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楼何时改名为博物馆(新馆相当于近百个镇海楼)

经过近20年的长跑,广州博物馆新馆建设终于有了眉目。

10月下旬,广州市发改委发布广州博物馆项目建议书审批前公示。公示显示,广博新址将位于广州塔以南地块、临近赤岗塔,预计建设期限为4年,总投资超过30亿元。

镇海楼何时改名为博物馆(新馆相当于近百个镇海楼)(1)

广州博物馆选址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看到这则新闻在朋友圈刷屏,广州博物馆馆长吴凌云感觉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调任广州博物馆馆长的一年多来,他一直呼吁“新馆建设不能再等”,如今终于有了回音。日前,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独家专访吴凌云,探讨这座全新的广州博物馆将如何回应公众的期待。

镇海楼何时改名为博物馆(新馆相当于近百个镇海楼)(2)

吴凌云。受访者供图

13.5万件珍宝不用再“养在深闺”

吴凌云曾经计算过,广州博物馆目前所在镇海楼的展示面积是800平方米,如果按照每年展出千件文物的速度,需要建100个镇海楼或者需要展出100年,才能将所有的馆藏文物完整呈现。

而现在,“近百个镇海楼”的设想实现了,新馆如何建、建成什么样,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

南方日报、南方 :新馆建成后,能展出多少馆藏文物?这个建筑面积您认为足够了吗?

吴凌云:广博的馆藏非常丰富,有超13.5万件文物,目前镇海楼展区只能展出馆藏文物的千分之一,很多文物“养在深闺人未识”。新馆有8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真正的展陈空间应该是2万多平方米,预计同时至少能展出5000件文物

事实上,博物馆的面积永远都是无法“足够”的,因为社会发展太快,很多近些年新盖的博物馆过几年就发现面积不足,未来博物馆需要更多的藏品空间、展示空间、交流空间。当下我们常说“智慧化”和“信息化”,这些都有助于线上的观展延伸,但只能发挥出新出彩的作用,替代不了线下看展、面对面交流的体验。

南方日报、南方 :新馆的外形设计如何?是否会体现岭南文化元素?

吴凌云:广州博物馆新馆选址在广州塔以南,和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广州文化馆形成“四馆合一”的区位特色。显而易见,除了美术、文化、科学之外,广博自然要承担的就是历史和文化的传播展示功能

早在约10年前,包括何镜堂院士、麦英豪先生在内的一大批建筑设计专家、文物博物馆专家就参与了广博新馆设计的讨论,最后确定了“丝路方舟”的设计方案——以博物馆为“船”,不远处的赤岗塔犹如这艘远航大船上的桅杆。

镇海楼何时改名为博物馆(新馆相当于近百个镇海楼)(3)

早前公布的博物馆国际设计竞赛中标方案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任何一个当代建筑都要被赋予一定的历史文化含义,我们可以想象,站在博物馆望向赤岗塔这座古建筑的方向,寓意着“历史回望”。广州这座滨海城市,因2000多年永不间断地对外贸易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扬帆远航。

我们还收藏有海珠桥旧钢梁、老电车、宋元时期的六脉渠构件等有特殊意义、大体量的藏品,我们也希望能纳入到新馆的户外设计中,具体可操作性还需要组织专家进行新的规划和论证。

镇海楼不“退休”,延续名楼记忆

广州博物馆是跟故宫博物院同期成立的国内最早一批博物馆之一,也是华南地区最早的一家博物馆。

从1929年以来,镇海楼作为广州博物馆已经成为几代广州人的集体记忆。楼旁的老电车、古城墙、越秀山上的萌猫……都是市民对这座博物馆的印象。新馆建成后,这些记忆将在何处安放,如何处理新旧馆的关系,吴凌云也在思考。

镇海楼何时改名为博物馆(新馆相当于近百个镇海楼)(4)

目前广州博物馆所在的镇海楼。资料图片

南方日报、南方 :未来广州博物馆新馆和镇海楼将如何互为补充?

