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饮食(乡村饮食散文母亲的黏豆包)

隆冬来了,大河冻得都能撑住人了。几天一场雪,山坡裸露的肌肤盖上了雪被,山谷里成片的荒草披上了银装,村子大道中央裹上了白亮亮的壳儿。人们走路像扭大秧歌,稍不留神脚底就是一“呲溜”滑。

乡愁的饮食(乡村饮食散文母亲的黏豆包)(1)

也许,母亲在隆冬的夜里得到了仙人的指示,一觉醒来说“该包黏豆包了”。说干就干,先泡黏面子——黏苞米磨的粉。她把黏面子盛进一个很大很大的铝盆里,因为要蒸很多很多的黏豆包。轧井水泡面子,一泡就是一个月,母亲说这样能泡出劲道。温度太低,黏面子泡不透,于是,大铝盆住进了睡觉的里屋。本来不大的屋更挤了,母亲白天也让我呆在炕上,她怕腾起的土脏了黏面子。其实,大盆挨着前窗户跟儿,和炕之间有个空地儿,盆上一直盖着帘子。间隔十天左右,母亲就把大盆里的水换一遍。那泡了黏面子的水乳白色,有股生苞米的酸味,我不喜欢闻。母亲说,咱家的牛可爱喝呢。说完,她把湿漉漉的手在围裙上一蹭,就拎着“酸水”走向牛棚。我光着头跟出去,看见母亲刚把水放到牛栏前,牛宽宽的唇一碰到水,悠长而响亮的“滋滋”声儿就响起来了。母亲一回头看见我,就撵着我快回屋,她怕我冻感冒了。

一个月后,黏面子泡好了。母亲把它捞到大柳条筐里控水。黏面子刚捞出时,哗哗的水声让人怀想春天的小河开化;水分控得不多了,滴嗒声让人疑心在夏日的屋檐下听雨。什么声也没有了,母亲就把湿黏面子团成一个个的大球,雪白雪白的,村里人叫它作黏团子。后来读《三国演义》,读到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后班师还朝过泸水,祭奠阵亡的将士做了人头般的馒头,我就想起母亲手里的大黏团子。转念一想黏团的内部还是黏面子,没有塞牛羊肉馅,我大笑起来。母亲把黏团子放到外面冻得当当响,再收到小缸里里盖好,用一个就化开一个,这样黏面子不干不落灰,能保存很长时间,最后一个黏团子要留到正月十五做元宵吃。

乡愁的饮食(乡村饮食散文母亲的黏豆包)(2)

当我知道了古人用糯米浆修筑长城,就不服气地想,用东北的黏面子和泥更坚固呢。母亲不懂这些,她说黏面子粘牙,做时要掺上一点儿面粉。在醒发的空隙里,母亲烀泡好的红小豆。红小豆也叫赤豆或芸豆,现在东北人吃的豆沙类月饼或糕点就用它做馅儿。当时,母亲想不到把豆皮去掉,即使知道也不舍得。于是,红小豆烀烂还带着温热时,母亲把它舀进那个厚实的大铝盆里,用粗木棒一下一下地直至捣烂,我不耐烦就去屋里玩了。当母亲团红小豆馅的时候我就出去了,黏乎乎的豆馅里放了糖精,到八十年代末才放白糖或红糖了,在当时是不错的甜品呢。母亲团出的豆馅有熟鸡蛋黄那么大,豆的香和糖的甜让我吃完一个马上吃第二个。母亲决不让我吃第三个,她怕我吃多了胀肚。

我看李冓冓主演的《黏豆包》,不喜欢其悲苦的剧情,能支撑我一直追剧的是那金灿灿的黏豆包。母亲包的黏豆包是雪白的,不仔细看,以为是个小馒头。也难怪,她是把黏豆包外面又裹了一层面皮,为的是吃起来不粘得可哪都是,这是母亲的道理,也许因此我真没有吃出它的好来,不爱吃也要吃上至少一个月。每到隆冬,母亲就把这些黏面子全做成豆包,冻到大缸里,现吃现拿现蒸,父亲说这样和新蒸的没啥两样。吃黏豆包的日子里,母亲用肉片炒绿豆芽,或凉拌个香辣海带丝,为的是让我能咽得下黏豆包,父亲母亲不用就菜也吃得很香。只吃黏豆包的日子里,我分外想念馒头、煎饼,甚至玉米面大饼子。有时,我悄悄地去奶奶家吃块馒头,觉得分外香甜。

尤其是一整个正月里,不吃饺子的饭大多是黏豆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黏豆包时母亲做的菜更丰富了,芹菜炒肉、煎带鱼、胡萝卜炝花生,当然常做的还是肉炒绿豆芽。因为,母亲一边蒸豆包,一边在火墙边放一个木箱子生豆芽,父亲说豆芽配黏豆包最对路。

我去城里读师范时,一学期回一次家。父亲怕我想家,就让我到城里的姑奶奶家过周末。开学时,让我给姑奶奶捎去了黏团子和小豆馅。一个周末,姑奶奶说包黏豆包吃。天哪,这黏豆包都追到了城里。姑奶奶包的黏豆包没有裹面皮,直接放在屉布上,蒸熟了全成了一个坨,她用筷子把豆包夹到碗里,粘得筷子上全是,豆馅露出来了。一人张着一个碗吃吧,她不炒菜,就是一碗白糖,谁吃谁自己蘸。我硬着头皮夹了一口,筷子拔出时有点费劲,吃一口却很劲道,我不由得又吃了一口蘸糖的,又甜又糯,姑奶奶一家也直呼好吃。包黏豆包的料没有变,只是少了一层面皮,就这么好吃吗?放假回家时,我说起姑奶奶包的黏豆包好吃,而且让母亲蒸黏豆包也别包面皮了。母亲说,你吃完碗、锅、筷子好刷吗?父亲说,那是你在外面吃得不好缺嘴了。

乡愁的饮食(乡村饮食散文母亲的黏豆包)(3)

东北居住着很多满族人,因为天气寒冷,为了满足满族人在野外狩猎砍柴等户外活动所需的热量,满族人就喜欢上了吃粘性的食品。黏豆包都是在冬季制作,因为冬天外面的天气有利于存放。粘豆包不但营养均衡,更包含了古老的文化传承,开创了粗粮细做的先河。母亲包了面皮的黏豆包,自然不是正宗的东北黏豆包。母亲是山东人,她在不知不觉中给黏豆里融入了山东面食的元素。我是母亲的女儿,对食物的喜好更青睐于山东面食。所以,我不爱吃黏豆包也是正常。

现在进入隆冬时,母亲还会包一两锅黏豆包。她更喜欢用南方的糯米粉包,馅料是父亲不怕麻烦地用红小豆淘滤出的豆沙。母亲仍然在黏豆包外面包上一层面皮,她包好后一定给我拿几个吃,她认为吃黏豆包抗冻。母亲给的黏豆包,我一个不剩地吃掉,虽然我仍然不爱吃黏豆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