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旧货市场有几个在什么地方 城市一隅的别样江湖
午后的日光饱满又温和,繁碌的行人为着生计奔走,街头车流往来热络非凡。拐进原汽车站停车处里的临时疏散点,一排排整齐的旧书、随意或叠放或散落的旧物,三三两两的顾客随意择着物品,俨然一个旧物市场的样子。
我所得知的是原六合路有一处名叫“六合圩市场”之地,后经搬迁拆除等原因,昔日六合圩市场已不见踪影。眼下这处少了杂乱无章,多了一丝井井有条,那些旧书旧物让我嗅到熟悉味道,像是曾在六合圩待过。也许随风生长的野草种子学会了因地制宜,在城市的一隅依旧肆意生长着。
破旧吉他与杂物们堆积在一起
这里原是汽车站停放车辆之地,自汽车站搬迁后,不知何时开始建立临时疏散市场,知道这儿的人大多是住在附近或从朋友处得知此地。
仿照菜市场一般,水泥砖块垒建的一排排摊位就是各摊主的营生。较扯上一块破布,铺地便可成摊的流动小摊来说,这儿更多了规范严整,井然有序些。
做这门生意已经十多年的摊主
有些摊主甚至会分门别类,将不同类型的书籍分区域摆放。像是成套的漫画、医理科普向、通用知识向、城市风貌介绍类……旧书的类别丰富,除了都是二手,缺了一些时效性这点,便宜是更多人来此处扫货的目的。
分类陈列的旧书
随意搭放的旧货里,有换根新弦依旧能弹出漂亮音色的吉他、纯白底色配上素雅花朵但没盖子的陶瓷水壶、不知是何方名家笔墨挥洒的字画,每位摊主都有自家“镇摊之宝”,像是在炫耀那些江湖闯荡之路。
随意堆砌的杂物/缺了盖子的旧水壶
市场里除了这些旧货,还有另一幅光景,便是这群来自天南海北的摊主。摊主们没有客询时躺椅一靠睡个觉,但有顾客询价卖货时,便又熟络上前,一番老生意人的做派。
拿着一本往期《故事会》看的入迷
询问得知,这群摊主有些来自之前的六合圩市场,更有甚者做这行已二十年。摊主蒋姐最早在瓦窑摆摊卖货,后经篦子园、甲山、六合路。走南闯北了这么些年,说是一套江湖打下来却更加享受其中。
而汽车站是不是最后一站,她也不清楚,在哪摆不是摆。这大概就是江湖人士独有的气质,豁达、洒脱、想得开。
更多老人会来此地挑选物件
说话间一名已在此地盘桓许久的顾客开口询问,说是想要找几本七八十年代的教科书。蒋姐麻利的在桌下翻找着,不一会便拿出几本让顾客验验货。
原来眼前这位是一名临近退休的教师,家中保存着孩童时期的课本,却因一场意外烧毁。四十多年前的书本,市面上早已不出版,只好来旧货市场找寻试试。
看着欢喜将书本买走的教师,蒋姐却不咸不淡的开始整理翻乱的书籍,身处江湖多年,场面见多了便不觉有什么,那份满足感和喜悦大抵是这儿最不稀缺之物。
二手的马克笔也有人青睐
每位来此地之人多少抱着一些期待,无论是能从此地淘到什么好物,还是单纯来看看书,反正这群混迹江湖的老油条也不会赶走站在摊位前逗留的你,他们只顾凑看角落里的牌局。
先看内容才决定是否购买的顾客
之前在六合圩的旧货市场更多的是热闹的营生,而属于“汽车站旧货市场”的,更多的是悠然、淡泊,较之前混杂不堪的样子,倒是整洁了不少。也许是隐蔽城市角落的原因,也许是摊主们“佛系”营业的原因。
午饭时间搭个伙,有人煮饭有人炒菜,地点也不拘,直接摊位旁就开干。下午继续开始摸牌,有人将老家种的柑橘拿来分分,其余众人不管酸甜统统叫好。
这让我不仅艳羡,旧货市场虽是城市一隅不起眼的角落,一帮江湖儿女却在此聚集,过起了桃花坞般的生活。
最近也有年轻人爱来翻找挖宝
摊主们也不管收到的货物如何卖怎么卖,反正总有人能看得上。很多东西他们也不知价值不知如何使用,你要我就卖,不爱我也不强求,却是比起那些疯狂揽客的销售十分不同的一点。
总之,旧货市场就在这么不疾不徐的节奏里存在着,摊主们也依然过着摆摊生活。摆货、卖货,偶尔聚在一起“扫大贰”话家常,日子被满足感包裹着,不是也不错的样子。
闺蜜的周末也能来这里淘货
城市里总归要有一处这样的地方,然则那些情怀总觉无处可诉,粗粝却又柔软,明朗却又灰暗。
编辑/AA子
摄影/杰C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