成功的开国元勋。

这位辽世子的下落是一个谜,因为史书中只记录了他何时出生,但是何时去世的呢?不知道。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辽王诸子受封郡王,其中次子朱贵烚封长阳王,第三子朱贵爕封远安王等,但其中并没有朱贵煐的名字。朱植去世之后,也是由长阳王朱贵烚进封辽王,也没有提到朱贵煐。

大明王朝最鼎盛的是几几年(聊一聊大明王朝那些未能袭封亲王的第一代世子们)(8)

中都凤阳

据《凤阳县志》的记载,县东十里有一座辽世子墓,相传世子朝南京道卒,太祖明葬于此。我们试着根据这条信息来破解一下朱贵煐去世之谜。

首先朱贵煐大概率不会死于朱元璋之前。因为在他出生之后,史书中并没有辽王从封国辽东到南京朝觐朱元璋的记录。何况《太祖实录》对于皇孙的出生和死亡都有记载,不会漏记。

其次靖难战争爆发后,辽王站队朱允炆,从海路举家返回了南京。建文帝在将这位叔父的封国由辽东改为荆州的同时,很可能也将朱贵煐册封为辽世子。

其三当朱植一家从南京出发前往荆州的途中,朱贵煐突然半途染上不治之症。由于其年龄太小,朱植最终决定把他安葬在老家凤阳。

综合一下,朱贵煐在建文年间受封辽世子,在前往荆州就藩的途中去世,就近葬在了中都凤阳。由于这是建文朝的史事,所以无论是《太祖实录》还是《太宗实录》都没有进行记录。

  • 宁庄惠世子朱磐烒

朱磐烒,生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闰九月初二日,宁王朱权嫡长子,太祖朱元璋第四十五孙,生母宁王妃张氏。和前述几位世子相比,朱磐烒的外公张泰,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普通兵马指挥。

靖难战争爆发后,朱棣通过偷袭大宁,一举收服了宁王及其手下战斗力强悍的边军。从建文元年到建文四年,朱磐烒一直跟着父王一起待在北平。不幸的消息是,他的母妃张氏在其期间去世。

大明王朝最鼎盛的是几几年(聊一聊大明王朝那些未能袭封亲王的第一代世子们)(9)

宁王剧照

而在朱棣登基之后,朱磐烒也没能重回大宁,而是跟着朱权一起去了江西南昌。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朱磐烒被册封为宁世子。此后在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五年(公元147年)、八年(公元1410年)、十年(公元1412年),朱磐烒以宁世子的身份多次前往南京朝觐四伯朱棣。

仁宗朱高炽继位之后,宁王的生活条件稍有改善,岁禄也从一千石涨到了一万石,可能是二人当年在北平有并肩战斗的同袍之情。因此当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仁宗第一个万寿圣节即将来临之际,宁王让世子朱磐烒特意前往北京祝寿。但是仁宗在五月突然驾崩,就此成为明朝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没有经历过万寿圣节的皇帝。此时已经走在半道的朱磐烒,也只能尴尬地打道回府。

乙卯,宁王权奏遣世子盘烒来贺仁宗皇帝万寿圣节。时已至中道,复书止之。—《明宣宗实录卷二》

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正月十九日,宁世子朱磐烒去世,享年43岁,谥曰庄惠。日后其子朱奠培袭封宁王之后,朝廷追封朱磐烒为宁王,谥曰庄。

因罪除爵

无论是蜀世子、代世子还是宁世子,他们虽然没有熬过父王,好歹都有子嗣,到底也能在死后被追封为亲王。辽世子就比较可怜,因为早夭,所以连个谥号都没有,更遑论追封为亲王了。但是还有两位世子因罪被废为庶人,其中的原因却还各不相同。

  • 岷世子朱徽焲

朱徽焲,生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十六日,岷王朱楩嫡长子,太祖朱元璋第四十八孙,生母岷王妃袁氏。朱徽焲的外公,相比宁世子,还算有点名气,是左军左都督袁洪,洪武朝后期朱元璋的亲信。

