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

有效像素数

数码相机在标明感光器件像素数时一般有两个数值,分别为总像素数和有效像素数。

总像素数指传感器上所有的像素总数;有效像素数指参与成像的像素数。因此,总像素数一般大于有效像素数。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1)

尼康D7200 有效像素为2416万

以尼康D5为例,其总像素数约为2133万,有效像素数约为2082万。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2)

尼康D5 有效像素为2082万

通常我们所说的相机像素数是指“有效像素数”,它与数码照片的物理尺寸有关。


CCD与CMOS的差异

CCD与CMOS传感器是当前被普遍采用的两种图像传感器,两者都是利用感光二极管(photodiode)进行光电转换,将图像转换为数字数据,而其主要差异是数字数据传送的方式不同。

如下图所示,CCD传感器中每一行中每一个象素的电荷数据都会依次传送到下一个象素中,由最底端部分输出,再经由传感器边缘的放大器进行放大输出;而在CMOS传感器中,每个象素都会邻接一个放大器及A/D转换电路,用类似内存电路的方式将数据输出。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3)

左图为CCD传感器的结构,右图为CMOS传感器的结构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CCD的特殊工艺可保证数据在传送时不会失真,因此各个象素的数据可汇聚至边缘再进行放大处理;而CMOS工艺的数据在传送距离较长时会产生噪声,因此,必须先放大,再整合各个象素的数据。

由于数据传送方式不同,因此CCD与CMOS传感器在效能与应用上也有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包括:

1.灵敏度差异:由于CMOS传感器的每个象素由四个晶体管与一个感光二极管构成(含放大器与A/D转换电路),使得每个象素的感光区域远小于象素本身的表面积,因此在象素尺寸相同的情况下,CMOS传感器的灵敏度要低于CCD传感器。

2.成本差异:由于CMOS传感器采用一般半导体电路最常用的CMOS工艺,可以轻易地将周边电路集成到传感器芯片中,因此可以节省外围芯片的成本;除 此之外,由于CCD采用电荷传递的方式传送数据,只要其中有一个象素不能运行,就会导致一整排的数据不能传送,因此控制CCD传感器的成品率比CMOS传 感器困难许多,即使有经验的厂商也很难在产品问世的半年内突破50%的水平,因此,CCD传感器的成本会高于CMOS传感器。

3.分辨率差异:CMOS传感器的每个象素都比CCD传感器复杂,其象素尺寸很难达到CCD传感器的水平,因此,当我们比较相同尺寸的CCD与CMOS传感器时,CCD传感器的分辨率通常会优于CMOS传感器的水平。

4.噪声差异:由于CMOS传感器的每个感光二极管都需搭配一个放大器,而放大器属于模拟电路,很难让每个放大器所得到的结果保持一致,因此与只有一个放大器放在芯片边缘的CCD传感器相比,CMOS传感器的噪声就会增加很多,影响图像品质。

5.功耗差异:CMOS传感器的图像采集方式为主动式,感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电荷会直接由晶体管放大输出,但CCD传感器为被动式采集,需外加电压让每个 象素中的电荷移动,而此外加电压通常需要达到12-18V;因此,CCD传感器除了在电源管理电路设计上的难度更高之外(需外加 power IC),高驱动电压更使其功耗远高于CMOS传感器的水平。

综上所述,CCD传感器在灵敏度、分辨率、噪声控制等方面都优于CMOS传感器,而CMOS传感器则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以及高整合度的特点。


相机B门”

B门”是一种完全由摄影者所控制的快门释放方式,快门时间长短完全由摄影者按下快门的时间长短来决定,因此也称为“手控快门”。“B门”的“B”在字典上原意是Bulb,是指以往的那种用手操作的球状气动快门释放器。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4)

“B门”就是指按下相机快门按钮时,相机快门开启,开始曝光;松开相机快门按钮,相机快门关闭。在B门下,曝光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你按快门的时间长短,而一般的快门会按照设定的速度自动关闭。早期的部分相机还有“T门”,这是另一种可以自由控制快门速度的方式,但在今天的相机中已经不多见了。与“T门”不同的是,“B门”在整个曝光过程中,快门按钮始终要处于按下的状态,快门松开即停止曝光,而“T门”则是在第一次按下快门时快门开启,开始曝光,松开快门后快门仍处于开启状态,曝光继续进行;在第二次按下快门时快门才关闭,曝光停止。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5)

