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两不愁三保障的重点(关键小事显情怀)

编者按:民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倾听民意、关注民忧、化解民困。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言:“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两年来,政邦智库研究团队在一些省市的调研显示,民众最希望在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上有获得感,“小事”之变,折射出社会治理的民生情怀。政邦智库在凤凰网政能亮专栏陆续推出“关键小事显情怀”系列策划。

扶贫工作两不愁三保障的重点(关键小事显情怀)(1)

文丨政邦智库研究员 任君

64岁的河北巨鹿县张王疃乡高马庄村村民任福恩是村里的公益保洁员。前年冬天,他骑电动车外出摔伤头部,做了开颅手术。老伴患有癌症,他一躺下,这个家顿时陷入了困境。

村里得知消息后,马上通过手机防贫预警软件推送信息预警。由此,覆盖河北全省的防返贫筛查预警机制迅速启动。任福恩被纳入帮扶范围,报销64000余元住院费用、安排本人保洁公益岗、帮扶种植金银花……

从2017年起,河北多地就在全国较早地开始防止返贫致贫的探索和实践。比如魏县从县财政拿出400万元,按每人每年50元保费标准为全县10%的农村人口购买了防贫保险;巨鹿县建立覆盖全县的防返贫监测机制等等。

2019年9月,河北出台《关于建立健全脱贫防贫长效机制的意见》,以国家扶贫标准的1.5倍作为防贫预警线,通过农户申报、乡村排查、部门筛查三种渠道,精准锁定防贫监测对象,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精准防返贫机制。

截至2021年12月,河北全省共识别认定防贫监测对象4.56万户10.73万人,全部因人因户落实帮扶救助措施。

不仅是河北,山东、贵州、广西、湖南等多地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起防返贫机制。

这种精准地把存在返贫风险的农户纳入监测的做法,等于为这些人群系上了一根保险绳,遇事时只要有人扯动一下,发出预警,整个系统就能迅速响应,启动各种积极的扶助措施,做到防返贫于未然。

随着脱贫攻坚的收官,中国的减贫取得了伟大胜利。但脱贫只是一个起点,如何让脱贫人员不再返贫,并不轻松。如果说之前的扶贫行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整体推进,那么,与之相伴的防返贫,就是一次次精细、精准、兜底的查漏补缺。

这是因为,其一,共同富裕,意味着不落下一个人,不让一户人家掉队。扎紧了防返贫的笼子,以精准防贫机制作为收容站和加油站,有助于真正把扶贫落实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头上。

其二,人的经济状况是动态的,那么,扶持机制也应该是动态的,要能够敏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通过精准的“一对一”“一对多”实现对这类人群的关切。

还有,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良性循环。随着制度体系的逐渐发力,不仅返贫边缘农户的困境能够被看见,而农户本身也会因为政策的照拂而逐渐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时间久了,返贫的几率自然越来越小。原来总是从细处断的麻绳,也会渐渐牢固起来。

其实,像任福恩这样脱贫又遇疾风骤雨的极端情形,总数并不多,但却实实在在威胁着每一个刚刚脱贫的农户。不少农户,底子本来就薄,家庭经济基础也差,来钱的地方少,用钱的地方多,平日里没灾没病时似乎云淡风轻,可稍有风吹草动、大事小情,刚刚快活了没几天的他们很快就会被“打回原形”。

特别是,近些年各地每每与疫情不期而遇,疫情之下,各种防控措施也会传递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末端,而最有可能断裂的,首当其冲是农村里的脱贫户,毕竟,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弱。

也因此,持续精准识别脱贫人员中的边缘人群,持续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帮助他们,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的成色。

脱贫就是要脱真贫、真脱贫,就是要让千千万万民众真正过上好日子。那种“水过地皮湿”“水过地皮也不湿”的情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当然,与扶贫一样,防返贫也是一种摸索与尝试。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寻找办法,所有努力,都是为了不落下一户人、一个人。

河北阜平县,是脱贫攻坚动员令下达的地方。十年巨变,不止阜平,也不止河北,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在这个波澜壮阔的过程中,自是不乏各种严密的制度和有温度的措施,正是这些制度和措施,共同编织起一张覆盖数亿人的扶持大网。但这只是一个开端。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接下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无疑是重中之重。我们需要更多的制度创新,需要更多的政策温度,需要更多的社会关爱,需要更多的责任使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