大明王朝最鼎盛的是几几年(聊一聊大明王朝那些未能袭封亲王的第一代世子们)(10)

朱允炆剧照

岷王在建文年间也被废为庶人,从云南被千里迢迢调往福建漳州关押。靖难之后朱楩复封岷王,朱棣让他重回云南和沐家争权。可惜朱楩烂泥扶不上墙,一番争斗之后只能灰溜溜返回南京。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朱徽焲被册封为岷世子,然后在此后二十年的时间里和父王一起待在南京。仁宗继位后,将岷藩的封国改为湖广武冈州。仁宗在南京监国多年,朱徽焲和这位堂兄见面机会不少,按理说感情应该相当不错。

仁宗驾崩之后,岷世子朱徽焲在没有得到朝廷敕符征召的情况下突然擅自赴京,要求当面控诉亲弟弟镇南王朱徽煣“诬毁仁庙,诽谤朝廷”。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最终的调查结果是朱徽焲和内使陈荣一起诬陷弟弟。新继位的明宣宗朱瞻基将其废为庶人,发回武冈州由其父岷王朱楩管治。

贻书岷王曰:“徽焲等大逆不道,获罪天地、宗庙,罪在不赦。今遣之归,并封所造诬词往观,在叔祖自治。”—《明宣宗实录卷二十五》

岷世子到底是罪有应得还是遭人陷害,因为没有史书支持,笔者不好揣测。只说一句,朱楩一共有5个儿子,日后袭封岷王的镇南王朱徽煣,和自己的大哥、三弟、四弟、五弟关系都不好。

  • 谷世子朱赋灼

朱赋灼,出生时间不详(应在建文年间),谷王朱橞嫡长子,生母谷王妃周氏。朱赋灼的外公周铎,也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兵马指挥。

谷王原本的封国是宣府,四哥起兵造反,朱橞自知不是对手,领着谷王护卫一溜烟跑回了南京。此后的三年时间里,朱橞在京师逍遥自在,长子朱赋灼大概率就是出生在这个时间段。

但是当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燕军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之后,谷王被朱允炆排出来作为割地求和的使臣。朱棣当然也是不走寻常路,你想着拖延时间,我却正好策反内奸。六月十三日,谷王指挥王府护卫打开金川门,将靖难大军放进城内。

大明王朝最鼎盛的是几几年(聊一聊大明王朝那些未能袭封亲王的第一代世子们)(11)

谷王府出土文物

战后论功行赏,谷王增禄三千石,封国从边塞的宣府改为内陆的长沙,王府护卫官军受到赏赐的官军合计587人。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朱赋灼被册封为谷世子。此时的谷王志得意满,朱棣对他有求必应,看上去谷世子朱赋灼的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然而不知是猪油蒙了心,还是如传说中那般当年打开金川门其实是为了放走建文帝,谷王竟然在长沙“藏匿亡叛,造作舟舰”,大张旗鼓的准备起造反来。这些伎俩对于造反出身的朱棣来说,自然属于关公面前舞大刀。

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二月,朱橞被革爵废为庶人,谷藩也被除国。包括世子朱赋灼在内的诸子也被一并废为庶人。

结语:朝廷有皇太子,藩国有王世子,一个优秀的继承人有多么重要,在上文几位第一代王世子身上已经体现得非常清楚了。朱棣造反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他有一个卓越的世子可以帮他守北平。日后汉王朱高煦造反为什么会失败?部分原因是他没有一个朱高炽这样的世子可以帮他守乐安。

朱元璋在世之时,曾经将几大亲藩的世子一起召到南京来集中培养,可见他老人家的远见卓识。当然等到藩王们自身都从朝廷柱石变成了国家蛀虫,世子的培养也就失去了意义。

太祖皇帝思宗藩之重,特召秦、晋、燕、周四世子朝夕亲教训之。—《明仁宗实录卷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