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语十二章习题(中考夺冠之论语十二章解析)

冷雨

作者及作品资料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20篇,每篇又有若干章,一般以第一句前几个字作为篇名。全书明确地体现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教育以及文学主张,文字简洁、质朴,开我国议论文和语录体散文的先河。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初期,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先世是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事,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他首创私 人讲学的风气,相传弟子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2人。

初中语文论语十二章习题(中考夺冠之论语十二章解析)(1)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提出要有"学而不厌,诲人倦"的精神。自汉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2000余年封建文 化的正统思想,影响极大。

阅读鉴赏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文字简洁生动,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文学以及立身行事的准则等。本篇所选的十二则语录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讲的是学习态度,一类讲的是学习方法。这些是古人从学习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和经验,对于指我们今天的学习,仍具有教育意义。

写作特点

本文采用的是语录体,仅指明孔子的话,不写说话的环境。对话采用学生(或其他人)提问题孔子作答的方式,一则就是一章,一章记一件事或几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初中语文论语十二章习题(中考夺冠之论语十二章解析)(2)

课文译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时习:按时温习。之:代词,代所学的知识。说(yuè)]同"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恼怒。君子:这里指有才德的人。

评析: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交友的乐趣。这些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

的。第三句讲的是为人的气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曾子曰:"吾日 三 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日:每天。三省(xi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评析:这一则主要讲治学的人要加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传"指受之于师,"习"指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独立行事;四十岁时能通达事理不致迷惑;五十岁时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能明辨是非,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惑: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耳顺:一般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逾:越过,超过。矩:法度。

评析:在本则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养成修养的过程。这过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 界逐步提高的一个过程。

初中语文论语十二章习题(中考夺冠之论语十二章解析)(3)

子曰:"温 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个)当老师了。"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知识。以:介词,凭,靠,后面省略宾语"之"。[为]动词,成为,做。

评析: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的,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思考却不读书(学习),就

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而:连词,表转折。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评析: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的,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的生活,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堪:能忍受。[乐]以······为乐趣。

评析:这一则,孔子颜回做了高度评价。颜回"不改其乐",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追求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之:代词,它,这里指任何学问或事业。者:代词,······的人。好(hào):喜欢,爱好。

如以它为乐的人。"乐:以······为快乐。

评析:本则中孔子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这里应为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

饭疏食:吃粗粮。饭,在这里是"吃"的意思,用作动词。水:冷水。文言文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曲肱(gōng):弯着胳膊。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于:介词,对,对于。

评析:在这一则里,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而言,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三:古代表示多数。古代汉语里的"三"往往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泛指多数。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长处。

初中语文论语十二章习题(中考夺冠之论语十二章解析)(4)

评析: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态度。意思是要向他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川:河流。斯:代词,这,指河水。舍:舍弃。

评析:这一则讲的是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是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被强迫改变的。"

三军:军队的统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评析:这一则讲的是人的志向。"理想"这个词,在孔子生活的时代被称为"志",就是人的志 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 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这中间了。"

笃:坚定。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仁德。

评析:这一则讲的是在学习上要做到勤学好问,多考虑事情。

研讨与练习

题一、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是不是复习过呢?

3.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的生活,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 学的乐趣。

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5. 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是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被强迫改变的。

题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答:略。

题三、理解下列包中加点词的含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义:合乎正义。)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仁:仁德。)

初中语文论语十二章习题(中考夺冠之论语十二章解析)(5)

题四,背通全文。

题五、《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你还知道哪些?课外搜集一下,与同学分享,

出自《论语》的成语示例:

1.巧言令色-一-巧言令色,鲜矣仁!

2. 言而有信-一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 举一反三-一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 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循循善锈-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6.文过饰非-一小人之过也必文。

7、怨天尤人一一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古汉语常识

一、通假字,

1. 不亦说乎

(说"同"悦",指快。高兴。)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干整数和零数之时

二二请类活用

1.学面时习之

(时:名同用作状语,按时

2,温故而知新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知货。

三,文言句式

省略句

1.人不知:《之)而不提

(省路宾语"之",指代自己。)

2.可以(之)为师矣

(省路宾语"之",指"温故而知新"。)

初中语文论语十二章习题(中考夺冠之论语十二章解析)(6)

对接中考

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始。((为政》)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予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日:"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

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 B.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

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 D. 我独亡(亡:死亡)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

B.仁在其中矣 其恕乎

C. 与人恭而有礼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如日月之食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翻译。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