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三大战役都是什么(解读三国揭秘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

今天小编继续解读三国,严格意义上讲,历史学家都不把这一历史时期叫三国时期,从专业角度叫,这一时期依旧是东汉末年,一直到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东汉才灭忙,刘备集团、孙权集团只能算的上是地方割据势力,今天为大家讲解的在这一时期,决定格局的三大关键性战役。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都是什么(解读三国揭秘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1)

一、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 三大战役 "之一,也是中国 历史 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 曹操 军与 袁绍 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 袁军 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总的来说,前期袁曹双方在黄河沿线对峙,发生了一些摩擦,曹操方取得了一些局部胜利,关羽、于禁等人都有战果。中期袁绍本军到达后,曹操与袁绍进行了全面会战,曹军战败退守官渡,在这一线与袁绍形成新的对峙。长期对峙过程中,曹操方粮草渐渐不支,而且领地内很多地方都暗地勾结袁绍,曹操局势非常被动。许攸投敌是转折点,曹操突袭乌巢导致袁绍分兵出现问题,张郃高览投敌,局势瞬间扭转。袁绍战败并退回河北,曹操得到喘息机会。一般对官渡之战有两个认知偏差:1、低估了曹操在许攸投靠前的凶险程度,当时的情况虽然武帝纪一笔带过,但是结合其他很多资料能够发现当时曹军已经在崩盘的边缘;2、高估了官渡之战的意义。官渡之战只是让曹操有了生存和博弈的空间,并非官渡之后曹操就横扫袁绍了。袁氏落败的主要原因是二子内斗。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都是什么(解读三国揭秘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2)

二、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 孙权 、 刘备 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 曹操 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 长江流域 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 黄河流域 。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赤壁之战背景是曹操在官渡之战成功消灭了袁绍兄弟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实力已经非常的强大了,完全可以趁着这个大好的机会,将剩下两个国家一起消灭,然后让魏国成为三国的霸主,就是因为官渡之战的胜利,曹操已经被胜利蒙蔽了眼睛,他觉得自己无人可及的,所以正是因为如此才造成了之后的火烧赤壁这一个结局,除了官渡之战带给他的信心以外,他挥师南征之后,发现一路都是畅通无阻的,无论他遇到什么他都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造成了他的心理变化,在一次一次的胜利之中,让他的信心越来越强。曹操他的心理变化这么大,那么可想而知,他其他的士兵肯定也是这样想的,都觉得不会再失败了。这也是导致之后火烧赤壁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都是什么(解读三国揭秘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3)

三、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 猇亭之战 (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 刘备 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 三大战役 "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 孙权 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 陆逊 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 夷陵 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这一次战役,实际上刘备集团想夺回荆州,不得已打的一场仗,由于当时三个集团也形成了规模,按照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隆中对策,荆州是一个战略要地,一旦失去了就失去了逐鹿中原的机会,只能拼死一搏。吴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并没有获得多少实际的战利品,而且战后不久就被曹魏袭击,虽然成功抵抗,但也损失惨重。三国由此进入稳定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