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读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于1934年到1935年创作的《十六字令三首》,具有铿锵的音乐感,巨大的感染力。我在此谈谈读人民领袖毛泽东十六字令的感想。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从闽西的长汀、宁化和赣南的瑞金、雩都地区出发,开始了远离中央根据地井冈山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遭遇数不尽的艰难困苦,甘洒热血,前赴后继,越过千山万水,奋勇突破蒋介石设置的四道严密封锁线,以举世罕见的牺牲精神,战胜数倍于红军的强敌,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战胜重重困难和天险。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大意是,山高耸入云端,快马加鞭向前赶路,不做丝毫停留。蓦然回首,惊叹身后山峰与远处天边快接上了!

山之高大,与天空只有三尺三的距离。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英雄的红军战士,好比天兵天将,快马加鞭未下鞍。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大意是,山起伏如波涛,浩瀚似江海,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势奔腾迅猛如奔马,好似万马厮杀正酣战。

高山上,纵马奔驰,远望山峰起伏,如同倒海翻江一般,卷起巨大波浪。雄伟群山,静止不动,而红军战士,英雄之师,千军万马,化静为动,犹如群山起舞。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大意是,山雄伟傲立,苍穹如长剑,刺破青天,锋刃未残。山之利剑,好似刺塌青天,但青天不会垮下,因为高山之大柱,正支撑中天。

山之峻拔,像利剑古直入云霄,刺破青天,显现山的峻峭挺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青天被山刺破,反衬红军战士形象与山比高,意志比山更坚韧。

《十六字令》,因全词只有一十六字而名,是最短的宋词。起名之初是宋代蔡伸用此调填了《苍梧谣》词,所以,有人把此调叫《苍梧谣》。《十六字令》虽然简单到只有十六个字,可是想填好却不容易。而毛泽东作为天才诗人,善于化繁为简,化简为繁。

《十六字令》是只有16个字的小令,因篇幅短小,故大多古代诗人的豪放之作,不会利用这一形式。也就是说,古代诗人一般不写16字令,流传至今的16字令,难见佳作。道理很简单,字数太少,越是简单,越不简单,纵有满腹诗才,难有回旋余地。伟大诗人毛泽东,这三首I6字令,石破天惊,创造前所未有的奇迹,堪称中华诗词中的名篇绝唱。

诗人以雄伟气魄、简洁笔触,展示一代伟人胆略,用莽莽群山衬托红军战士的壮美形象。令人惊叹的是,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意境独特,既无雷同,又协调一致,共同构建出一幅波澜壮阔、气魄宏大、气势雄伟的画面。

附: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读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读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