“B门”很好地解决了长时间曝光的问题。一般相机最慢快门大约在16~30秒不等,这对99%的拍摄需要来说都绰绰有余。而当你需要在弱光环境中拍摄一些特殊场景时,这个速度可能仍然不够慢,比如拍摄星轨、烟花、把星夜里的天空拍得亮一点等等。此时需要使用“B门”拍摄。在高级数码相机上,先把相机模式设定到“M”手动模式档,转动速度拨盘直到快门的数值变为“BLUB”,此档即为“B门”。拍摄时按下相机快门后曝光开始,松开快门后曝光停止。

需要提示的是,数码相机在使用“B门”长时间曝光时会增加电池消耗,要用电量充足的电池或是连接外接电源。一般低端相机或是便携式相机没有“B门”。


分辨率

分辨率是用于量度位图图像内数据量多少的一个参数,通常用ppi(每英寸像素)表示。量度位图图像内包含的数据越多,图形文件的长度就越大,越能表 现出更丰富的细节。但更大的文件就需要耗用更多的计算机资源。但是,假如图像包含的数据不够充分(图形分辨率较低),就会显得相当粗糙,特别是把图像放大 为一个较大尺寸观看的时候。

在图片创建期间,我们必须根据图像最终的用途决定图片的分辨率。技巧是,首先要保证图像包含足够多的数据,能满足最终输出的需要。同时也要适量,尽量少占用一些计算机的资源。

通常,“分辨率”被表示成每一个方向上的像素数量,比如640x480等。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同时表示成“每英寸像素”(ppi)以及图形的长度和宽度。比如72ppi和8x6英寸。

经常会出现ppi和dpi(每英寸点数)混用的现象。从技术角度说,“像素”(p)只存在于计算机显示领域,而“点”(d)只出现于打印或印刷领域,请读者注意分辨。


存储卡类型

如果说数码相机是电脑的主机,那么存储卡相当于电脑的硬盘。存储记忆体除了可以记载图像文件以外,还可以记载其他类型的文件,通过USB和电脑相连,就成了一个移动硬盘。市面上常见的存储介质有CF卡、SD卡、MMC卡、SM卡、记忆棒、xD卡。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6)

目前常用的不同类型的存储卡

CF卡

CF卡的全称是Compact Flash。CF格式拥有悠久的历史,最初的CF卡主要使用于笔记本电脑上以作外存储器用,并且可以通过专用的适配器转接在笔记本电脑的PCMICA接口上,以保存珍贵的文件资料,扩充系统的内存容量。

CF卡的标准大小为43mm×36mm×3.3mm,50 Pins,重量小于12g。由于CF的体积相对较大,在当今的时尚便携的数码产品中已经很少采用了,而多用于要求容量极大、速度极高的专业产品领域,主流 的单反数码相机和高端消费相机基本上都支持CF卡,以获取高容量预告速度。同时,高速度、高容量、高稳定性的CF接口产品依然一浪接一浪地推出,并且由于 CF卡相对庞大的体积,使得当今闪存卡上的容量纪录常在CF卡寻求突破口。可以说,CF接口的存储卡代表了闪存芯片最高的性能与容量。

SD卡

SD卡就是Secure Digital Card——安全数码卡,是由日本松下公司,东芝公司和美国SanDisk公司共同开发研制的,具有大容量,高性能,尤其是安全等多种特点的多功能存储 卡。现多用于MP3,数码摄像机,电子图书,微型电脑,AV器材等。大小尺寸比为32mm×24mm×2.1mm,容量则要大许多。另外此卡的读写速度比 MMC卡要快4倍,达2MB/秒。同时于MMC卡兼容,SD卡的插口大多支持MMC卡。

MMC卡

MMC(MultiMediaCard,多媒体存储卡)由SanDisk和Siemens公司在1997年发起,与传统的移动存储卡相比,其最明显的外在 特征是尺寸更加微缩——只有普通的邮票大小,外形尺寸只有32mm×24mm×1.4mm,而其重量不超过2g。这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小的半导体移动存储 卡,它对于越来越追求便携性的各类手持设备形成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MMC卡的发展,出现了技术含量更高的RS-MMC和MMC Micro卡。每一片RS-MMC都包含一个机械式的扩展器,可以把RS-MMC转换成标准的MMC,适用于所有兼容MMC或SD卡的设备。MMC micro存储卡对大多数用户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其标准由三星制定,目前主要为三星特定机型使用,因此国内用户接触到这种存储卡的机会并非很 多。

xD卡

xD卡是由日本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和富士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一种新型存储卡,有极其紧凑的 外形,只有一张邮票那么大,外观尺寸仅为20mm×25mm×1.7mm,重量仅为2g,在存储卡领域可以算得上是最小的了。xD存储卡不仅可以同时用于 个人电脑适配卡和USB读卡机,而且允许在数码相机里做为Compact Flash卡存储介质使用。

