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熬制蟹油(里下河做蟹油)

靖江熬制蟹油(里下河做蟹油)(1)

里下河水网地区的螃蟹很多,大纵湖的螃蟹的质量几乎可以与太湖的大闸蟹媲美。

记得我们小时候,螃蟹和虾的价格很低,再贫寒的人家也可以吃上几顿。所以有家长在“忆苦思甜”时告诉子女:当年我们家很穷,有时只能吃上点螃蟹和虾。

子女们就会很惊讶:吃得起螃蟹和虾还穷?是不是哭穷?螃蟹的价格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才涨起来的。女儿上幼儿园时,一次先生去钓鱼时,居然钓到了一只螃蟹,足有三两重,那可是真正的野生螃蟹。做熟后鲜味满屋,第二天来的客人还问:你们家吃螃蟹了?可见余香绕梁。这么多年来,女儿还对那只螃蟹念念不忘。

女儿去成都上大学,告诉同学:我们家附近有一条街,专卖螃蟹。她的同学也很惊诧:你们那里的人那么有钱,还有专门卖螃蟹的街?其实她们不知道,九十年代后,人工养殖螃蟹大发展,螃蟹又重新走进寻常百姓家。本市是螃蟹养殖基地,自然会有不少批发市场了,我们家附近的那条街,只是其中的一个市场。每到“秋风起,蟹脚痒”的季节,这里便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螃蟹的吃法很多。我们小时候经常用的方法是:用葱、姜炝锅后,放入扒去脐后切成两半的螃蟹,加入甜面酱煮熟。螃蟹色泽金红,集鲜、甜、咸香于一身,令人垂涎三尺,没有尝过的人实在无法想象它的美味。近年来,本地秋、冬两季的酒席上必须有螃蟹。酒席到了尾声时,才会奉上螃蟹。那是因为螃蟹味极鲜美,尝过它之后再尝别的菜一律味同嚼蜡,所以只能用它来压轴。这时的螃蟹多是用清蒸的方法做出来的,整齐地码放在盘子里,客人人手一只。看着红亮亮的螃蟹,人们就会食指大动。原汁原味的螃蟹,用姜和醋蘸食,妙不可言,回味无穷。

里下河地区吃螃蟹的最经典方法是做成蟹油,做蟹油自然很麻烦,但这个过程也是很有意思的,我们小时候常常乐此不疲。今天先生就和我重操小时候的手艺,做出几瓶蟹油来。

做蟹油首先要选活的雌蟹,死的万万不可用。先生去买螃蟹时,卖螃蟹的老板推销他自产的蟹油,被先生拒绝了,因为不知他所用的原料是否是活螃蟹,自己做主要也是图的原料新鲜。用雄蟹其实和用雌蟹味道并无太大差别,只是雄蟹只有白色的油,而雌蟹才有红色的膏,本地人俗称为蟹黄,有了红色的蟹黄,蟹油才好看,不然就有掺假掺杂的嫌疑。

虽然都说“九月团脐十月尖”,就是说九月的雌蟹最好吃,十月的雄蟹最好吃,但本地人一般还是重雌蟹,贱雄蟹。只有在1976年例外,大家在买蟹时争着要“三公一母”。当然,那是特例。

做蟹油的蟹,重量在一两到一两半之间为最合用,大了太贵,不合算;小了太麻烦,太费时间:因为不管大的还是小的,所有的工序都是一样的,所以就不能用太小的。

把螃蟹洗刷干净后放入开水中煮熟,这时原本青灰色的螃蟹就变成了鲜艳的红色,汤上飘着一层红色的油花。待螃蟹稍晾凉后,就可以掏蟹肉了。

先把螃蟹翻过来,扒掉它的脐,然后再扒开它的壳,就看到红色的膏状蟹黄。林黛玉《咏螃蟹诗》中所写的“壳凸红脂块块香”就是指这个了。掏出蟹黄,再把它分成两半,中间有一小块三角形,据说是螃蟹的嘴,要丢掉。去了壳,就看到螃蟹上有一些绒毛状的东西,那是螃蟹的胃,更要丢掉。下一步就是剪下蟹腿和蟹螯,分别掏出肉。再把螃蟹的中间部分切成两半,细细地剔出其白色的肉,才算大功告成。

掏螃蟹,写出来只有几步,其实是极繁难的,实在是一个费时又费力的细活,没有点耐心是干不了的。不过,掏螃蟹的乐趣主要在过程。

鲜红的蟹黄,雪白的蟹肉,散发出诱人的鲜香,掏的时候,不免会自然放些到嘴里,咂咂、尝尝,边做边品,其乐无穷。掏完螃蟹,手上会沾有螃蟹的鲜味,洗都洗不掉,贾宝玉《咏螃蟹诗》中的“指上沾腥洗尚香”说得太对了。如果家中养了猫,只怕连手指也会被猫啃了。

掏出蟹肉的蟹壳,也不要随意倒掉,因为在蟹壳里会有不少没有掏出的蟹肉,可不要浪费。把它放到螃蟹汤里煮上几滚,滗出汤。这样的汤用芋头、豆腐等勾芡做成羹,与著名的蟹黄羹相仿佛。

下一步就要将荤、素油放到锅中熬,待油开后放入蟹油和蟹肉,炸干水气,还要加入切碎的葱、姜末同炸,要添进适量的盐调味,注意千万不可将油炸煳。

做好的蟹油晾凉后就可以装入瓶中,不过在封口处要淋上一些荤油,可延长保质期。

淮扬菜中名闻遐迩的蟹黄包子、蟹黄豆腐等等,都是用蟹油做的。哪怕是再普通的菜,只要有了蟹油就身价倍增。就是吃面条,哪怕是最简单的阳春面,要是加上蟹油,也就变成无上美味了。

螃蟹极鲜,但是如果配上辣味就会很怪。听说川菜中有一道名菜叫“香辣蟹”,总觉得是糟蹋了螃蟹。用蟹油做菜,当然也不能用辣椒相配。不过,这年头崇尚创新,没准哪天蟹黄包子、蟹黄豆腐会变得很辣也说不定。

蟹油,在里下河地区,不但是食用妙品,同时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只是现在人们怕麻烦,不大愿自己动手去做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