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游记剧组最全重聚早期(老版西游记开拍40周年)

1982年春节,电视剧《西游记》开拍,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年。

剧组人员在杨洁导演的带领下,用了6年时间才完成了电视剧的拍摄,这六年里,全剧组的同志一起跋山涉水,含辛茹苦,饱尝艰辛。正如《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中唱的那样“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

取经路上,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而《西游记》的主创们同样如此,踏平无数坎坷,才成就了这部中国电视剧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86版西游记剧组最全重聚早期(老版西游记开拍40周年)(1)

面对古典名著,如何改编?

《西游记》原著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不可谓不厚重,不仅脍炙人口,还是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唐僧师徒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想要拍出一部让观众都认可的电视剧,是个严肃又艰巨的任务。

面对这样一部皇皇巨著,应该从何处着眼,从哪里下手?这成为了摆在剧组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杨洁导演面对这个问题采取了八字方针“忠于原著,慎于翻新

把篇幅浩瀚的原著,加以集中和选择,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选取最精彩的部分,一集一个故事讲述给观众,每一集连续又独立。根据不同的故事内容,确定其独特的风格。

比如《计收猪八戒》,是喜剧;

比如《斗法降三怪》,是闹剧;

比如《趣经女儿国》,是悲剧;

杨洁导演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基础之上,还给电视剧加上了很多的人情味。

在她看来,不论什么戏,没有“情”,就失去了灵魂,所以在电视剧的改编中着力刻画人物,浓墨重彩地描写人情。无论孙悟空还是猪八戒,都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孙悟空有情有义,爱憎分明;猪八戒纵然有缺点,但也透着可爱;沙僧任劳任怨,老实忠厚;唐僧坚韧不拔,不惧苦难,四个人有结成了浓厚的师徒之情。

86版西游记剧组最全重聚早期(老版西游记开拍40周年)(2)

剧照,图源网络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正是这样的创作方针,才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异常生动鲜活的《西游记》,剧中的角色不是脸谱化的角色,所以他们的一颦一笑才能牵动观众的情思。看到唐僧不分青红皂白赶走孙悟空的时候,我们才会抱不平;看到女儿国国王与唐僧有缘无分的时候,我们才会意难平;看到师徒四人战胜妖魔鬼怪的时候,我们才会欣慰。

翻山越岭,跑遍大半个中国,只为选景?

众所周知,《西游记》,“游”是一条主线,从大唐到异国,完全是一部公路片。

而当年剧组为了找这些外景地,可是历经艰难万险,跑遍了大半个中国。80年代,中国电视剧刚刚起步,不像如今,影视基地遍地都是,那个时候需要大量依赖外景。《西游记》的故事从大唐道印度,跨越许多地方,需要各种景色。剧组只有根据原著的内容,一个一个去找,其中的难度和辛苦可想而知。

86版西游记剧组最全重聚早期(老版西游记开拍40周年)(3)

剧照,图源网络

剧组专门成立了一个选景班子,有导演杨洁,有摄影师、美工师、照明师、场记和剧务,一共六个人。

第一阶段选景,集中在了东南方向:

南京—扬州—宜兴善卷洞—安徽黄山、九华山—杭州瑶琳仙境—浙江宁波天童寺—普陀山—杭州云溪、玉盘山、石屋洞、黄龙洞、紫云洞、水乐洞—绍兴—福建福州鼓山、青芝山—泉州开元寺—厦门南普陀—漳州南山寺—东山岛、城关镇古城楼—汕头—广州—广东罗浮山—肇庆七星岩—西樵山、佛山马庙—湖南长沙—张家界—青岩山黄狮寨—湖南慈利桃花源。

剧组不敢歇着,立马有进行第二阶段选景,主要是西南:

去了西安的华清池、成都的青城山、二王庙、峨眉山、报国寺、清音寺、武侯祠、杜甫草堂、大邑县、崇庆县、云南昆明的圆通寺、龙门、太华寺、法请寺、华亭寺、石林、西双版纳、景洪、澜沧、双江、临沧、下关、大理、喜洲、楚雄、金殿、黑龙潭、金刚塔、湖南冷水江波月洞......