SDHC卡

SDHC即“高容量SD存储卡”,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容量(2GB-32GB)。另外,SD协会规定SDHC必须采用FAT32文件系统,这是因为之前在 SD卡中使用的FAT16文件系统所支持的最大容量为2GB,并不能满足SDHC的要求。所有大于2G容量的SD卡必须符合SDHC规范,规范中指出 SDHC至少需符合Class 2的速度等级,并且在卡片上必须有SDHC标志和速度等级标志。

记忆棒

记忆棒是索尼与卡西欧,夏普等共同开发出来的一种超微体集成化电路的数字存储介质,主要用于SONY自家品牌的产品中。它分为Memory Stick,Memory Stick PRO,Memory Stick Duo以及Memory Stick PRO Duo四种,而后两者的尺寸相对较小,俗称短棒,主要应用于手机中。

记忆棒外形轻巧,并拥有全面多元化的功能。它的极高兼容性 和前所未有的“通用储存媒体”概念,为未来高科技个人电脑、电视、电话、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和便携式个人视听器材提供新一代更高速、更大容量的数字信息储 存、交换媒体。但是记忆棒的缺点一是只能在索尼数码相机中使用,二是容量尚不够大。


防抖性能

初次接触数码相机的人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即拍摄出来的画面不够清晰,老是会发生重影或模糊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偶尔的失焦(即相机未能正常对 焦)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快门速度过低所致。一般而言,在手持条件下,拍摄到清晰照片的快门速度应该达到焦距倒数甚至更高。可想而知,对于那些10倍光 学变焦的产品而言,防抖技术则是更加必要。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7)

光学防抖

光学防抖是目前最被公众所认可的一种防抖技术,它通过可移动式的部件,对发生手震的光路进行补偿,从而实现减轻照片模糊的效果。目前光学防抖技术分为两 大派别,分别是以广大镜头厂商为代表的镜片移动式光学防抖,和新兴电子厂商为代表的CCD移动式光学防抖。但由于光学防抖需要运用额外的部件实现,从而也 导致光学防抖系统成本高居不下,搭载光学防抖系统的机型市场售价依然还是较贵。

电子防抖

电子防抖使用数字电路进行画 面的处理产生防抖效果。当防抖电路工作时,拍摄画面只有是实际画面的90%左右,然后数字电路对相机抖动方向进行模糊判断,进而用剩下的10%左右画面进 行抖动补偿。也就是说电子防抖是针对CCD上的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利用边缘图像进行补偿,就像光学变焦和数字变焦一样,它只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后期处 理,治标不治本,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相反,对于画质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自然防抖

自然防抖,即为ISO防抖。其研究方向在于通过真正的电子方式实现,即提高ISO,提高快门速度达到防抖。由于相机存在一个安全快门(即保证图像不模糊的快门速度),一般意义上的安全快门速度焦距的倒数,低于这个快门速度很可能拍摄的图象模糊。

数码防抖

除了当前被运用得最多的高ISO防抖以外,还有一些通过相机内置图像处理芯片而实现的电子防抖,即通过像素补偿或其他运算方式而实现的“数码防抖”。从 某种角度来说,这项技术起源于数码摄像机,通过采集更多的图像像素,或者是同时拍摄更多张的样张后,采用图像处理器运算的方式,采集相对清晰的像素,再合 成成一张清晰的画面。

双重防抖

双重防抖即是将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结合起来的一种防抖方式。目前,有部分厂家将两种防 抖技术结合在同一款机型中,将两者的优点和缺点互补,成为了最流行的“双重防抖”技术,一方面保留了光学防抖优秀的成像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也保留了电子 防抖的简单和方便,是当前最受欢迎的一种相机配置。


照相机的基本构成

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沿直线前进、光的反射、平面镜、凹凸面镜 等成像现象。宋代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一书详细描述了“小孔成像”的原理。1826年,世界上第一部照相机在法国诞生。法国人尼普斯发明出了一种由两个木 箱组成的“能摄影的仪器”,镶有毛玻璃的后一个木箱,能在包括镜头架的前一个木箱内滑动。尼普斯称这些早期相机所拍的照片为“日光绘画”,此后,曝光时间 降到了36分钟,1840年,曝光时间降至20分钟。