吴凌云:广州博物馆是综合性博物馆,未来的博物馆主体一定是新馆,此外我们下辖的不仅有镇海楼,还有仲元楼、三元里平英团旧址、广州黄花岗起义指挥部旧址等重要遗址,除了把这些古建筑继续管理维护好之外,在展示利用层面也可以有新的方向,比如同在越秀山上的仲元楼原本是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可以考虑重新作为图书馆展出和借阅以民国为主的古籍文献。

公众最为熟悉的镇海楼也不会因为新馆的建设而消亡,它曾经作为广州博物馆主馆址开放近百年的历史只会给它增添更多的文化内涵。从位置上看,镇海楼是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上的地标,而新馆则位于新中轴线上,二者的呼应其实也顺应了时代的变迁。拥有600多年历史的镇海楼未来也可以回归它的“名楼”身份,打造“天下名楼”的专题陈列,让观众登楼览胜,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南方日报、南方 :以后要负责更多场馆,压力会更大吗?

吴凌云:压力当然会有,目前50多人的编制要应对超13万余件文物的整理、研究、保护工作等,我们对于人才的迫切性还是很强的。我非常期待新馆的尽快落地,但是从建设到设计展陈到真正开放,需要几代广博人的接力,现在接力棒在我手上,我就会尽全力完成好社会赋予我的责任。

广州博物馆应该成为岭南文化高地

这些年来,广州博物馆每推出新展,都会引起关注。去年11月,广州博物馆展出龙泉青瓷,甚至有观众和文博同行从外地专程飞到广州看展。“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广博收藏有这么多龙泉瓷,还有很多珍贵的青铜器、外销画等。”吴凌云期待,新馆建成后,更多围绕馆藏的专题展览能与市民见面。

镇海楼何时改名为博物馆(新馆相当于近百个镇海楼)(5)

2000多年前的越王剑,是容庚先生捐赠给广州博物馆的青铜器之一。 资料图片

南方日报、南方 :未来会有哪些展览的设想和准备?

吴凌云:首先是基本的广州历史陈列,这个城市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我们要用文物来体现广州的城市性格和精神,比如外销画、广彩、广绣都是广州独有的。围绕名人我们也可以策划专题展,广博藏有一大批以容庚先生为代表的社会捐赠珍贵文物,我们也希望能呈现给观众;另外结合馆藏的特色藏品比如龙泉窑、德化白瓷、青花瓷等,也可以推出一系列展览,我们的研究人员已经在着手梳理,要做大量的前期整理研究工作。

在临展方面,我们希望更加凸显包容性,立足广州,辐射大湾区,面向世界,和粤港澳三地的文博机构有更多的互动,和不同的域外文明进行交流,如引进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的藏品等等。这方面我对它有无限美好的愿景。

南方日报、南方 :您理想中的博物馆是什么样的?

吴凌云:博物馆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以公众需求为定位,而不是我们文博专家单向输出的场所。我会想象我带着家人朋友来到博物馆,在不同的展厅看各自感兴趣的展览,有人喜欢埃及的,有人喜欢罗马的,我喜欢本土怀旧的。看完展览后,我们可以到博物馆的餐厅聚餐喝咖啡,还可以到文创区买点小纪念品,参加一下公众活动等等,博物馆有包容性、开放性、可及性,应该真正成为一个文化交流和体验的场所。未来广州博物馆的新馆在公众服务方面也会下足功夫,比如让观众在看到通草画时可以亲手体验通草画制作的魅力,看到广彩时能感受到它烧制的过程,一定要有超出展柜本身的延展空间。

南方日报、南方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广州博物馆新馆将会有怎样的定位?

吴凌云:广州博物馆应该成为岭南文化的一个高地。所谓高地,它必须站位要高,有足够的概括性和引领性,让岭南文化的若干特质能够通过博物馆的文物体现出来。

同时它也是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人类文明的本质是大江大河文明,其中珠江文明孕育了云贵川和我们两广地区。广州博物馆要建成立足广州、辐射湾区、面向世界的世界一流博物馆,多策划原创展览,让欧洲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域外文明都到这里来,与我们的珠江文明进行对话交流。

【南方日报记者】黄堃媛

【实习生】丘瑜

【通讯员】林晖

【作者】 黄堃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