两个月的时间里选景组的人员跑了好几千公里,每天天不亮就出发,火车、汽车、轮船、飞机,连轴转,马不停蹄。

86版西游记剧组最全重聚早期(老版西游记开拍40周年)(4)

杨洁导演给演员说戏

剧组在黄山选景时,黄山派了一辆破旧面包车来接他们,不想车在半路坏了,一路上又没有修车的地方,幸好剧组的人员会修。修好了车,开到一半,油又没了,剧组又只好在车上等过路车施舍一点油,等到天黑才来了一辆大卡车。又继续前进,天已经黑透,而面包车的车灯有坏了。只能摸黑前进,剧组的人都吓得要死,这要是掉到山下去可怎么办?好在路边有个供销社,买了两把手电筒,一路上可谓惊心动魄,好不容易安全达到黄山宾馆后,剧组人员又遇到了大雪。剧组人员顶风冒雪上黄山,衣服、鞋、帽子全都湿透了,无比狼狈,浑身酸痛。

黄山的经历还是选景路上的九牛一毛,像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去张家界,去九华山,没有哪一条路是好走的,杨洁导演在黄狮寨险些掉下悬崖,好在一个断掉的树茬救了她一命。

正是剧组这种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我们才得以在电视剧中窥见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到了祖国绚丽多彩的名山大川,名扬四海的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的佛刹道观。比起如今的特效,《西游记》的实景场面,一草一木都显得更加珍贵。

86版西游记剧组最全重聚早期(老版西游记开拍40周年)(5)

唐僧都换了三个的剧组,找演员有多难?

唐僧这个人物对于西游剧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就是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却换了三个。

第一个演唐僧的演员是汪粤,他毕业于电影学院,儒雅潇洒,外形十分符合导演的要求。汪粤进入剧组后演了《祸起观音院》《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这几集,尤其是三打白骨精的戏份表现出彩,他对唐僧的把握也渐入佳境。可就在这个时候,汪粤被另外一个电影剧组邀请去当主演,汪粤最终放弃了唐僧,而选择了拍电影,离开了西游剧组。

86版西游记剧组最全重聚早期(老版西游记开拍40周年)(6)

汪粤饰演的唐僧 图源网络

第二个唐僧是徐少华,山东话剧团的演员。徐少华在表演上很有灵气,他长相清秀,他扮演的唐僧至今仍然是观众的心头好。徐少华也没在坚持到最后,拍了8集的戏,为了去上大学,而放弃了唐僧。

86版西游记剧组最全重聚早期(老版西游记开拍40周年)(7)

徐少华饰演的唐僧 图源网络

第三个唐僧是迟重瑞,广播剧团的一名演员,他个子魁梧,气质很不错。最重要的是,他心无旁骛,兢兢业业,最终走完了最后的取经路。

86版西游记剧组最全重聚早期(老版西游记开拍40周年)(8)

迟重瑞饰演的唐僧 图源网络

当时拍戏不像现在,大家挤破脑袋只为得到一个角色。那个年代剧组缺钱,只有微薄的薪水,拍摄又异常辛苦,一个演员要耗费几年的时间就为打磨一个角色。对演员的耐心和毅力是巨大的考验。唐僧一个角色就换了三个人,而从主角到配角,为了找到合适的演员,剧组也是几经周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孙悟空在师徒四人中最重要,是中心人物。这个人上哪里找?是武术演员?话剧演员?还是戏曲演员?杨洁导演犹豫不定?杨洁导演为了找到扮演孙悟空的合适人员,跑了武术学校、京剧团、地方剧团。最终杨洁导演想到了演猴戏出名的“南猴王”六龄童,六龄童推荐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六小龄童。六小龄童最终不负众望,演活了孙悟空,再难被超越。

