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

在加拿大北极地区的努纳武特旅行并不容易,离开首府伊魁特(Iqaluit)想去附近最近的景点,必须乘坐小飞机。因为这个地区是永冻土的关系,无法修建高速公路和铺建铁轨,所以除了航海就是飞行。

我们来到伊魁特的小机场,一架仅供10人乘坐的小飞机已然在铺着白雪的停机坪上等着了。大家把随身携带的厚重羽绒服和背包放进机舱后面的狭窄空间,然后鱼贯而入等待起飞。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1)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2)

这次去距离伊魁特(Iqaluit)200多公里的Pangnirtung(庞纳唐),原本的计划是去Auyuittuq 国家公园,那里有著名的进入北极圈标志,只是听说今年4月的比较温暖,地上的雪不足以让雪地摩托驰骋几十公里,所以,只能改去北冰洋上看因纽特人捕鱼了。

来看看小飞机里面的样子,两个帅气的飞行员会在起飞之前讲一些安全提示,一横排只有两个座位,所以每个人都是靠窗座位。听说飞机每天有一个固定班次搭载乘客,因为我们这次人多,所以“包机”了。。。当然,飞北极地区,天气因素特别重要,很多时候飞机会因为天气原因而被临时取消。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3)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4)

第一次飞在冰雪覆盖的北冰洋上空,看着脚下这些令人窒息的美,感觉自己从来没有离地球那么近。浮冰、白雪、终年解不开的寒冷,都让这个世界上最浅、最 小又最冷的海洋充满魅力。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5)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6)

一小时不到,我们抵达庞纳唐,小飞机泊在一片白色的平地间。坐雪地摩托以前,我们先去机场对面的庞纳唐游客中心做准备,因为要在北冰洋的冰天雪地里乘雪地摩托90分钟,得把带来的最厚最暖的衣裤都穿上,才能抵御这零下几十度的寒冷。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7)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8)

到游客中心,房间中间一个传统的因纽特帐篷立刻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于是我们饶有兴趣地听这位热情的因纽特工作人员,讲起他们的生活。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9)

寒冷的北极地区,既不能进行传统的农业生产,更不能种植任何可食植物,勤劳的因纽特人冬天捕鱼住冰屋,夏天打猎住这样的帐篷,在高纬度的北极顽强地生活着。

海豹是因纽特人最好的朋友,肉可做食物,皮则是用来做御寒的衣服、手套、鞋子、甚至也是搭帐篷最好的原料。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10)

这是海豹皮搭建的帐篷顶,还有手套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11)

这是海豹或者其他动物的骨头制成的工具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12)

这是海豹皮制成的衣服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13)

衣服上颜色深浅不一,代表不同部位,海豹肚皮上的皮毛色较浅,背上的比较深;这件衣服拎起来很厚重,如果顺着皮毛的方向抚摸也是柔软舒服,反方向就有点刺手。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14)

衣服翻过来看里面是真皮哟,而且看得出因纽特妇女的针线活还是不错滴。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15)

因纽特人的消遣是用海豹的骨头玩游戏,下面这据说是个“因纽特版大富翁”。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16)

到了大家准备穿上厚衣服出发的时候,同行的加拿大朋友们穿了四条裤子,外面套的都是厚厚的防风防水的滑雪裤,两件羽绒服是不可少;防风的厚帽子,面罩,还有墨镜或者滑雪眼镜这些,都是必须的。我没什么经验,当时还在想,他们是不是穿得“太”多了?!

好了,不管怎样,就要浪在冰封的北冰洋洋面上了,容我兴奋地在北冰洋面上一跃吧!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17)

4个因纽特人各开一部雪地摩托,我们8个人两两分组分别乘坐在四部Skii-do拖的雪橇里,雪橇里是垫子和动物皮毛做成的厚衣服,Peter是这组人的头儿。Peter叫大家把自己包裹起来,不要把任何皮肤露在外面,还把雪橇里的衣服搭在我们身上,一场北冰洋冰封洋面的驰骋即将开始。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18)

看看我们是不是都裹成了“粽子”。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19)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20)

我见过冰天雪地,却未曾见过这样的一望无际,那片洁白延伸至目不能及的远方和无法预知未来。

雪地摩托已经取代狗拉雪橇成为北极居民最快、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我们坐在雪橇里只听见外面的风呼呼作响,完全不能把手拿出来拍照,不仅手机/相机根本拿不稳也会立马没电,手拿出来几秒钟就会被冻得生疼,体感温度肯定是低于零下三十度的。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21)

