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探母四郎回去了没(四郎探母是不是一场秀)

潮剧《四郎探母》中四郎争取出关令牌一段,相信大家都听到,且大家几乎都总是听到这一段,以致要怀疑是不是卡带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四郎探母四郎回去了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四郎探母四郎回去了没(四郎探母是不是一场秀)

四郎探母四郎回去了没

潮剧《四郎探母》中四郎争取出关令牌一段,相信大家都听到,且大家几乎都总是听到这一段,以致要怀疑是不是卡带了。

最近我发现《四郎探母》还有林柔佳出演四郎的一个版本,当剧情来到木龙被擒放回,回到家中与父亲杨四郎(此时改名木昜)对质,四郎终于讲了实情,自己真实身份是杨家将。木龙当然吃惊,但这时候在一旁偷听的公主琼娥更是吃惊不少。

这时候既然公主已经知道真相,那么我们所熟知的四郎请求令牌一节就不会发生了。

果然。

其实这一段十分精彩,林柔佳这个版本没有出现,十分遗憾。不过,正因此让我另外思考一个问题:杨四郎该不该回去探母?

我相信大家都认为很有必要的。台湾艺人李立群有一个单口相声,好像也叫《四郎探母》,取的也是相似的剧情,讲一个台湾人的父亲,是一名老兵,总想落叶归根,要回到大陆去,终于逮到机会,回来了一次。李立群太厉害了,当时听他的这个相声,都掉了眼泪。

落叶归根是正常人的心理。《四郎探母》一剧中,四郎未必敢存有此心理,但是去见一见母亲,会一会结发妻子,这却是摆在眼前,只要争取就还可以做到的事。

林柔佳的这个版本里,一开始老令婆并没有那么通情达理,四郎一来宋营,老令波一番内心独白后,就喝令要将四郎斩了。

老令婆是一个爱好羽毛的人,加之她一家天波府被赐名“无佞府”,更是容不得有这么一个屈膝事敌的儿子存在。

既然杨老令婆的行为可以理解,那么现在问题就出在杨四郎这边了。四郎探母的初衷,就是安慰十五载的思亲之苦,但是他绝没有想到,他的到来,这时候给他的母亲,这个十分珍惜名誉的老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个有政治污点的人物,杨老令婆是公众人物,她能够随便接纳这个儿子吗?

普通百姓的自由度大一些,大家自可睁着眼闭着眼,放他一马。但是,公众人物就不能一厢情愿地以为大家不会看到了。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就说到你若要去竞选州长的话,哪怕人家造谣你有私生子,你都几乎没有希望了。前面说到的李立群的那个相声,后来那个老兵又回到了台湾,去对班长说自己私自跑了对不起,那班长就假装糊涂:你有走吗?我可不知道。

你看,小人物的自由度是不是更大些呢?人们不会上纲上线去为难一个小人物。但是杨老太婆可是有潘仁美这样的政治对手的,你没错都可以给安个罪名,何况现在还算是私通敌国了。这说不清了。

四郎探母,私心太重了。四郎为的是自己的良心能安,却没想到会对杨家造成这么大的政治困扰。四郎失踪了十五年,杨门看来已经平静下来适应了,现在你回来了,却又不能许对方一个未来:既不能永事高堂,又无法与结发妻再续前缘。你来了,又走了,不是造成二次伤害吗?

四郎的私心重,他要传达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要留下一个不会被诅咒的名声,却伤害了他珍惜的人,比如这位老母,这位结发妻!

人们总是太计较于自己的好名声,不肯去忍受一些屈辱,哪怕是一辈子都洗不掉的污名,于是他们会时不时跳出来表白一番——我们把这叫做作秀。对了,那些做过一点事的人,更不愿意不被知道,所以他学到了一种本领,总会在三句话之内就能让你明白:他的手上戴了名贵的戒指,他毕业于清华大学,他认识XXX……

真正的大人,可以彻底地牺牲自己的吧,包括后世声名。白居易算是看得透的了,但还不够透,他写过一首诗说: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还是担心一生真伪无人知晓的,但政治家像王安石的,则只有做事结局的成败让人看得到,至于内心真相如何,不必说,才是成熟的表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