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的红星潘冬子扮演者今昔对比(闪闪的红星潘冬子)
1974年,一部名叫《闪闪的红星》的电影“上映”了,当中饰演“潘冬子”这一角色的小演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就是现在看当年的剧照,笔者的视线也忍不住被那位小演员吸引:浓眉大眼,小脸看着非常圆润,一脸正气,再背着一把小枪,戴上缀着一颗星星的帽子,看起来活脱脱就是一个小红军!
在《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中,小红军潘冬子的形象非常正面。
他的家乡柳溪镇被土豪“胡汉三”控制着。是的你没看错,现在人们经常玩笑的一个梗“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这句台词就出自于《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
打土豪,分田地,胡汉三作为阶级敌人,对老百姓的剥削和压迫,都让潘冬子看在眼里。潘冬子的爸爸潘行义是红军,1934年潘行义入伍,父子俩被迫分离。临走时,潘行义给儿子冬子留下了一顶带有红星的帽子。
父亲走后,打游击的母亲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壮烈牺牲,自那之后,潘冬子快速成长起来。他有一个小目标,像爸爸妈妈一样,当红军。
这个机灵的小孩子在红军与敌人战斗时,切断吊桥,切断他们的后路,不费吹灰之力让敌军缴械投降;将盐化成水,浸泡在自己的衣服上,躲过敌人的搜查,将衣服送给红军战士,缓解他们吃不了盐,身体虚的窘状;最终,他还凭借着灵活应对,砍死了阶级敌人——土豪胡汉三。
1938年之后,潘冬子和父亲潘行义在经过4年的分别后终于团聚,而潘冬子也从一个当初懵懂的孩子,变成一个真正的红军。
那个背着枪,昂首阔步走在“战友”身边的小小身影,给观众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电影一经播放,饰演潘冬子的小演员就引起了观众的注意:嘿,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能将小红军的灵动演得这么活灵活现?
就这样,演员表上,“祝新运”这个名字正式走入大众的视野,甚至可以说是一炮而红!随后,语文课本上,宣传画册上陆陆续续出现他那张还带着婴儿肥、憨态可掬的小圆脸。
无疑,潘冬子的这个形象被小演员祝新运给演活了,永远在那一辈人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然而,隐藏在祝新运和“潘冬子”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祝新运差一点与潘冬子“擦肩而过”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八一制片厂接到拍摄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任务,于是就开始寻找“潘冬子”的扮演者。
实际上,“潘冬子”这个角色是有原型的,不是别人,正是许世友将军的长子——许光。
许光
负责选角的副导演李俊在看了不少小演员后,都觉得不符合潘冬子或者许光的形象。
其他演员都已经就位了,就差潘冬子一角始终没有定下来,电影也就这么一直搁置着。眼看不能再拖下去了,于是副导演李俊想出来一个“妙招”。
潘冬子十岁左右,演员自然也要找这个年龄段的。而这个年纪的小孩都在干嘛?在上学。于是,剧组的各位负责人成天在北京的小学门口转悠,希望能挖到一个合适的小演员。
别说,靠着这个方法,还真给他们找到了。
祝新运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电影筹备时,他约莫也才十一岁左右,正上小学三年级。
当时他所在的小学办了一场才艺表演,祝新运和同学们表演了一个大合唱。因为长相讨喜,老师还特意将这男娃娃安排在第一排的正中间。
而在学校门口晃悠的导演凑巧就看到了这场表演,见到小新运后,心中当即兴奋起来。这大眼睛,这浓眉毛,表演时那抑扬顿挫的表情,不就是活灵活现的潘冬子吗?
李俊当即拍板:潘冬子的角色,就他了!
