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满分作文心之力再加5分(毛泽东满分作文心之力再加5分)
青年毛泽东求学时期,对他影响最深的人物里面,必然少不了他的恩师,也是后来他的岳父杨昌济。
毛泽东在提及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期间的教师时,说:
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一位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他的生活后来和我有了极密切的关系。他教授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一个有高尚道德性格的人。他很坚定地信仰他的伦理学,努力灌输一种做公正的、道德的、正义的而有益于社会的人的志愿,给他的学生们。
由此可见,在思想上和生活上,杨昌济对毛泽东的影响都非常大。
毛泽东
在杨昌济教育的启迪下,毛泽东唯物主义思想开始萌芽杨昌济也算得上是个奇人,他一生都以“欲栽大木拄长天”进行自勉,立志要从教育入手,栽培人才以救国。
以此,他先后从日本、英国等地留学了近十年后回到祖国长沙,拒绝了湖南都督谭延闿聘请他当教育司长的机会,却受聘到第一师范学校教修身教育学、伦理学和哲学概论,同时在湖南高等师范教修身课。
杨昌济自幼喜欢研究“程朱理学”,后来对“康德哲学”也颇有研究,因此他是一个典型的唯心论学者,强调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同时他接受和传播新思想,并做到躬身力行,对青年们起到了十分大的教育作用。
杨昌济
青年毛泽东就十分喜欢杨昌济教授的课程,认真研读杨昌济介绍给他的中外重要著作,德国著名哲学家鲍尔生所著的《伦理学原理》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本10多万字的书上,毛泽东用圈点、单杠、双杠、三角、叉等符号,把书中的精要之处都标注了出来,并且在书的页眉上用工整的小楷写下了许多的批语。
毛泽东的许多批语是肯定书中观点的,诸如“此语极精”、“此意甚切”、“此为确论”,“此说与吾大合”、“至真之理,至彻之言”等;也有不少对书中观点提出质疑的,如“诚不然”,“此节不甚当”、“此谓空言无益”、“此处又使予怀疑”、“吾意不应以此立说”、“此说终觉不完满”等,这些批语合起来共有12,000多个字。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时常向杨昌济请教,周末也会花时间到板仓杨昌济的家中去探访,与有学识的人一起探讨学术问题。
在这里,毛泽东结识了杨昌济的女儿,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杨开慧,毛泽东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品令这位姑娘为之倾心。
杨开慧看到毛泽东的这本《伦理学原理》中写满了评语又布满了圈圈点点,于是十分好奇的向他借这本书来阅读。
《伦理学原理》
杨开慧打开《伦理字原理》,翻到第三章看到了毛泽东写在书上的批语:
吾尝虑中国之将亡,今乃知不然。......吾意必须再造之使其物质之由毁而成,如孩儿之从母腹胎生也。
几句话犹如一束光,照亮了杨开慧的心,她赶忙把这几句话抄录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
从书上批语里的这几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当时中国所处的形势和前景,毛泽东较之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思想上也有了较明显的转变,他心中的抱负以及对祖国的和人民未来的责任感已逐渐明确起来。
我认为,毛泽东思想上的这些转变,除了是他自己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外,肯定也离不开杨昌济对他的教育。
事实上,杨昌济先生对毛泽东的影响还远不如此,毛泽东在后来的回忆里说:
我们当时学的尽是一派唯心论,偶然看到像这本书(《伦理学原理》)上唯物论的说法,虽然还不纯粹,还是心物二元论的哲学,已经感到很深的趣味,得到了很大的启示,真使我心向往之了。
可见,在杨昌济的教育和影响下,毛泽东的唯物主义世界观逐渐萌芽并形成了。
毛泽东在《伦理学原理》上的批语
毛泽东的满分作文《心之力》轰动全校毛泽东在回忆杨昌济对自己的教育时说:
在他(杨昌济)的影响下,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心力》(《心之力》)。那时我也是一个观念主义(唯心主义)者,我的文章大受杨教授的赞扬,给我那篇文章100分。
事实上,杨昌济看到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心之力》,大为震动,当下给了这篇文章满分100分,然而却意犹未尽,似乎这100分不足以表达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赞赏,于是杨昌济又在100分上面加了5分。
这篇文章一出,即轰动了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被称为“建国之才的奇文”,学校师生争相传颂和誊抄这篇文章,从而使毛泽东的《心之力》在当时广泛流传。
