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管镇最新消息(虽然析出了嘉山)
盱眙秦时置县,初名盱台(音怡),汉时改盱眙。清时为安徽省辖,1955年江苏省拿砀山、萧县交换安徽的盱眙、泗洪后,始属江苏省。
据《元丰九域志》记载:盱眙县5乡3镇,招信县(治今明光旧县镇)6乡1镇。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招信县入盱眙,盱眙县共管11乡4镇。
民国十七年(1928年),盱眙县辖县城、附城、穆店、枳头桥、都管塘、旧铺、枯桑树、马坝、岗村区、石龙岗、西高庙、四十里桥、河梢桥、仇家集(以上14区今属盱眙县)、明光、三界、涧溪、自来桥、津里、戴家巷、桑家集、旧县、潘村、紫阳、泊岗、古沛、管店、石坝(以上14个区今属明光市)、蒋坝(今属洪泽县)、大通镇(今属天长县)、半塔集(今属来安县)等31个区,共108个保。
民国二十年(1931年)5月,盱眙士绅邵树谷、吴敬业代表三界民众,向安徽省府、内政部呈报了《请求变更行政区划,设县分治,以利庶政,仰祈察核事》的呈书。以“三界地距盱眙县城远达130多里”,“溯自民七以来,盗贼蔓延,日甚一日”,请求于三界设置嘉山县。
三界民众代表请求实行“盱嘉分治”的议案提交后,得到了安徽省府和内政部的重视。民国二十年(1931年)8月初。省府委员杨鸿斌,会同盱眙、滁县、来安、定远四县县长赴三界召开“四县会议”,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制定了《“四县会议”拟具设置嘉山县详细方案》,四县县长分别在文后签字盖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春,安徽省府派李蔚唐为“嘉山设治委员”,到达盱眙县。落实具体勘界事宜,形成文稿,绘制成图。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1月15日,经内政部和安徽省府批准,从盱眙、滁县、来安、定远四县划出32个保,于三界设立嘉山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又将盱眙县涧溪、旧县、潘村、泊岗一带划给嘉山县。
半塔集,原为盱眙与来安县交界之地,集东属盱眙县,集西属来安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将半塔全数划属来安县,而将来安所属古城划给了盱眙县。10月,将原属盱眙县的大通区(下辖大通、保安、齐庙3个乡)及铜城西北地区划属天长县管辖,天长县则将张洪营西北地区划给盱眙县。
今淮安市洪泽区三河以北的蒋坝镇原属盱眙。光绪 《盱眙县志稿》 卷3: 蒋家坝在“东北六十里,沿石工堤向北行五里与山阳县交界”。1956年5月,为加强洪泽湖的管理,国务院批准重建洪泽县,将盱眙县的蒋坝、蛤滩、龟山等地划给了重建的洪泽县。
1985年底,江苏省将位于淮河以北,原属泗洪县管辖的鲍集、管镇、铁佛、兴隆、仁集(今明祖陵镇)、淮河(古泗州城遗址)淮北六乡镇划给了盱眙县。
2000年1月27日,为了让金湖县在宁连公路上有进出口,将盱眙县东阳乡的瓦地村、永丰村和马坝镇的楼庄村划归金湖县,二县县界就形成了一个明显的突出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