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泉鸣沙山在哪个城市(鸣沙山与月牙泉)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在敦煌的鸣沙山和月牙泉留下诗文。“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自汉朝起,这里即是“敦煌八景”之一。当我第三次来访的时候,才发现它们真正的美在于相伴与坚守、辉映而合道。

它们动静相对。月牙泉很静,像瑶池里的仙女,娇小婉丽,清纯羞涩,面带微笑,又似敦煌的眼睛,晶莹透彻,幽蓝静深,高贵冷峻。鸣沙山喜动,像不知疲倦的乐手在弹奏着各种曲子,发出嗡嗡的响声。风是它的搬运工,勤奋地劳动着,将沙子拖上来滑下去;又是它的美容师,日夜梳理着,维护着它整洁的模样。

月牙泉鸣沙山在哪个城市(鸣沙山与月牙泉)(1)

它们虚实相宜。月牙泉是空灵的,如三界外遗留的一块宝玉,澄灵碧透,神秘莫测,镶嵌在空旷的沙漠里,在星月之夜给你讲述遥远的丝绸之路的故事,引发你无穷的遐想;又似佛祖手中的金色婆罗花,无形中点化世界,示人以智慧,除却你心头郁积的阴霾。鸣沙山却是实在的,憨厚纯朴,坚贞不屈,心无旁骛,踏踏实实蹲在那里,任凭风吹日晒,雨雪风霜,无论铁马金戈,沧海桑田,永远忠实地充当着守护神的角色。

它们刚柔相济。月牙泉温柔无比,绿树掩映下,水光潋滟中,弯弯的月牙就像一个绝代佳人,翡翠般地澄澈柔美。而当晚霞落尽,弦月倒映泉中之时,你会更加体会到女为悦己者容的意味,这时候,鸣沙山怀抱里的月牙泉是那么地温顺柔和!相较之下,鸣沙山是刚强的,健硕的,远远望去,绘画一般的线条勾勒出挺拔的脊梁和轮廓分明的身材,倔强的脑袋和坚毅的脸庞像朝圣者一样,顽强坚守在大漠戈壁,虔诚地匍匐在天地之中。

月牙泉鸣沙山在哪个城市(鸣沙山与月牙泉)(2)

它们阴阳相生。看见月牙泉,感觉好像天河里的一勺水,清凉、洁净、阴柔,与之相遇,能够洗去长途跋涉后的一身尘土,慰藉一时倦怠的精神;又如坐在一片阴凉的菩提树荫下,微风吹过,躁动的心会立时沉稳下来,让人感受到大漠深处的清静与和谐。再看鸣沙山,是阳光的,雄壮的,兴旺的,红、黄、绿、白、黑五色的沙粒在阳光照耀下闪着光芒,散发着热腾腾的阳刚之气,你会赤着脚,或躺或坐或滑动,沉浸在沙海的沐浴里,心中禁不住燃起莫名的向往与希望。

它们主辅相成。月牙泉隐藏在鸣沙山的背后,紧紧依偎着鸣沙山,烘托着鸣沙山的高大雄壮,同看一队队骆驼迎着朝阳沿着山脊走过,留下串串铃声。鸣沙山搂护着月牙泉,抚慰着月牙泉,执着地保佑着它的美丽纯洁,让她静静地躺在那里,享受这尘世间的安宁,免得被说不清的喧闹所打扰。

它们还与不远处的莫高窟遥相守望,一脉相连,天人相合。一边是万载的沙泉,上苍的化育,一边是千年的造像,人工的奇迹,共同演绎着敦煌的传说,吟唱着敦煌的过去、现在与将来。正所谓,日月和佛窟常伴,清泉与沙漠共存。

当我乘坐飞机离开鸣沙山和月牙泉的时候,脑海里依然浮现着它们的影子。有人说,“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莫高窟澄怀”,大约是吧。

月牙泉鸣沙山在哪个城市(鸣沙山与月牙泉)(3)


编辑:荣

文字:中国文物信息网

图片: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