《心之力》
毛泽东的《心之力》全文共约4000字,他从王阳明的心学核心观点“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引申开来,阐述了“心力”也就是“志向”是“万力之本”的观点,他认为“心力”是世间一切力量的根本,是一切人类社会活动力量的本源::
志者,心力者也。民之志首推举国民众个性之天然强健,则国家栋梁层出不穷。
……
故个人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生活,团体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事业,国家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文明,众生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业力果报,故心为形成世间器物之原力。
因此,毛泽东提醒国人要重视“心力”也就是“志向”的巨大作用:
天之力莫大于日,地之力莫大于电,人之力莫大于心。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
心为万力之本,由内向外则可生善、可生恶、可创造、可破坏。由外向内则可染污、可牵引、可顺受、可违逆。修之以正则可造化众生,修之以邪则能涂炭生灵。
同时,毛泽东在《心之力》中分析了中国当时“国力日衰”的根本原因是国内大部分人都随波逐流,没有真正关心国家兴亡:
虽有智者、勇者愿做中流之砥柱,却犹如闹市之人语,瀑下之鱼鸣。请问周边,还有几人执著于真理?还有几人探求于本源?一句开心就好,便甘愿随波逐流;一句事不关己,便通行四海愚夫;一句莫谈国事,便据民权为私器。孰不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试问为天地立心何以立?为生民立命何以立?为往圣继绝学何以继?为万世开太平何以开?若我辈之人此心已无,则中华即将亡亦!中华亡则人类必亡亦!
最终,毛泽东在《心之力》中号召当世青年要有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故当世青年之责任,在承前启后继古圣百家之所长,开放胸怀融东西文明之精粹,精研奇巧技器胜列强之产业,与时俱进应当世时局之变幻,解放思想创一代精神之文明。
毛泽东认为当全中国的青年志同道合、聚爱成行的时候,“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就能使中国变得强盛与安宁。
我认为,毛泽东的这篇《心之力》虽然是从唯心论观点出发,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但对于当时处于的蒙昧迂腐状态的中国国民来说,无异于一道惊雷,唤醒世人正视自己国家面临的问题及其根源,号召广大中国青年统一思想、明确志向,共同为振兴中华而奋斗,这在当时的确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心之力》
毛泽东得到恩师杨昌济及其女儿杨开慧的厚爱品学兼优的毛泽东是杨昌济十分器重的学生之一,在杨昌记坚持了几十年从未间断过的《达化斋日记里》,多次提到了毛泽东,其中最早的一次是这样写的:
昨日编儿童侦探完,一日未读书。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仅隔一山,而两地之语言各异。其地在高山之中,聚族而居,人多务农,易于致富,富则往湘乡买田。风俗纯朴,烟赌甚稀。渠之父先亦务农,现业转贩,其弟亦务农,其外家为湘乡人,亦农家也,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毛生曾务农二年,民国反正时又曾当兵半年,亦有趣味之履历也。
这一段文字中,杨昌济不仅记载了毛泽东的家世、简历,并且对毛泽东的资质人品做了高度的评价,杨昌济对毛泽东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达化斋日记》
不仅如此,杨昌济还常常对家人说:
我在一师看到两个最好的学生,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蔡和森。特别是毛泽东,他将来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毛泽东崇高的人品和令人惊艳的才华,获得了恩师杨昌济的厚爱,也征服了姑娘杨开慧的心。1929年6月20日,杨开慧在她的自述《六岁到二十八岁》一文中曾这样描述自己对毛泽东的爱:
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十分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事儿,看了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
毛泽东与杨开慧
1920年春天,杨昌济病危,临终之际他强撑病体给同乡好友章士钊写了一封推荐毛泽东和蔡和森的信:
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欲言救国必先重二子。
……
毛蔡二君,当代英才,望善视之!
不得不说,杨昌济不仅才高学广、人品高尚,还能慧眼识英才,对毛泽东有伯乐之情,真令人敬佩与赞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