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八种基本写作模式范文(初中作文系统训练第26讲)

一篇记叙文,在叙述描写中适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会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主旨得以明确,主题得到升华。许多名家作品也因抒情或议论句的精彩而让作品广为人知,如鲁迅《故乡》中的结尾句: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又如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以及钱钟书《围城》中的名句: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游戏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或者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感情有理智所根本不能理解的理由……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抒情议论的使用有以下几种作用:

1、渲染情感

例如:爱的表现有千万种,而这生死相拥的悲壮场面却是让人最悲戚、最震撼、最不忍将其分开的伟大而平凡的爱的姿势!

2、点化细节

例如: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 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3、画龙点睛

例如:茶蛋在大衣里慢慢散着热,我忽然想把它们拿到班里去,让吃汉堡的同学看看这“老掉牙”的东西。这才是“最生活”的东西——外皮苦涩而坚硬,里面却是热气腾腾的,燃烧着我的心。是生活,就逃不脱艰辛和单调,而生活的美丽和热情就蕴藏在这艰辛和单调中,需要去发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怜。生活是不会笑我的,生活不嘲笑……任何真诚而坚强的面孔!

4、深化主题

例如: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初中生作文八种基本写作模式范文(初中作文系统训练第26讲)(1)

那么我们如何学会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抒情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呢?

1、直接抒情

端详母亲,几缕花白的发丝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凝重,也见证着母亲几十年辛苦的历程。母亲用自己的血泪哺育了我,使我茁壮成长。母亲身为一个乡下妇女,虽然没有受过多大的教育,但是直白的话语中却孕育着对我的浓浓的关爱和对儿子深深期待。她们不图回报,只是竭尽自己的力量去为我们默默操劳。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家里还是田间,她永远那样埋着头劳作,似乎永远也不劳累。

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的心再也难以平静――那是母亲用血汗奉献着自己最无私的爱,那是母亲用生命守候着自己最关爱的人的成长。这就是母亲,她用自己朴实的期待,奏响了儿女的人生之歌。(该句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感激)

2、妙用修辞

上中学时,有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关上。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的大门十点钟就关的,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才醒悟,人只要有善念,不管有没有回报,都是令人可敬的,他们就像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暗香》该段把人物的品质比喻为暗暗发出幽香的桂花,与人物默默奉献的品质相似。)

3、叙议结合,凸显哲理性

感情的升华或许总要以物质的消融为代价。只有烂在心底的滋味才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回味。就好像一次,母亲在大雪中等我回家,纯白一色的天地间,母亲立着,像个雪人,那天的雪花里就有一种烂苹果的甜甜的清香。(《烂了的味道》本段先议后叙,把平凡的人间之爱上升为普遍的人生哲理。)

4、巧引妙用

“妈……”看到了,妈妈微笑着站在我面前。她上上下下打量我,目光那么亲切,我的思想很快与这爱抚的目光融化为一体,声声问寒问暖的话,充满了无尽的爱意。短暂的相聚,痛苦的别离。没有太多的话语,望着妈妈期待的目光,我理解地点了点头。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还有谁是我遮拦天空的荫蔽……”我在心中默诵着。(本段引用了冰心的诗句,提升了文章的档次。)

初中生作文八种基本写作模式范文(初中作文系统训练第26讲)(2)

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材料(记叙、描写)是文章的“血肉”,思想(议论、抒情)是文章的“灵魂”。作者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否则文章不会有深刻的思想。大家要有意识地在写作中多运用抒情议论,增加文章的厚重感。在使用抒情议论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