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难言之隐家长要知道(孩子的求救信号)

孩子的难言之隐家长要知道(孩子的求救信号)(1)

新一波疫情的席卷,很多城市开始停课,又一轮网课上线,又一轮崩溃的爸妈。

半夜的妈妈群里,好容易把娃送上床的妈妈们,一波接一波地吐着槽。一个妈妈突然说:“你们说要是孩子也能发朋友圈,他们是不是也在吐槽咱们。”

妈妈群里一片“哈哈哈哈哈”。

笑过之后,却觉得沉甸甸的。

不只是网课,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似乎都习惯了去听自己的声音,而孩子呢?

今天想说说,“沉默的孩子”背后我们听不到的“声音”。

01、妈妈,我不想上学了

我们曾经分享过一位妈妈的故事。

老公是个生意人,生了女儿后,她做了全职妈妈。

她是为了教育和陪伴女儿才做全职的,女儿也没有辜负她,5岁上学,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优秀,考上了重点高中,是大家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对于一个全职妈妈来说,这算是最满意的“回报”了,但一切在女儿14岁那年戛然而止。

那年,读高一的女儿告诉丈夫,她不想读书了。

丈夫把这个消息告诉她时,仿佛晴天霹雳。

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质问女儿,女儿哭着告诉她自己在学校特别痛苦,失眠、掉头发、透不过气……女儿说,她已经拼尽全力去对抗这种状态,但是她真的“受不了”。

和所有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的妈妈一样,她心疼女儿,可更揪心她可能无法上学的事实。

她去了女儿的学校,才知道孩子的抑郁症状已经出现了半年多,怕妈妈担心,女儿一直没说。

她带女儿去了医院,女儿被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

女儿退了学,进入了漫长的治疗期,这不仅是对孩子,也是对整个家庭的考验。而让做妈妈最纠结的就是:

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得这样的病?

孩子的难言之隐家长要知道(孩子的求救信号)(2)

02、小孩子怎么会抑郁呢?

是啊,小孩子怎么会抑郁呢?

在听到类似的故事时,做大人的总是难免会发出这样一声感慨。

可一个现实是,抑郁从来就不是成年人的专属。

在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字: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17.2%,重度抑郁为7.4%。按照这个比例,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有抑郁倾向。

忽略掉孩子的抑郁,并不能全怪家长。

事实上,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曾普遍认为只有成年人才会得抑郁症,在80年代以后,经过一系列科学研究,才改变了这种错误的论断。

我们常用“无忧无虑”来形容孩子,可阳光背面,青少年的抑郁问题比我们想象得要严重得多。

让人难过的是,在抑郁症面前,孩子是天然的弱者。他们既不像成年人那样可以洞察到自己的情绪出了问题,也很难自主对外寻求帮助。

一个几年前的数据,五个青少年抑郁者中,只有一个能得到必须的帮助。

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女儿,在确诊前已经有很多“不对劲”的地方——

比如好几次跟妈妈提到:“我感觉同学们都不喜欢我,没有人愿意跟我玩……”

比如妈妈的一句指责会让她大哭而且记在心上很久很久……

抑郁像是一条深邃的河,每一个被抑郁“抓”住的孩子,都曾经努力挣扎呼救过,只是那个过程要么被忽略,要么被视而不见没当回事。

孩子的难言之隐家长要知道(孩子的求救信号)(3)

03、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造成抑郁症的原因是复杂的,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关系、父母压力。

除去外界因素,来自最亲近的人的影响,往往是最大的。

《小舍得》里的田雨岚,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儿子子悠报了各种补习班特长班,为了成绩,抹杀掉孩子所有的爱好,为了监视儿子学习,家里书房的玻璃都是透明的。

儿子的成绩单,是她的晴雨表,客厅里的奖状证书墙,是她的骄傲,是孩子的大山。

高压之下,子悠逐渐崩溃,出现幻觉,在一场重要的考试中撕掉考卷跑出考场,最终被确诊为抑郁症。

《小欢喜》里的宋倩,为了让女儿英子考上北大清华,给家里装修了隔音墙壁、透明窗户,一切为学习让路,让女儿放弃最喜欢的天文学,不允许参加南大的夏令营,在女儿一次次争取报考自己最向往的南京大学未遂后,陷入无助而漫长的失眠,最终精神崩溃。

让人窒息的不是孩子抑郁,而是当孩子已经绝望无助时,依然得不到妈妈的回应,依然在高压下喘不过来气,依然要忍受“我还不是为了你”的指责。

当子悠情绪崩溃逃离考场、哭着说不想再上奥数班,妈妈依然指责抱怨“我还不是为了你”。当英子已经爬上大桥抱住栏杆要往下跳时,妈妈还在质问“你为什么非要考南大”……

孩子在抑郁后的“自救”,都是本能地向自己最亲近的人求助,比如父母、朋友、老师……可他们看不到那个不停地向自己求助的孩子,只是把这些当成他的不努力、不坚强、不想好好学习的借口。

强势、否定、忽视,都是加在孩子身上的稻草,你不知道哪一根最终压垮了他。

孩子的难言之隐家长要知道(孩子的求救信号)(4)

4、做个给孩子撑伞的父母

“我的孩子抑郁了,我却以为她只是矫情。”

“我的孩子生病了,我还觉得他一直挺开心。”

在孩子的笑脸背后,他们的世界或许已经下起了滂沱大雨。站在雨中的孩子,身边都站着无法读懂他们的父母。

作为父母,我们都是爱孩子的,但我们都能读懂孩子吗?

抑郁并不是小孩子的“无理取闹”和“矫情”,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疾病,在治疗之前,它最需要的是足够的正视和包容理解。

来自最亲密的人的共情,是一个人能获得的最大的力量。

孩子的自我认知是在成长中逐渐建立的,绝大部分来自父母。

如果在父母那里,他得到的是肯定、赞美和鼓励,出现错误时,父母教他的是如何面对和改正,那么他得到的一定都是正能量和“越来越好”的体验。

反过来,如果一个孩子,不管如何努力,得到的都是父母的挑剔、否定、轻视甚至指责,当他犯了错误,就像被抓到小辫子一样不依不饶,他的本能反应会是害怕而不是如何改正,他周围都是负能量,一切只会“越来越糟”。

孩子的难言之隐家长要知道(孩子的求救信号)(5)

05、如何预防孩子抑郁?
  • 和孩子建立安全信任和爱的关系。

不是以你的标准,是孩子感到安全、可以信任你,感到被爱,感到温暖,不是你认为的爱。

  • 把握你起伏不定的情绪。

和颜悦色、柔声细语地与孩子交流。因为你起伏不定的情绪,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让孩子无法信任你,让孩子惶恐不安,无法靠近你。

  • 好好爱你的爱人,与爱人和谐相处,建立温暖的家庭环境。

家是孩子安全的港湾,家里没有安宁和温暖,孩子就失去了基本的安全和对生活的希望。

  • 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尊重她、理解她,做孩子坚实的后盾。

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不是期待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也不是成为你梦想的孩子。

在Ta人生的低谷中,做ta 的第一个托底的人。

对孩子来说,看到、陪伴和支持是最重要的,当他意识到“爸爸妈妈是懂我的”,“爸爸妈妈永远都会陪着我”,“不管做什么,都有人支持我”的时候,无论他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会得到力量。

那些淋着大雨的孩子,一直在等一把伞,伞下的人用最温柔的话告诉你:别怕,宝贝,我们一直都在。

每个父母的手中都有一把伞,当你愿意为孩子撑开的时候,你就为他撑起了一个新的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