雪地摩托随着积雪高低起伏着,我们也在这片苍茫的冰洋里行进,偶尔还会遇到打招呼的北极狐,这真是个神奇的世界!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22)

Peter会在几个点停下来,让大家休息拍照,我赶紧在雪地摩托上凹一个造型。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23)

大约在雪橇里坐了一个半小时,我们在冰洋深处的一座小木屋前停了下来,Peter说这是他们今年冬天捕鱼的地方。Peter一边招呼大家冷的话可以进去木屋里歇一歇,木屋比较简陋,小小的房间里只有两排靠凳可坐,旁边放了些饼干芝士一类的零食。Peter的同伴在忙着帮我们生火,炉子拿进屋里,一下子就温暖了许多。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24)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25)

木屋前面的冰面上有个一尺见方的冰洞,Peter说浮冰下面是Arctic Char(北极红点鲑鱼),这是捕鱼的诱饵;实在是太奢侈了吧,这么高级的鱼竟然只是诱饵,Peter的目标是北极多宝鱼。Peter 和其他三个伙伴立刻进入工作状态,有人负责把冻在冰洞里的鱼拿出来切成块,有的负责拉鱼线,有的负责把鱼饵一个个挂到鱼钩上去;他们四个人技术娴熟,配合默契。鱼线大概就有上百米,上面的鱼钩也不下百个,我们问Peter他们能钓到多少鱼,Peter说每次不一样,从几十条到上百条吧!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26)

他们就这样跪在雪地里准备鱼饵,我们站在一边都觉得冷。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27)

鱼线已经被摆兵布阵妥当,就等把鱼饵挂上去了。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28)

把鱼饵一个个穿上鱼钩,也是一门技术活儿。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29)

Peter 拿着一个铁皮大铲一样的东西,在给我们解释洋流和鱼群的关系。在因纽特人4000多年的游猎生涯里,早已习惯这种在冬季捕鱼的生存方式,而且他们也有自己的方发知道哪里的鱼多,能够相当准确地在冰洋里挖冰洞捕鱼。Peter他们就靠捕鱼到市场上卖维持生计。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30)

顺着洋流的方向,Peter小心翼翼地将几百米的鱼线放入洞里,为了钓到更多的鱼,鱼线放完还会加上几百米其他的线,这样好让有鱼饵的鱼线飘到更远的地方,捕到更多的鱼。

大约过了近三小时,开始收获成果。他们用机器将线一点点收回,鱼线露出水面的时候则更加小心,必须用手试着拉线,当第一条比目鱼露出水面时,大家都欢呼起来,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31)

几百个鱼饵,不是每个鱼饵上都会有鱼,Peter也会将那些比较小的,或者不同种类的鱼放归大海。对哪些鱼可以钓,哪些鱼不能钓,因纽特人心中是完全有数的,毕竟他们得保持这里的生态平衡,一方面让自己温饱,也不能破坏生态平衡。他们一个人负责拉鱼,另外两人就负责清理鱼饵,同样是配合默契。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32)

这条有点像“魔鬼鱼”,就被Peter放回去了,还放回了不少没长大的鱼。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33)

接下来的一步是去头去尾去内脏,这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Peter说他们基本上一周会来两三次冰钓,每次钓到的鱼会拿去庞纳唐的市场以每磅(大约一斤)1.37加元(7元人民币)卖出去,之后这种优质的北极多宝鱼再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出口到世界各地,如果你不小心在餐厅吃到一种价格不菲的Arctic Turbot(北极多宝鱼) , 那很有可能就是从我所在的这片北冰洋海域钓上来的。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34)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35)

被丢弃的鱼头鱼尾和内脏,会被扔到距离小木屋大约200-300米的地方,Peter说这些都是北极狐、狼等的食物来源,所以不用掩埋。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36)

如果不是我们当天就要从庞纳唐再坐小飞机赶回伊魁特,Peter他们还会多钓一会,收获会更多。他们把鱼装上摩托雪橇里,又是90分钟的冰洋驰骋,我们被载回坐飞机的地方了。这一天,充实而有意义。

当我们坐在雪地摩托后面的雪橇里,穿着几件羽绒服还盖着兽皮衣服还觉得寒冷的时候,开摩托的因纽特人却穿着他们“春天”的衣服,脸也暴露在外面,在雪地里捕了好几个小时的鱼也不觉得冷。这也难怪他们的祖先可以从蒙古往北越过俄罗斯,阿拉斯加抵达努纳武特,这样的艰难,不是谁都能扛得下来的!

北极因纽特人雪屋内生活(不容易抵达的北极城市)(3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