1830年起,达盖尔使用暗箱,并配有凸凹透镜,它们由两个木箱组成,镜头盖起快门作用。之后的数十年,相机的设计原理仍和摄影学的先驱者使用的相似,尼普斯和达盖尔兄弟对人类摄影史的贡献不可磨灭。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8)

世界上第一部照相机

照相机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装置,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拍摄一张照片,并不需要太复杂的照相机和镜头。最简单的照相机就是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的针孔照相机:

1、一个不透光的盒子;

2、在盒子的一面开一个允许光线通过的针孔;

3、将一张胶片放在针孔相对的另一面。

即使是现在最精密复杂的照相机,也是在针孔照相机的基础上改进的结果。它们通常包括聚焦光线、控制曝光持续时间和曝光强度、输送胶片等一些机构;但就其本质来说,仍然像一架针孔照相机,有一个不透光的盒子并允许某些确定的光到达胶片。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9)

下面这幅照相机结构示意图看上去要比上面那幅简单的针孔照相机结构复杂得多。但是,当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基本部件几乎是一样的,基本部件如下:

1、一个不透光的盒子;

2、纳入和聚焦光线的镜头;

3、记录影像的胶片。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10)

它们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下面这个相机用镜头取代了针孔的位置。当按下快门,光线进入镜头并由镜头聚焦,这些光线穿过不透光盒子的内部到达胶片并形成一幅了聚焦 的影像并被记录在胶片上。其实,无论是哪种方式,照相机的功能都是相同的,都拥有同样简单的目的,就是让聚焦的影像记录在胶片上。

大多数照相机都具有以下九大系统:

1.不透光的盒子。这基本上就回答了什么是照相机的问题。这只盒子不会让不必要的光线进入,其上面的圆孔只允许需要的光线进入。

2.镜头。用光玻璃制成的镜头,把进入镜头的光线汇聚起来,在芯片或胶片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影像。简单的镜头是由一片曲面玻璃或塑料制成的;复杂些的镜头是由两片或更多片光学玻璃组成的,叫透镜单元。透镜单元组成一个整体,就是摄影镜头。

3.胶片或数码芯片。在传统的照相机中,胶片是一种感光材料,经某些特定的化学药品处理后,它会把拍摄到的影像记录下来。数码相机中,数码芯片代替了胶片的位置,形成电子影像。

4.取景器。它能够把将要记录的影像近似地显示出来,帮助摄影者对准和构图。有些照相机的取景器就是简单的观察窗口,而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取景器则是由反光镜和棱镜组成的,摄影者可以通过镜头直接观看影像。

5.聚焦控制装置。对于严肃的作品,人们肯定期望照相机能够聚焦光线并在胶片上记录下最清晰的影像。有些照相机转动镜筒或调节聚焦钮即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而对于自动聚焦照相机,这一工作是由计算机芯片控制微型电机移动透镜来完成的。

6.快门。这是一个控制进入照相机光线时间长短的机械或电子装置。有些照相机可以设置快门速度,而另一些照相机的快门速度是自动设定的。

7.快门按钮。这是用来操控快门的按钮。

8.光圈。这个装置根据镜头孔径大小的变化,控制到达胶片的光量。“虹膜”类型的光圈是由一系列相互重叠的薄金属叶片组成的,叶片的离合能够改变中心圆形孔径的大小。可大可小的孔径可以增加或减少通过镜头到达胶片的光量。

9.胶片输送。这是一个移动照相机内胶片的机械装置,它可以使胶片轴上的胶片一幅一幅地顺序曝光。扳动某些照相机上的卷片杆就可以输送胶片,而另外一些照相机则可以自动地输送胶片。


无反相机

无反相机(Mirrorless),即无反光板相机,也称半透镜相机。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11)

徕卡Q(Typ 116)

与单反相机的主要区别:

目前,大多数无反相机与单反相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有无反光板、取景方式、对焦方式方面。

单反相机是通过反光板将光线反射到对焦组件和五棱镜取景上的,而无反相机是直接通过感光器进行电子取景和对焦的。由于感光器需要进行复杂的电路计算、信号分析、图形处理等,因此无反相机在对焦方面存在相对滞后的情况。然而,电子取景可以做到所见即所得,尤其在暗光环境中也可以看清拍摄的画面,这是光学取景器所不能达到的。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12)

佳能EOS M1

在对焦方式上,无反相机多数使用反差对焦,相比单反相机的相位对焦确实差了一些。不过目前很多无反相机都已经采用了感光器上设置相位对焦像素的方法,实现相位 反差混合对焦的方式。相信随着电子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无反相机的对焦技术会得到大幅提升。

