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山教窦一虎练习棍法(浅谈王赐信的功夫造诣)

陈氏太极拳作为我国传武历史上威名赫赫的太极拳主要流派之一,其世代相传的陈氏太极拳技艺原本共有7套(具体包括5套拳技和十三势头,以及1套炮捶)。再后来当拳技传到了陈氏一脉第14世的陈长兴先生这一代的时候,陈氏太极拳才逐渐由博转约变成了专练十三势头套和炮捶这2套拳技。如今陈氏一脉所授的太极拳基本上都是十三势老架和炮捶这2套,以及陈氏第14世的陈有本先生根据太极拳老架修改创编成的新架拳技,还有陈氏第15世陈清萍先生根据新架继续创编出来的小架拳技。

薛丁山教窦一虎练习棍法(浅谈王赐信的功夫造诣)(1)

陈氏太极拳术

而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的这位王赐信先生,他便是陈氏一脉的第8代传人。那么关于王赐信先生的功夫造诣究竟如何?换句话说他的功夫造诣到底有多高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仔细地剖析一下。

首先,从王赐信的学武履历来看。

王赐信先生于1811年在河南温县北冷南庄的一户贫苦家庭出生,他的恩师正是陈氏太极拳宗师陈清平先生。

薛丁山教窦一虎练习棍法(浅谈王赐信的功夫造诣)(2)

陈清平

据悉,王赐信早在12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王子直前往赵堡村学武,并有幸拜入到了陈清平先生门下。就这样少年时期的王赐信在经过长期的勤修苦练之后,拳技初成的他很快便在周边闯出了不小的名气。

薛丁山教窦一虎练习棍法(浅谈王赐信的功夫造诣)(3)

陈氏太极拳术

随后,王赐信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拳术功夫便开始遍访武林高手切磋求教。除此之外,王赐信还经常仔细观察过许多动物在战斗状态下表现出来的“抖毛劲”,并将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心得融合到了自身多年练拳的体会之中,这才成功创出了1套全身一体化,同时练习时上下齐动好似动物抖毛一般的忽灵架太极拳技艺。

其次,从王赐信的武术生涯来看。

提起忽灵架太极拳技艺,通俗点说就是在太极拳老架的基础上逐步加圈,并保留了太极1圈一太极之拳理。据说忽灵架太极拳在行拳过程中能轻如棉花,同时也能够做到坚硬如钢,因此该拳术也被称为“太极软锤”。

薛丁山教窦一虎练习棍法(浅谈王赐信的功夫造诣)(4)

陈氏太极拳术

至于忽灵架太极拳的后续传承和发展,李景延先生(王赐信先生的师弟)的徒孙陈应德(陈家沟第17世人)在拜入王赐信先生的高徒王太平门下以后,因其先后学习过腾挪架太极拳和忽灵架太极拳,所以他便将这2种拳技融会贯通继续传了下去(如今北冷南庄一带地区所传承的腾挪忽灵架太极拳正是由此而来)。

薛丁山教窦一虎练习棍法(浅谈王赐信的功夫造诣)(5)

王晋让

而且,王赐信先生这一脉的后传弟子里面更是高手辈出。其中王银刚先生曾担任过河南开封国术馆的馆长,以及后来迁居到了宝岛台湾的王晋让先生都是拳技高超的武术名家。一直到1894年的时候,王赐信先生不幸与世长辞。

薛丁山教窦一虎练习棍法(浅谈王赐信的功夫造诣)(6)

陈氏太极拳术

最后,关于王赐信先生一身忽灵架太极拳术的相关话题,咱们今天就先暂且聊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对于忽灵架太极拳术能不能经得起实战考验,是否还有哪些不一样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下您独到的看法和意见。

(了解更多有料的传武历史话题,欢迎关注“南山武史”自媒体平台,笔者耕耘创作不易,搬运势必追查到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