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大结局言侯(琅琊榜里的言侯爷)
《琅琊榜》里的言阙,是当朝侯爷,国舅爷,言豫津父亲,言皇后兄长。
一开始了解言侯爷,是豫津口中的“到城外道观打醮去了。我爹现在是两耳不闻红尘事,只想着求仙问道炼丹,要是没我这个儿子拖着,他一定把家里改成道观。”
一听以为言侯爷就是一个不问红尘,只想着与丹砂为伍的国舅爷。可是随着剧情的推进,才知道原来言侯爷满腹才华、慧心铁胆,情与义一直是他的坚守、家国一直在他心中。
01 言侯对家国的情怀从未泯灭20岁的言侯爷在国家遇强敌时敢单枪匹马入敌营,以一人之力舌战群臣,不战而屈人之兵,这胆识气魄非常人能及、那口才更是无人可比。
少年使臣言阙没有让大家失望,头发半白的暮年言侯爷更是如此。
誉王造反、梁帝以及众臣之九安山陷入危机,大家人心惶惶的时候,言侯爷再次挺身而出。用慷慨激昂的陈词打动梁帝,为大家树立信心。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特别感动。仿佛看到那个舌战群臣的言侯爷又回来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可是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让人汹涌澎湃、热血沸腾。
明明门外危机四伏,也许下一刻就是死;可是言侯的话却犹如黑暗中的一道光,让人重燃希望,让人觉得哪怕就是死,也得死得其所、死得光荣。
所以梁帝被鼓舞了,众人被安抚了,大家都心团结起来了。
这样的言语不仅是让大家一窥言侯那了不得的口才,更看到了那铮铮铁骨的男子气概,他对国的满腔热血。那句“只要一息尚存就不算失守”更让我们学习到了什么叫风骨与尊严。
所以,从20岁到垂暮,言侯的家国情怀、铮铮铁骨一直都在,从未泯灭。
02 言侯对情义的坚守从未缺席年少的言侯是幸福的,有爱人心心相印;与林燮、梁帝相互扶持、并肩作战,他们曾拥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可是梁帝毁了这一切,梁帝听信小人谗言,赐死景禹、灭门林家、乐瑶自杀,这一个个的打击,让言侯知道,梁帝再也不是那个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的人了,曾经“同甘苦、共富贵”的誓言作废了。
林燮死了,梁帝早忘了故人,可是这些言侯都记得。他记得心爱的女子,记得林燮大哥的冤屈,也记得林燮曾经的付出。
所以梅长苏在发现言侯想用火药炸死梁帝之后来帮他,言侯问为什么帮他,梅长苏说为他的情和义。
后来在帮助林殊相救卫峥的时候,他与夏江斗智斗勇。从他和夏江的言语中,可以看出夏江对他的评价也是重情义,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
我喜欢言侯对夏江说的一句话,他说“你可以不相信情义,但最好不要蔑视情义,否则,你终将被情义所败。”
是的,言侯的重情重义让我们见到了信守承诺的君子模样。
“君子一诺,生死相随”是他对情义最好的诠释。
03 言侯对正义的追寻从未停歇
在梁帝听信小人谗言,赐死景禹、灭门林家、乐瑶自杀后,言侯就开始寻仙问道炼丹。这是他的心灰意冷,也是他在蛰伏酝酿杀机。
他试图炸死梁帝,虽然用错了方式,但他记得自己的职责,他想为蒙冤的挚爱挚友报仇,匡扶正义。
林殊阻止了他,他为什么能那么快速地幡然醒悟,因为他认同林殊的说辞,就算梁帝死了,林燮一家的冤屈也无法洗净,正义也不能被匡扶。所以他被说服了。
在林殊让他站队靖王的时候,甚至都没有劝说他,只问了“可愿意?”
为什么林殊不说大道理劝他,那是因为林殊懂他,林殊懂得在权势、在地位、在名誉面前,言侯选择的从来都是“正义”。
纵然当时的时局是:
“朝局混乱,后宫凶险,人心叵测,陛下偏私,在此情形之下,靖王对誉王并没有胜算。而言侯安居府邸,是个富贵闲人,梅长苏让他卷入的是一场没有胜券的斗争中。况且当时的皇后是他胞妹,誉王是皇后的养子,所以让他帮靖王对付誉王于常理不合。”
可纵然是这样,言侯依然说出“愿意”。
在皇帝诞辰上,众人逼宫,言侯站出来附议。
这就是言侯,不为权势、名利、安逸所束缚,为了正义,他可以重出江湖、再卷风云。
04 结语言阙言侯爷,不管是20岁少年的他,还是白发暮年的他,
对待劲敌,他都面不改色,稳如泰山;
对待情义,他都君子一诺,生死相随;
对待正义,他始终坚守心中的对错;
对待家国,他从来热血不凉、铮铮铁骨。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他都是那个重情重义、意气风发的侯爷,犹如当初的使者少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