索尼是世界上最早生产无反相机的厂商,首款全画幅无反相机A7、A7r于2013年10月16日正式发布。索尼无反相机采用半透镜技术,即在镜头与感光器之间,有一块半透镜,该半透镜会将部分光线反射到AF传感器上,让相机获得持续的相位检测AF能力。半透镜解决了在高速连拍过程中,相机快速对焦物体的问题。由于没有反光板,无反相机在拍摄时机身的振动很小。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13)

索尼A7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14)

索尼A7R


数字变焦

“数字变焦 Digital Zoom”是数码相机的独有特异功能。早期的数字变焦功能常见于一些使用固定焦距的数码相机产品,现在则延伸到顶级机种也配备了这项功能。数字和光学变焦 的不同在于,光学变焦是利用不同镜头组的搭配,产生焦距变化而达成将远方景物的光线拉近至相机内的目的,画质不失真。但却会因镜头本身设计的屈光度差异, 造成图像的枕状或桶状形变。数字变焦则是利用近似于数字影像软件中的“剪裁”功能,对中心影像做一格放的动作。

与光学变焦不同,数字变焦是在感光器件垂直方向向上的变化,从而给人以变焦效果的。在感光器件上的面积越小,视觉上就会让用户只看见景物的局部。但是由于焦距没有变化,所以,图像质量是相对于正常情况下较差。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15)

数字变焦原理图


定焦镜头与变焦镜头

现如今,有的摄影人喜欢变焦镜头,有的摄影人则喜欢定焦镜头,这两种镜头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从焦距和视角上来说,定焦镜头,正如其名,焦距是固定的,视角也是固定的。而变焦镜头则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焦距,改变焦距的同时,视角也随之改变。

从画质上来说,定焦镜头成像锐利,畸变很小,甚至无畸变。而变焦镜头在画质方面逊于定焦镜头,带广角的变焦镜头普遍存在畸变。

从光圈上来说,定焦镜头光圈大,有的甚至可以达到f/0.9。变焦镜头的光圈相对较小,最大的一般只达到f/2.8。

从体积上来说,定焦镜头体积小,轻巧;变焦镜头体积大,笨重。

从价格上来说,变焦镜头的价格相对较贵一些。

那么,面对这两种镜头,在拍摄的时候,如何选择呢?我们认为应根据拍摄要求和拍摄环境来确定。

一般来说,若您是以人文纪实摄影或快速拍摄为主,而且对照片内容的追求高于对画质的要求,那么推荐您使用变焦镜头,因为变焦镜头比较方便。再有,对于喜欢“一镜走天下”的摄友,也推荐您使用变焦镜头。

若您对画质精益求精,或者是迷恋大光圈镜头特有的气质与效果,则推荐您使用定焦镜头。

当然,大多数摄影家往往使用大光圈、小变焦比的专业级变焦镜头,这些镜头基本上兼顾了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的优势。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16)

28mm定焦镜头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17)

50mm定焦镜头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18)

200mm定焦镜头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19)

70-200mm变焦镜头


鱼眼镜头

Fisheye Lens被称为鱼眼镜头。若安装在35mm画幅的机身上,焦距一般是8~16mm,视角约180度。但是,鱼眼镜头与一般的超广角镜头不同,它带有畸变像差,成像会变形成圆形。就像鱼儿从水中向上仰望,由于光线的折射使得水面看起来像圆形,因此被称作“鱼眼”。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20)

佳能鱼眼镜头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21)

尼康鱼眼镜头

鱼眼镜头分为两大种类。一种是对角线鱼眼,另一种是圆周鱼眼。对角线鱼眼拥有比画面的对角线更广的成像圈,可以将景物拍满整个画面,得到如鱼眼般的照片;而圆周鱼眼的成像圈要比画面的对角线小,影像变成了圆形,可以拍摄到如同球体般的照片。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22)

使用圆周鱼眼镜头拍摄的场景

一分钟教你看懂相机(你一直不懂的相机名词)(23)

使用对角线鱼眼镜头拍摄的场景

一般的鱼眼镜头都是对角线鱼眼,大多数相机厂商都拥有此类产品。由于鱼眼镜头视角有大约180度,如果直接拍摄,就会将正上、正下以及左右两侧的景物都拍入进去。若将镜头稍微向下一点,可能连自己的脚都会被拍入画面中,所以,取景时要特别地慎重。鱼眼镜头除了可以拍摄独特的风景摄影外,许多摄影师也常在植物摄影、花卉摄影、昆虫摄影中使用鱼眼镜头,因为鱼眼能够在突出主体的同时,拍入大面积的背景,增加照片的空间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