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供热试压是几号(长春市本月20日0时起实现达标供热)

10月14日下午,长春市召开了城市冬季公用服务保障大会。

中国吉林网在会上了解到,长春城区冬季公用服务保障法定工作时间自2019年10月20日0时起至2020年4月6日24时结束,总计169天。

长春供热试压是几号(长春市本月20日0时起实现达标供热)(1)

供热方面,城区在网供热面积2.79亿平方米,预计开栓面积2.25亿平方米。整体供热能力略大于用热负荷。采暖期内,市区供热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方案》和《综合信用等级评价考评细则》规定,对不按《方案》《细则》规定落实、不服从行业管理的予以严肃处理。

供热企业:

做好设备检修维护。必须严格遵循供热系统技术规范和检修程序,对各类设施进行检查维护,提前开展水压实验,10月15日前,全面完成供热设施、设备检修。供热设施、设备维修改造情况将纳入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评定。

保证采暖煤炭储备。开栓前,各区域锅炉房现场及合同储发要达到采暖期用煤量的75%以上。有条件的供热企业,一次性储备整个采暖期的供热用煤。各供热企业要修缮好储煤场地、设施,建立煤炭应急运输渠道,防止发生“棚煤”、缺煤等事故。

按计划完成供热管网注水。10月15日前,各供热企业要全部完成管网注水并进行冷态运行。要按照注水计划与水务集团密切搞好配合,防止因集中注水导致水压不足,影响供热管网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如遇供热系统漏水,要立即组织力量最短时间完成抢修。

确保按时开栓供热。10月17日前,各供热企业要做好随时点火升温准备,按照“错峰开栓”指令要求开栓供热;20日0时全市必须实现达标供热。市、区供热管理部门对供热开栓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对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

提高供热温度质量。各供热企业要按照A、B级企业的评价标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供热温度和服务质量。要进一步简化测温退费程序,做好入户检查、主动服务等工作。各供热企业供热投诉率要降低50%以上。

强化冬季供热运行调度。各供热企业要严格遵守冬季供热运行调度指令,科学组织生产。完善自动化控制系统及监管平台建设,及时上传固定测温点、锅炉房、热力站等参数数据。各调峰锅炉房要确保设备完好,全时待命,如遇突发情况,各相关供热企业必须按调峰指令启动调峰锅炉。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各供热企业要按照环保要求生产运营,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煤场、煤渣管理,降低扬尘。重污染天气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落实减排措施。

*做好安全及应急工作。各供热企业要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和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抢险队伍。发生供热突发事件时,各供热企业要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确保居民生活不受大的影响。12月底前,供热面积在200万平方米以上的25家供热企业要完成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其他供热企业完成自检工作。

严格落实热量分配协议和调峰方案。热电联产在网供热企业要严格按照《热电联产区域内运行调节原则》规定,与热电厂签订供热协议确定热量分配。尖峰期或事故状况下按照“后上先下”原则做好上下网、启动调峰锅炉工作,确保供热质量。

各热电厂做好设施、设备维修、检修工作,加强日常维护养护,防止出现故障事故,保证热电联产范围供热安全与质量。要保障供热煤炭供给,要保证15天煤炭储备量。要保障热源供应,各热电厂要与各相关供热企业加强协调沟通,实行联合指挥机制,保证供应参数稳定,满足供应需求。供热尖峰期或极端天气情况下,要严格按照市政府指令,全力保障供应。

长春供热试压是几号(长春市本月20日0时起实现达标供热)(2)

供水方面,预计今冬最高日供水量将达到110万立方米,平均日用水量102万立方米,城区五座净水厂供应能力为123万立方米,供水能力可基本保障。

燃气方面,预计管道天然气供气总量为4.9亿立方米,日均供气量在290万立方米左右,最高日供气量将达到410万立方米:车用燃气供气总量为8000万立方米,日均50 - 55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应总量为2.6万吨。预计天然气、车用燃气、液化石油气供需基本平衡。

长春供热试压是几号(长春市本月20日0时起实现达标供热)(3)

同时,全面做好冬季应急抢险准备。

各城区、开发区,各水、气、热企业要高度重视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一旦遇有险情,要全力以赴、密切配合、妥善处置,及时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供热方面,以骨干供热企业为基础,市级组建1支供热应急抢险队伍和1支技术专家队伍,配备应急抢修车辆;各城区、开发区也要建立1支以上应急抢险队伍。在出现供热突发故障、事故时,迅速实施紧急处置。

供水方面,水务集团组建的供水管线抢修队伍、大型设备要处于全时待命状态,一旦发生较大口径管道漏水,力争24小时内完成抢修并恢复供水。供水抢修电话要24小时专人值守,接到报修,随时出动。

燃气方面,长燃、长天公司抢险、抢修人员、车辆要24小时在岗值班,一旦发生燃气事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企业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迅速切断气源,避免发生次生灾害。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李志明 曹逸群 摄影 李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