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四大隶书名家(愚笨的隶书为何能称清代第一)

作者:王怀罡

由于金石学的兴盛,清代书法在篆书、隶书上的表现特别抢眼,尤其是几位创出全新面貌的书法家,引领了那个时代书法的风尚。伊秉绶就是以隶书个性鲜明而著称的一位。

清代四大隶书名家(愚笨的隶书为何能称清代第一)(1)

伊秉绶

伊秉绶书法擅长诸体,但以隶书为最。他的隶书笔画平直,行笔过程中绝少提按,但线条厚实,书风雄伟。表面上看,伊秉绶的书法是“愚笨”的,但所表现出来的古意、刚猛、厚重,充盈着庙堂气,被赞为“清代第一”。

清代四大隶书名家(愚笨的隶书为何能称清代第一)(2)

伊秉绶书法

伊秉绶隶书的艺术特征,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45岁以前,是伊秉绶书法的继承期。此期以帖学为主,师法刘墉、颜真卿等,受桂馥影响较大。

此阶段基本奠定伊氏隶书风格,入古开新具有鲜明个性,笔画平直、分布严整均匀,四边充实端庄大方,宽博俊伟秀韵天成,具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雁尾波挑明显削减,其隶书特征已基本形成。

清代四大隶书名家(愚笨的隶书为何能称清代第一)(3)

伊秉绶临《张迁碑》

第二阶段,45岁—55岁,是伊秉绶书法的成熟期。此期伊秉绶专精隶书,取法《衡方碑》《裴岑碑》《韩仁碑》《张迁碑》等。

这一时期,伊秉绶笔下注重“拙”的表现,极具庙堂之象和浩然之气。伊秉绶隶书成熟期的作品较多,这一时期的作品气魄宏大,用笔粗壮,结构方整;气息淳厚,古穆质朴;笔力横绝,点画刚健,何绍基赞墨卿隶书有“墨如漆楮如简”之妙,其率真之趣跃然于纸矣。

清代四大隶书名家(愚笨的隶书为何能称清代第一)(4)

伊秉绶临《西狭颂》

第三阶段,55岁以后,是伊秉绶书法创作的高峰期(鼎盛期)。如嘉庆十七年(1812年,59岁)前后所作“文章千古事,风雨十年人”“经经纬史,仁仁义宜”对联等。

这一时期的作品,方处极方,圆处极圆,造成强烈对比。其藏锋起笔,裹锋中锋涩行,收笔处多为浑圆之形,单字线条则多以等宽直线为主,中段不作较大提按变化,线位结构均匀,已形成了强烈的风格。

清代四大隶书名家(愚笨的隶书为何能称清代第一)(5)

伊秉绶书法

  再如嘉庆癸酉(十八年,1813年)三月廿四日,60岁时所题横幅“劝耕课读室”,以及后来数年,其隶书字势凝重,有一字千钧之感、但凝重中更有豪迈气象。整体上以方整、匀称、严谨、雄俊见长。

这个时期的书作字形更加凝练,笔画更加挺拔。如嘉庆十九年(1814年,61岁)十二月所书的“千章百研之斋”横幅,表现高雅、潇洒之趣。其用笔的凝练让人回味无尽,线条在视觉上传递朴拙与沉厚的感觉。在时空构架上,字内空间与字外空间殚精竭虑,俱表现一种静穆的博大与霸气。

清代四大隶书名家(愚笨的隶书为何能称清代第一)(6)

伊秉绶书法

二、如何学习伊秉绶隶书

我写汉碑多年,亦曾写过多年颜楷,对颜体“篆籀”笔法的理解与表现有一定把控能力。所以,在临习伊秉绶隶书时可以表现线条的质感与厚度。在此,向初涉伊秉绶隶书者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酌:

  1.忌用小笔写大字。因为小笔蓄墨远不能满足书写伊隶所需要的含墨量,小笔蓄墨不足,易出毛躁干枯,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临习字径大小的毛笔。

清代四大隶书名家(愚笨的隶书为何能称清代第一)(7)

伊秉绶书法

  2.用质量好一点的宣纸,体验线条的质感与墨色厚度,对以后隶书创作有帮助。

  3.同时交叉临颜真卿楷书,体会“篆籀”笔法。颜楷可写《颜氏家庙碑》《李玄靖碑》《麻姑仙坛记》等,不写颜楷不能体会朴拙与厚重的笔法,也难书大字。伊秉绶隶书,愈大愈见气象。

清代四大隶书名家(愚笨的隶书为何能称清代第一)(8)

伊秉绶书法

4. “非究于篆,无由得隶”,清代隶书大家大多能写篆书。掌握篆书用笔是写好伊隶之关键。既要有效控制用笔,又要让线条挺拔、富有“钢筋”般的力感。

在用笔提按把控上,既要能将笔提起来,又要能将笔按下去,把控所要表达的高质量线质,要注意“提忌浮、按忌肉”,此是技术层面的要求,需要长期训练,非一朝一夕之功。

  以上仅为我临伊隶之管见,不妥之处,恳请方家斧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