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故事的古桥(聆听北京这4座古桥的故事)

桥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坐标

更是一座城市的前生今世

演绎情致,传递言语

在北京这座千年古都里

有各式各样的古桥

它们都有哪些故事

一起了解一下吧

银锭桥

北京有故事的古桥(聆听北京这4座古桥的故事)(1)

银锭桥坐落在什刹海前海和后海交汇处,南北向,单孔石拱,“节式”石栏杆,两端有八字栏杆和抱鼓石(桥栏两端的鼓形构件),桥身两侧带燕翅墙(桥孔外、河道两边各有一道直墙,直墙前为向外撇的斜墙,呈“八”字形,形似燕翅)。

北京有故事的古桥(聆听北京这4座古桥的故事)(2)

桥上有5块汉白玉材质镂空云花栏板及6根翠瓶卷花望柱,整体呈现出一种小巧玲珑的感觉。

北京有故事的古桥(聆听北京这4座古桥的故事)(3)

银锭桥名字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银锭桥的桥身很短,两边的八字翼墙很长,从高处俯视,就像一只倒扣过来的银元锭宝;另一种说法是当年在翻修银锭桥时,发现桥下柏木桩之间是用银锭锁固定的,故而称之为“银锭桥”。

北京有故事的古桥(聆听北京这4座古桥的故事)(4)

早年间,北京城里没有多少高大建筑,百姓很少看见远方风景。不过,在天气晴朗时,若站在银锭桥上向西眺望,便可越过后海水面欣赏西山美景,此景为“银锭观山”。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烟袋斜街甲75号

万宁桥

北京有故事的古桥(聆听北京这4座古桥的故事)(5)

万宁桥又叫做后门桥、地安桥,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始建于元代的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开始为木桥,后改为单孔石桥。

万宁桥是积水潭的入口,并且设有闸口,漕船要进入积水潭,必须从桥下经过。万宁桥正是京杭大运河最北边的一个闸口,进入北京皇城的漕运船只必须通过这里,所以元代万宁桥又称作“天桥”。

北京有故事的古桥(聆听北京这4座古桥的故事)(6)

元史记载,当时的海子东岸,万宁桥至钟鼓楼一带,米市、面市、绸缎市、珠宝市、鹅鸭市、果子市……各种店铺鳞次栉比;茶楼酒肆、商铺作坊旗幌如林,南北大贾、西域客商充斥其间,车水马龙。

北京有故事的古桥(聆听北京这4座古桥的故事)(7)

万宁桥东西两侧的石泊岸上有6尊栩栩如生的镇水神兽,它们和石桥、河道、泊岸、闸基等共同构成了自元、明以来保存相对完好的大运河文化遗存,2014年6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

卢沟桥

北京有故事的古桥(聆听北京这4座古桥的故事)(8)

卢沟桥位于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之上,始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距今已有830年历史,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也是中国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十一孔联拱石桥。

在元代《卢沟运筏图》中,河中木筏顺流而下,岸边木材堆积待运,桥上行人接踵、车水马龙,真实反映了当时卢沟桥地区的百姓生活和南通北往的繁华盛景,凸显了卢沟桥的交通门户地位。

北京有故事的古桥(聆听北京这4座古桥的故事)(9)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9.3米,共有10座桥墩和11个桥拱。桥拱是弧形,这与古代大部分石拱桥为半圆形有很大区别,且11个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让桥面更加平稳与实用,造型亦更加美观。

北京有故事的古桥(聆听北京这4座古桥的故事)(10)

卢沟桥是一座文化之桥,它的美不仅在于桥本身的造型和建筑雕刻艺术之美,更在于以水和桥为载体的自然景观。

北京有故事的古桥(聆听北京这4座古桥的故事)(11)

桥东端北侧的御碑亭石碑上,刻有清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卢沟晓月”。“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时至今日,许多游客仍会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到卢沟桥上等待凌晨的“晓月”,领略“一天三月”的美景,即天上一轮明月,卢沟桥南北两侧水面各有一个圆月倒映。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五环路宛平城西门马路西侧

朝宗桥

北京有故事的古桥(聆听北京这4座古桥的故事)(12)

朝宗桥又名沙河北大桥,位于昌平区沙河镇北、巩华城旁,跨北沙河水(温榆河),与横跨南沙河水上的“安济桥”相对。它与卢沟桥、永通桥(俗称八里桥),并称为“拱卫京师三大桥梁”。

北京有故事的古桥(聆听北京这4座古桥的故事)(13)

朝宗桥全长130米,七孔相连,中间的孔最高,达7.5米,两侧桥孔依次减小。中间拱券券脸石正中雕有镇水兽,水兽两眼怒视水面,姿态威猛,栩栩如生。桥体两侧有石栏柱53对,桥头云堆抱鼓石,造型古朴典雅,给人以雄浑之感。

北京有故事的古桥(聆听北京这4座古桥的故事)(14)

作为现存为数不多的通车古桥之一,时至今日,这座与京藏高速并行的古桥上依旧承载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车辆,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在此交织。

如今,沙河新城日益崛起,古桥西侧建设了朝宗桥公园,居民休闲于此,处处欢声笑语,晚上吃完饭遛遛弯儿,是绝佳的好地方。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昌平路141号

温馨提示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提醒广大市民、游客出行时切实做到不聚集、不扎堆,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风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