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坛泡菜有害物质(吃自制老坛泡菜中毒进ICU)

吃了自制老坛泡菜母女双双中毒进ICU,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老坛泡菜有害物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老坛泡菜有害物质(吃自制老坛泡菜中毒进ICU)

老坛泡菜有害物质

吃了自制老坛泡菜

母女双双中毒进ICU

因食用自制的老坛泡菜,来自东莞的母女二人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躺了20天,8月19日才出院。而她们的呕吐物及自制泡菜坛中都检出了“肉毒杆菌”。

母女双双中毒,跨城接力救治

7月3日,即将升上高一的小花(化名)吃了自家腌制的泡菜后,恶心、呕吐,同样吃了泡菜的妈妈也出现了这一症状。

母女二人的情况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重,陆续出现了四肢乏力、胸闷气促、血氧饱和度下降的症状,被送进当地医院ICU抢救。7月7日,经当地疾控中心检验,她们的呕吐物及自制泡菜坛中检出“肉毒杆菌”。

按家属要求,两人转院至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救治,该院立即启动绿色通路救治流程,提前从药库调配特效解毒药——肉毒抗毒素,入院ICU后立即开展治疗。

“肉毒素中毒病死率可达35%。”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运超介绍,肉毒毒素是目前最剧烈的神经毒素之一,被定义为A级生物恐怖制剂,少量毒素即可致死。在临床诊断成立后需尽快使用抗毒素治疗。

特效解毒药的效果立竿见影。第二天,小花的手部已能抬离床面。但因母女二人来院时已有严重感染、呼吸肌无力、无法自主排痰,仍需依靠呼吸机呼吸。好在经过抗感染、调整肠内营养、结合针灸、肢体被动运动等康复理疗,她们相继在7月22日、26日顺利拔除气管插管,于7月27日转出ICU。

这些食品食用时要充分加热

原来,小花家中有自制老坛泡菜食用的习惯,这次检出肉毒杆菌的泡菜坛已使用长达6年,家人定期向坛中添加蔬菜(豆角、叶菜、辣椒、萝卜等)、食盐然后密封浸泡,坛子里的“酸汤”从不更换,泡发的泡菜直接食用——“完美”地符合了肉毒素产生的要素。

陈运超强调,肉毒素对热敏感,100℃持续10分钟即可被破坏,食用发酵类食品、冷冻食品、罐头食品,一定要充分加热。

陈运超特别提醒,成人食源性肉毒素中毒常见于私人制作的发酵食品、罐头制品,与生产环境、储存不当及饮食习惯有关。常见食物有臭豆腐、香肠、腊肉、火腿、豆瓣酱及鱼类制品,非肉类(玉米、竹笋)罐头及发酵的面制品等也有报道引起肉毒素中毒。婴儿食源性肉毒素中毒常见于摄入肉毒杆菌污染的蜂蜜、奶粉、水果和蔬菜汁等。此外,由于婴儿肠道菌群尚未形成正常益生菌群,对于婴儿而言,肉毒杆菌的威胁更大。

“食源性肉毒素中毒潜伏期为6小时到8天,一般为12-48小时,也有1-2周才发病者。”陈运超提醒,与普通食物中毒不同,食源性肉毒素中毒主要表现为肌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不明显。

医源性肉毒素中毒也需警惕

除了食源性中毒,由于肉毒素广泛应用于微整形美容,因注射方法不当或注射过量导致医源性中毒也不鲜见。

作为广州市化学中毒救援中心,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每年都会接诊一些因此入院的患者。陈运超指出,不当注射后,肉毒素会通过血液循环及神经系统传递引起患者局部或全身性中毒症状,病人不会出现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睁眼无力、视物模糊、复视、口齿不清、吞咽困难、严重的可引起呼吸麻痹导致死亡。

陈运超提醒,注射肉毒素和针剂的人群,要到大型专业正规的医院;若注射肉毒素之后出现中毒症状,要及时治疗。一旦确诊肉毒素中毒,要早期、足量使用肉毒抗毒素,延缓和阻止病情进展。

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廖温勃

来源: 羊城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