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原著上的诗词要不要背(西游记原著开篇的诗句)

《西游记》原著的开篇是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来探究其中蕴含的无限玄机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第一句中的“混沌”是指宇宙形成之前,世间模糊一团,天地浑然一体而未分离的迷蒙状态,古人把这个时期称作鸿蒙时代,是古代时空观中宇宙最初的一个阶段。

西游记原著上的诗词要不要背(西游记原著开篇的诗句)(1)

混沌

原著的第二段中也有对混沌的解释:

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

这就是“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第二句中的“盘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创世之神。

西游记原著上的诗词要不要背(西游记原著开篇的诗句)(2)

盘古

传说远古时期,宇宙混沌一团,沉睡了数万年的盘古巨人醒来,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

拔下一颗牙齿化为巨斧,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元气破裂,阳清之气上升为天,阴浊之气下沉为地,这就是“开天辟地”。

盘古怕天地再次融合,于是头顶着天,脚踏着地。他每天长高一丈,天地的距离也就增加一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地终于成形,盘古也累倒在地。他的身体化作三山五岳,血液形成了江河;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胡须变成天上的星星;皮肤汗毛变成了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他呼出的气息形成了风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雷电。

这就是“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辩。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最后一句“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是整首诗的玄机所在。

“造化”的本意是创造演化,后来衍生出“命运安排”的意思。《西游记》后文里就多次出现“造化”一词,比如孙悟空在发现水帘洞后直呼:“大造化!大造化!”,就是命好,运气好的意思。在诗句中是指天地万物的演化命运。

“会元功”是指万物经历了漫长时间的周而复始,在原著的第二段中有解释: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

所以“会”和“元”都是时间周期的单位。

“西游释厄传”,这是《西游记》本来的名字。万历二十年(1592年),南京世德堂刊行了《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从此才将书名定为“西游记”。在康熙二年(1663年),还刊行了一本《新镌全像古本西游证道书》,所以《西游记》还有一个名字,叫《西游证道书》。我们现在看到的通行百回本《西游记》,是将这两本书结合在一起的版本。

西游记原著上的诗词要不要背(西游记原著开篇的诗句)(3)

通行百回本《西游记》

”释厄“是什么意思呢?“释”是“消除”,“厄”是“苦难”,“释厄”就是消除苦难的意思。唐僧师徒取经就是一个“释厄”的过程。同时“释”也指佛家,点明了唐僧师徒历经苦难,最终在佛家修成正果。

所以最后一句的意思就是,要想知道天地万物在漫长时间中周而复始创造演化的奥秘,必须要看懂西游释厄传。

也可以理解为,看懂了《西游记》这本书,才能明白造化命运弄人,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这层意思贯穿了整部《西游记》,从猴王出世到大闹天宫,从如来降妖到传经东土,从唐僧收徒到历经八十一难终成正果。所有看似机缘巧合的情节,其实都是被上天设计安排的,看得懂这些暗藏的玄机,才能明白,为什么《西游记》被奉为传世之作的经典文学名著。

今后,我会陪你一起细细品读《西游记》原著,参透原著的个中玄机。拨开重重迷雾,带你看清一个真正的“西游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