猪八戒的扮演者也是好久都不适合,应招面试的好几个都不合适,不是形象有问题,就是表演有问题,最后在昆剧团演丑角的演员马德华竞争成功,如愿以偿演了猪八戒。

沙僧也是经过几轮筛选,才找到了闫怀礼。

而《西游记》里其他光彩熠熠的配角,同样话花费了剧组很多的心血。

这些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很重要,神仙佛道、妖魔鬼怪,这些人物的选角难度不亚于主角。除了形象气质要接近,表演技巧也要很高的要求。

如来佛祖的神圣庄严、观音菩萨的仪态万方、太上老君的仙风道骨、王母娘娘的雍容华贵,嫦娥仙子的仙气飘飘、女儿国王的高贵优雅、女妖精们的妩媚动人。

《西游记》剧组可谓做到了千人千面,摇曳多姿。

86版西游记剧组最全重聚早期(老版西游记开拍40周年)(9)

86版西游记剧组最全重聚早期(老版西游记开拍40周年)(10)

缺钱,缺钱,还是缺钱

老版西游剧组是出了名的穷剧组,经费少的可怜。

台里只拨了三百万的经费,剧组省吃俭用,一分钱不敢乱花。剧组人员风里雨里跋山涉水,连风衣都没有,剧组只有一台摄像机,录像机还是央视最旧的,老出毛病,严重影响拍摄进度。就是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人告黑状,说剧组游山玩水,乱花钱。还专门成立了调查组,到剧组调查,调查组人员到了剧组后,亲身体会到了剧组的艰辛,才知道他们是如此辛苦。

三百万经费用完了,戏却只拍了一半。而此时台里却不肯再拨钱。

没有钱只能停拍,这让杨洁导演乃至整个剧组都不能接受。为了拍完整部剧,他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找钱。

找钱的路非常难走,那时社会还没有商业化,靠电视剧赚钱的事还没有兴起。剧组人员找了不少的单位,可没有一家成功的。

眼看一次次努力白费,《西游记》面临被腰斩的险境,全剧组人员还是没有放弃。

最终铁道部十一工程局救了剧组一命,借给剧组三百万元资金,终于让这部剧起死回生。

然而这三百万依然没有撑到《西游记》全部拍完,杨洁导演只能忍痛割舍了五集的戏份,原本三十集的长度被缩短到二十五集。《险渡通天河》、《真假美猴王》、《收伏青牛怪》、《救难小儿城》、《受阻狮驼岭》这五集被砍掉了。这也是后面《西游记续集》的由来,通过补拍来弥补当年的遗憾。

86版西游记剧组最全重聚早期(老版西游记开拍40周年)(11)

齐天乐晚会剧组全家福 图源网络

好热如潮,终成经典

《西游记》自从1982年开始拍摄一来,年年与观众见面,到现在四十年了。它无数次播出,创下电视剧播出率、收视率之最,被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念念不忘。

《西游记》的成功不是偶然,与全剧组的努力必不可分。如今我们拥有了高科技、拥有了大投资,特效可以做得惟妙惟肖,一个戏的投资可以上亿,却再也找不回这份初心,这份纯粹为了艺术的初心。

《西游记》诞生于那个电视剧刚刚起步的年代,它的技术许是捡漏的,但是它的艺术价值却是永恒的。《西游记》为后面的电视剧创作树立了一个标杆,它所代表的中国电视剧的起跳高度,是让后世仰望的存在。

《西游记》的插曲里有一首《取经归来》,这首歌是唐僧师徒四人的写照,也是全体剧组人员的写照。歌词摘录如下:

一年年含辛茹苦经冬夏,几万里风霜雨雪处处家

取来了真经,回返我华夏;鬓添白发,减损韶华

战胜了八十一难心不老,赢得了世代传颂是酬答

人生总 有限,功业总无涯,功业总无涯

休夸说妖魔鬼怪全打怕,莫提起险山恶水都平踏

又一条征程,正摆在脚下;自度度人,自觉觉他

要把这真理妙谛播天下,要让我九州处处披锦霞

人生总 有限,功业总无涯,功业总无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