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生闹矛盾(15岁女孩一遇到不开心的事情)

“门诊中来咨询的抑郁青少年人数逐年上升,年龄段基本在14-16岁。除了抑郁,还有不少孩子存在自伤的现象。”杭州市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沈连相提到,相关研究显示,在世界范围内,因自我蓄意伤害致死的15-19 岁青少年女性数量远远超于其他致死因素。

遇到不开心就自伤

令沈连相印象深刻的是15岁的小梦(化名)。“第一次见到她,是几个月前的一个晚上,小梦和她的妈妈余女士来到我的特需门诊。”沈连相说,小梦穿着校服,扎着高高的马尾,年轻的面孔上略带忧郁的表情。

陪同而来的余女士显得比较焦急,一落座沙发上,便拉过女儿的右手,一边说着“沈医师,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一边拉起了女儿衣袖:只见手腕处的一道道新旧划痕触目惊心。沈连相心下一惊,又一个自伤的孩子!

沈连相和余女士沟通好,便开始了和小梦的谈话。小梦今年上初一,聊到手上伤痕的时候,她淡淡地说:“我是和闺蜜一起划的。大约半年前,我看到她在划手腕感觉很刺激,所以我也划了一下。慢慢地,我们俩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就会约着一起划手腕或者其它的部位,反正划了就觉得心里会舒坦一些。”

15岁女生闹矛盾(15岁女孩一遇到不开心的事情)(1)

坐在旁边的余女士听到这里红了眼眶,忍不住就说:“孩子平常都住校,我们总会觉得上初中的孩子就是大人了,对她的关心也少了,要不是这次划得这么厉害也发现不了。”

在谈话中,沈连相了解到,对小梦来说,这种自伤的快感,一方面是通过自伤获得了自己认为“减轻痛苦”的体验,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引起老师和家长更多的关注。小梦在班级里默默无闻,父母工作忙,她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也是在努力希望更进一步。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加上同学交往中无处诉说的烦恼,都是无形的压力。

需要家长更多的关心

在了解到小梦的心态后,沈连相为小梦做了一个心理评估,最终小梦被诊断为重度抑郁。 沈连相耐心开导小梦,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烦恼和痛苦,但解决这些烦恼和痛苦有很多方法可以选择,譬如,可以选择向对方发脾气,选择摔东西,也可以选择试着与对方沟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对方了解自己等。他让小梦在这些方法中选择一个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的方法。沉默许久后,小梦说,我明白了,沟通是最佳的方法。

15岁女生闹矛盾(15岁女孩一遇到不开心的事情)(2)

沈连相正在坐诊

他还告诉小梦,如果有任何烦恼和痛苦,可以选择自己身上的资源为自己服务,譬如和家长或老师进行沟通,毕竟他们是过来人,肯定可以给予我们一些很好的参考的建议……沈连相循循善诱,小梦也慢慢敞开心扉。

同时,沈连相还告诉余女士,自我伤害常常是自杀行为出现的先兆,孩子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目前看来还不需要用药,但是需要家长更多的关心,特别是要俯下身来耐心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对话,孩子才愿意与大人对话沟通。

15岁女生闹矛盾(15岁女孩一遇到不开心的事情)(3)

沈连相正在坐诊

一周前,沈连相给小梦做评估发现,治疗几个月后,她的心态和应对烦恼痛苦的方法有了很大的转变,人也变得开朗多了。临走前,小梦还拉着沈连相说:“沈医生,你放心,我以后不会再自伤了,我会用成年人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困难。”

因为“早恋”结果重度抑郁

前两天,沈连相还接诊了一名重度抑郁患者小雅(化名)。小雅是一名初二的女生,几天前,她跟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妈妈说,自己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在妈妈的追问下,她才透露自己两个月来一直很过得很痛苦,每晚躲在被窝里哭泣,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

经过多方打听,小雅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了沈连相处就诊。沈连相对小雅的第一印象就是乖巧、安静。小雅告诉他,自己好像喜欢上了一个隔壁班的男孩子,每天都会渴望见到他,多说一句话都会内心小鹿乱撞,但又怕老师和同学发现。理智在告诉自己早恋是错误的,会影响学习,但每天上课却又无法集中精力,这样的反复纠结使得她更加厌恶自己。

小雅的父母长期在外地做生意,父亲即使回来也没有什么话可以说,母亲偶尔回来也很忙。除了爷爷奶奶家去吃饭,很多时候家里只有小雅一个人,静悄悄的房子,也没有人说话。每晚面对这一屋子的孤独,她更觉得委屈,只能躲在被窝里哭泣,第二天到学校就提不起劲儿。

沈连相为小雅做了心理评估,发现小雅已经是重度抑郁。他告诉小雅,首先,她认为的爱情是懵懂的,因为长期缺少家人的陪伴,她渴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寻找安全感,但事实上获得安全感的方法有很多。其次,异性相吸是正常的,没有必要有罪恶感,这是很多人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

此外,沈连相建议小雅可以选择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提升自我,增加自信。对小雅的父母,沈连相也给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多陪伴。原本沉默的父亲在一旁也表示,以后会调整工作的时间,尽量多回家陪伴孩子。

服务:

建议家长这么做

沈连相表示,青春期孩子总是希望自己像大人一样成熟,又渴望永远像孩童一样天真无忧,他们拒绝被灌输又渴望被帮助。大人们早已忘记自己的青春是什么样子,面对孩子的矛盾心理和出格行为,他们只会觉得荒唐。家长横加干涉,孩子强烈反抗,或者家长不闻不问,孩子不愿沟通,这都是两个极端。

“不少孩子都是在面对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早恋这些方面找不到解决方法而导致抑郁的。”对此,沈连相也给家长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正确引导交际。

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有自己的想法,对他们来说人际交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他们会为了朋友做一些非常有义气的事情,比如像小梦这样和朋友一起自伤,也有孩子和朋友一起积极向上努力学习,他们也会碰上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比如被误解不知道如何解释,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绪。所以,人际交往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一方面家长不该反对孩子交朋友,但是要跟孩子明确一个交友的底线,满满负能量的朋友不能交,做坏事的朋友不能交等等。另一方面而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学着换位思考,站在朋友的角度和孩子平等地沟通,给出一些正确又合适的建议。

二、适当的学习压力。

在初高中阶段,学习压力的确不小,不可否认家长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但一旦过了,就容易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外界压力。就像漫画家几米说的,每个孩子都不是完美的,可能这个孩子文化课上有不足,但是他却特别擅长画画,条条大路通罗马。

三、正确看待早恋。

青春期的孩子不仅生理上有了变化,心理上也有变化。男生会关注女生,女生也会私下讨论男生,他们容易将这些表面的关注当作爱情。只要家长多关注孩子,一定能从日常的细节中发现孩子感情上的变化,这时候,需要的不是一杆子否认所谓的“早恋”,捕风捉影强烈反对,或者担心孩子三心二意耽误学习,而是应该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加以正确引导,不要让孩子误会了这一份美好的懵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