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寒热表(水果真有寒热之分吗)

最近有朋友告诉军哥说某某水果是寒性的,不能吃,还有些水果是热性的,也不能吃。

还说北方水果寒气大,南方水果热性大,要有选择的吃。

水果寒热表(水果真有寒热之分吗)(1)

并且转给军哥一篇文章,说《黄帝内经》里说了“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还给军哥说这个意思就是“以五谷为主食,水果为辅。肉类为补益”等。

并且还特地给军哥列出了偏阴体质,适合少吃甜食、肉类;偏阳体质则与之相反等等。

说的理论一套一套,唬的军哥一愣一愣。这是都哪到哪啊!

从历史上看,《黄帝内经》诞生的时代在西汉末至东汉中期这个阶段,那时候吃饭极其简单,就是大鼎一煮,蘸酱吃。

某些电视剧演秦朝皇后在那里吃香蕉,那个编剧和导演脑袋秀逗了,就没点历史常识。

若你有本事穿越回汉朝,你现在习以为常的包子、面条、馒头、大米、西瓜、苹果、葡萄、香蕉等等吧,在河南、陕西一带几乎就没有。

水果寒热表(水果真有寒热之分吗)(2)

比如这个图里的秦朝瓦罐面真实的含义是用类似秦朝是的瓦罐煮的面,绝对不是从秦朝传下来的面的工艺!

很多东西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还没出现,还能总结出寒热温凉来,那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黄帝内经》原文中的五你可以理解为真的数字五,但更多的指的是虚指,为了配合阴阳五行学说而套用的五。

中药的药性寒凉温热是一个描述,寒和热位于两端,说明其药性相对比较偏。

极少量就可以引起身体大反应才能算作寒或者热。

一般来说,日常食物安全的很,远远够不上寒热的程度,撑死天算作中医的温热而已。

比食品稍微偏性的是药食同源的一些中药,其药性够得上温凉的也很少,多数是平。

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水分、糖类、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

其口味及引起身体反应的不同在于这些成分的含量和比例有所不同。

这一点,很多食品也是这样的。

比如说咱们大中国白酒品种很多,都号称自己的好喝。以超过五十度的白酒来说。这酒中含量最高的肯定酒精,而后是水,再然后就是那些微量的粮食发酵过程的产生的风味物质,比如脂类、杂醇类。

就是这些脂类和杂醇类引起头疼、口渴、恶心、苦辣、寡淡等等的不同。

二锅头类的酒容易被勾兑就是因为风味物质少,容易分析、模仿,加上那些东西(军哥不能继续透露),想是几年的味道就是几年的味道。

水果寒热表(水果真有寒热之分吗)(3)

飞天茅台不容易模仿勾兑就是含的东西太多,不好搭配。

欧洲的伏特加为什么在中国人这喝起来没滋没味就是因为他用活性炭反复吸附,剩下就是酒精和水,所以伏特加适用于鸡尾酒的基酒比较好。

水果的所谓寒凉效果就在于其成分和吃的多少!

你吃的少了,啥事也没有。

一次吃多了,确实能引起不太舒服,有些人甚至还泻肚子,但这种泄,放心,肯定的不会有安全问题。

山东有一种著名的水果莱阳梨,其皮微涩,其肉脆甜。当地一直说,果皮止泻,果肉致泄。其实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莱阳梨糖分和水分含量太高,吃得太多后,其糖分在体内分解后,造成的拉肚子。

这个和受凉后引起的拉肚子完全不一个机理,硬说莱阳梨是凉性的军哥是不同意的。

莱阳梨果皮止泻是因为皮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木质素,他们吸收了过多水分,使肠道大便不再那么稀,表现出来就是止泻了。

所以军哥认为所谓的其他水果寒性,基本上等同于这种莱阳梨的果肉引起泄泻的机理,就是其糖分和水分含量太高的原因。

也许有人和军哥抬杠,说主食也是糖,为啥吃多了不拉肚子?

军哥很明确告诉你,那是因为主食中糖和水果中的糖不一样。

水果中普遍含有葡萄糖、蔗糖、果糖,如苹果、梨等含果糖较多;

柑橘、桃、李、杏等含蔗糖较多;

葡萄含葡萄糖较多。

这些糖中甜度最高的是果糖,你吃的水果越甜意味着果糖可能含量越高。

果糖这东西害人非常阴险。

在肠道时他能迅速提高肠道内渗透压,迫使肠道内部水分增多,当果糖被吸收进体内后,这些肠道内的水分并没有被回收回体内,那么后果是啥?拉肚子!

这个机理和芒硝让人拉肚子类似。中医总结芒硝为大寒之物,要是从这一点看,非要说含果糖高的是凉性水果,到也不算什么错。

从这个角度来说,口感越甜的水果越容易引起拉肚子可能性真的很大,但你得吃到一定量。

果糖甜味让人喜欢,而且进入体内后不直接引起血糖升高,所以某些人便认为这个果糖是好糖,特别是糖尿病可以大量吃,替代葡萄糖。

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果糖吸收后进入肝,容易造成脂肪肝,提高血脂,造成血管瘀堵,加重糖尿病的并发症。

吃主食多了不拉肚子是因为主食中的糖需要慢慢分解,最后释放出果糖速度并不快,没有大程度改变肠道内渗透压,因此不会拉肚子。

因此军哥说,咱们中医总结的寒热温凉是从外在表现描述的。比如从饮食方面,若导致拉肚子就认为是寒凉,若导致便秘便认为是温热。

实际上身体内部引起这个作用的机理可能不一样,这一点也是咱们古代中医没办法做到仔细分辨的,完全可以理解他这种总结或结论。

我们平时吃饭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调整饮食,这样会更健康。

1、怕冷的。

中医一般说这人是阳虚或者阴盛。

阳虚的人一般多是新陈代谢慢,或者说基础代谢率低。

改变阳虚从饮食上可以加大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的摄入,然后增加点刺激性的东西,如葱姜蒜辣椒啥的,促进血液循环。

少吃(不是不吃)的应该是糖类,尤其很甜含果糖的食品,当然包含很甜的水果。

2、怕热的。

一般认为这类人阳亢或者阳盛或者阴虚。

这类人可以适当减少蛋白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至于糖,若没有糖尿病的话,略略吃点还是可以的,这个意思就是略多吃点水果没关系。

最后军哥说,食物的偏性没有那么厉害,不用过多担心,只要喜欢,你吃就是,关键是一个度。

北方水果是寒性的,南方水果是热性的,肯定不是很准确的。

引起反应关键是看里面的成分,看你的身体情况。

哪怕你是糖尿病病人,就算是吃个含葡糖很高的葡萄也是没事的,只是吃了后,别的糖如主食尽量要扣减,而且不要一次多吃就好。

吃东西关键看的是营养。最好一次吃进尽量多的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营养素。

比如含有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适度的矿物质(如、锌、硒、铁、铬、碘等)。

这些营养分布在海产品、肉、蛋、蔬菜、水果等中,每次吃的花样多一点,基本上含有以上分类就没大错。

只吃粥,啃咸菜,吃馒头营养肯定不够。

吃本来就是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快乐,正确的吃法是讲究营养,同时又不过度执迷于某一类或几类成分才是最好。

只要不过度的吃多一个东西,你不用担心他的寒凉温热,更不用担心他有副作用!

吃吧,吃吧,快乐一点。

欢迎留言,欢迎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