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著名武打戏(京剧的鼻祖湖北越调)

刘晓青

  驿道通南北,汉水贯东西,秦岭与其余脉中断处的平坦之地襄阳,众所周知其是地利之便的商贾云集要塞、兵家重地之咽喉。而容纳有三四个剧种的襄阳作为“戏窝子”的繁荣史上,光芒璀璨、盛极一时的湖北越调,知之者却甚少。

京剧著名武打戏(京剧的鼻祖湖北越调)(1)

恢复的湖北越调小戏《琴房送灯》剧照 刘晓青摄 2014年

  作为一个古老的大剧种,湖北越调形成具体年代目前无文献可考,但明末出现于鄂西北汉水中上游的襄阳地区,流行于现在的谷城、老河口、襄州区一带,且是现代京剧和汉剧的鼻祖,这在上个世纪80年代,经国家权威专家考证,已是定论。

   1985年,市戏曲工作室(现市艺术研究所原名)参与了《中国戏曲志·湖北卷》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北卷》的编撰工作,原市戏曲工作室的专家冒着严寒酷暑,耗费一年多时间,深入各县市乡镇搜集整理襄阳大地上的戏曲剧种,对健在艺人作口述录音以及剧目搜集等,形成《襄樊市戏曲资料汇编》一书。这也是对湖北越调的发展演变、表演行当、声腔结构、班规、礼仪等进行的第一次搜集整理。正是这次搜集整理工作,对现在襄阳恢复湖北越调意义重大。

京剧著名武打戏(京剧的鼻祖湖北越调)(2)

(襄阳艺术研究所(原戏曲工作室)专家董治平先生、范光珠先生,任晓云女士,还有一个打酱油的。2014年)

参与当年编撰工作的董治平老师介绍,湖北越调是外来戏曲文化与本地文化融合后的产物,它由汉水上游的秦腔、山陕梆子与襄阳地方音乐结合形成“西皮”腔,也叫襄阳腔,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湖北越调,至今滇剧艺人仍称“西皮”为“襄阳”。

   越调十个行当齐全、唱腔丰富优美、表演文武兼备、剧目题材广泛,所以民间又称大越调。越调之所以被广泛传布,越调表演艺人的真功夫是其魅力之一。董治平老师说,当年他们深入农村走访时,一些老人回忆越调剧目时,对越调艺人的功夫赞不绝口。

  清朝康、雍、乾时期,外来商客纷纷到“商贾连樯,列肆殷盛”的襄阳买地建会馆,凡会馆必有戏楼,这为各剧种戏班的繁荣提供了发展空间和资金保障。而越调,因其内外兼修在当时备受推崇。“满城锣鼓万人迷,村村都有越调戏”,从此可窥见越调曾经的繁荣。一些文史资料上有这样的记述,谷城、老河口、襄州一带是越调班社最多、最集中的地方,越调从襄阳地区扩散至湖北各地,又辐射到汉水流域的川陕豫与鄂毗邻之地。

  据民间艺人介绍,湖北越调最后一个职业班解散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1939年日本轰炸老河口顺发戏院后,湖北越调最后一个职业戏班解散,其后一个业余戏班马家岗越调剧团断断续续活动了十多年后,于1966年春完全停止了活动。湖北越调的唱腔仅为个别皮影艺人的传唱而有限地保留着。

京剧著名武打戏(京剧的鼻祖湖北越调)(3)

谷城皮影艺人叶祥成老人(刘晓青 摄 2014年5月)

2012年11月,湖北省、襄阳市戏曲研究专家成立了“湖北越调研究小组”,保护越调工作开始启动时,唯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尚在世的三五个会越调的老艺人,面对进入耄耋之年的老艺人,拯救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文化抢救,对湖北越调研究小组的每个成员而言,紧迫感和压力难以言表。

  对越调发掘保护的路还很长,但研究小组的每位成员都抱了“倾尽毕生,耀其光辉”的决心。在襄阳戏曲专家和艺人的努力下,《琴房送灯》《王彦章摆渡》一文、一武两个湖北越调小戏成功展示。

对所有参与拯救湖北越调的成员而言,他们所做的是为文化襄阳捡拾一块块可用基石,铺一条通往精致文化殿堂的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