李俊很快就找到了祝新运的父母。祝爸祝妈在知道儿子饰演的是一个小英雄后,都同意了让小儿子接下这份“工作”。
潘冬子这一角色虽然定下来了,但临到拍摄时,却还是差点出了乱子。
主要原因就是祝新运的眼睛实在太过炯炯有神,泛着灵气,看起来不够朴素,和红军后代的形象不大符合。当时剧组里甚至有人说再重新找个演员。最后还是导演李俊的一句话:
“谁说咱红军的孩子就只能有朴素这个优点,灵动不也是个好品质。”
这才定下了祝新运的角色。当然,祝新运是城里孩子,而潘冬子这个角色却生活在农村。于是,为了能让角色更符合形象,十来岁的祝新运可没少受“苦”。
祝新运皮肤白,导演就要求孩子天天在太阳下晒;祝新运在兄弟中年纪最小,向来最受宠,没吃过什么苦,脚嫩呼呼的,穿不了草鞋,导演就让他穿着练习走路。
角色需要担柴、劈柴,祝新运干不了,导演就用激将法,指着取景地里天天担着柴火的小家伙们对祝新运说,他们能做到,你怎么就做不到?激得祝新运瞬间就起了斗志,担柴时,肩膀被勒红了,手磨出泡,他都不再叫苦。
于是,在电影播出后,祝新运饰演的潘冬子身上一丝一毫城里小孩的样子都找不到,灵气又勇敢的小英雄形象,倒是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电影的成功,也让祝新运被全国人民所熟知。
随后,祝新运顺利地进入八一制片厂,成为团内年纪最小的演员。
虽然说在后来,祝新运也拍摄了不少作品,但最为出名的,还是他塑造的潘冬子这一角色。因为太过正面,英雄的形象也一直深入人心。
1980年,祝新运被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戏剧系录取,开始在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毕业后,他又回到八一电影制片厂,继续拍戏的同时,也逐渐开始转型,由演员往导演的身份上转。
但不论是演员还是导演,祝新运的身上总能看到一股正气。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哥哥也是一名演员,但与弟弟完全不同,哥哥则是因为演坏蛋出了名。
大器晚成的哥哥
如果说祝新运在荧幕上塑造出来的是一个英雄的形象,那么他的哥哥则正好与他相反。兄弟俩虽然一母同胞,但在影视作品中,给观众们呈现出来的却是黑白对立的两种形象。
祝新运的哥哥名叫祝士彬,1944年出生的他,比最小的弟弟祝新运足足大上18岁。祝士彬自小也有一个当演员的梦想,1958年,才14岁的祝士彬就考入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学习。而在娱乐圈中,对一个人能不能红,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小红靠捧,大红靠命。也许是时机没有到来,从青年艺术剧院毕业之后,祝士彬在影视圈内并未混的大红大紫。
这兄弟俩命运反差大到什么地步呢?十来岁的弟弟祝新运因为饰演“潘冬子”这一小英雄的角色而家喻户晓时,身为哥哥的祝士彬却还在娱乐圈中默默无闻的闯荡。
1978年,祝士彬虽然选择回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教书,但期间他还接了不少戏,可见他依然没有放弃演员的梦想。
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祝士彬的人生,笔者觉得“厚积薄发”非常适合。1984年,稳扎稳打近20年,已经40岁整的祝士彬终于等来了他的机会。
这一年,电影《芙蓉镇》开始拍摄,而祝士彬在里面饰演了一个反派角色“王秋赦”,和刘晓庆、姜文等人合作。
王秋赦是个地道的流氓二流子,平常好吃懒做,好逸恶劳,在是非颠倒的那个年代,他却凭“贫困”的本事,跻身与权贵之间,并利用这些鱼肉乡里,欺压百姓。
在祝士彬的扮演下,一个卑鄙小人的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演技足够“灵魂”,电影上映后,祝士彬饰演的王秋赦一度让观众恨得牙痒痒,恨不得冲到荧幕将之揪出来暴打一顿解气。
当一个演员演坏蛋时,能演得深入人心,让人影视和现实都分不清楚,这便是演员取得的成功。凭借着这个角色,祝士彬一举拿下了1987年百花奖的最佳男配角。
能拿到奖杯,就是对祝士彬在娱乐圈中摸爬滚打几十年的最终肯定,也是一种回馈。因为认真演戏的人,命运总不至于会太亏待他。
今年,祝士彬77岁,祝新运也已经59岁。
他们虽是亲兄弟,在荧幕上扮演的角色却是两个极端。但不管是荧幕英雄,还是荧幕坏蛋,那些角色他们曾经一定是经过用心的雕琢,才最终塑造出来的。
也许“潘冬子”和“王秋赦”是这对兄弟这辈子最为出名的角色,但对一名演员来说,一辈子能有那么个拿得出来的角色,就已经是一种成功了。
毕竟提到现在的流量小生,大家能一口说出他们塑造了哪些经典形象吗?难。可是一说起六小龄童,人们就能想到孙悟空,一说到李明启,人们想到的是容嬷嬷....
这是老艺术家们的本事,而现在的流量明星做不到,这也是老一辈们值得敬佩的地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