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战役一战造就林彪:平型关战役一战造就林彪
1937年9月25日,在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望风而逃的混乱战局下,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重创日军精锐第二十一旅团,歼敌1000余人,取得了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那么,历史是怎样选择了平型关的呢?平型关战役又是怎样造就了一一五师师长林彪杭日名将地位的呢?
八路军战士向阵地开进
■改编尚未完毕,一一五师和一二O师先赴山西抗战。毛泽东说,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蒋介石身上。解决这个问题, 还要靠我们自己, 一切靠我们自己■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继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和热河、冀东后,突然向位于北平城西南的卢沟桥附近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全面的侵华战争。
“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提出全国总动员, 全民抗战。陕北的全体红军将领共同署名,代表全体红军,致电蒋介石等,强烈要求抗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我红军将士愿为国效命,誓死保卫祖国神圣的领土。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专门飞赴庐山,同蒋介石谈判,商讨共同抗日的问题,并一再向国民党当局表示, 红军愿意深人敌后与日军作战, 并同意担任平绥线的作战任务。
但是,直到7 月中旬,国共谈判仍没有结果。拖到8月13日, 日本侵略者进攻上海, 马上就要打到蒋介石的老窝南京了, 国民党政府才不得不勉强与中国共产党达成协议。毛泽东等指示即将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的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红军以冀察晋绥四省交界地区为中心, 向着沿平绥铁路西进和由平汉铁路南进的日军进行侧面的游击战, 另以一部兵力向热冀察边区活动, 威胁日军后方。国民党当局希望红军进至晋察冀边睡地带的阳原、蔚县、沫源、灵丘地区准备作战, 中共中央立即表示同意。但毛泽东等人怕这个决定里包藏祸心, 随即又拒绝了。因为红军到达陕北后, 过黄河东征抗日, 却最终没有站住脚, 被“赶”回了陕北。所以, 在红军改编成八路军东进时, 毛泽东等人明确指示: 在冀察晋绥四省交界地区创造游击根据地, 配合友军在平绥线、平汉线作战。
关于红军改编的问题, 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同国民党反复谈判。红军提出编6 个师, 蒋方讨价还价, 说只能编4 个师。毛泽东来电, 说目前谈判的焦点只是红军人数的问题, 为使谈判迅速成功, 我们认为红军改编为4 个师16个团及2个工兵师共6 万人的提议,一般的可以接受。4 个师的师长依次是林彪、贺龙、徐向前、刘伯承。等到红军同意编4个师了,蒋介石又得寸进尺,要把红军压缩成3个师,每师1.5万人。可以设政训处指挥部队,但朱德、毛泽东必须离开军队。周恩来坚决不同意领袖离开军队,也不同意设政创处, 坚持设总司令部或总指挥部, 只在人数问题上同意商量。
最后, 蒋介石一压再压, 只给了红军3 个师的番号。这3 个番号原属张学良东北军的建制, 由于在内战中这3个师被歼灭,一直空缺,现在蒋介石拱手把这3个番号“送”给了八路军。为什么在编制人数上中共要一再让步?就在国共双方激烈的争论中,日军已经轻取了平津地区,又以30万兵力由南向北沿交通要道长驱直入,准备3个月灭亡中国。再不战,国就要亡了,最要紧的是赶快开赴前线,和日军作战,只要能开赴前线抗日,编制多一点少一点意义已经不大。
迫于形势,南京的主战派占了上风,蒋介石不得不同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宣言,最终达成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协议,将全国划分为4个战区,对日作战。8月20日,中央军委根据两党达成的协议,将陕甘宁地区的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8月22日,中共中央召开了研究八路军出征后究竟怎样打仗的洛川会议。会议期间,叶剑英从南京来电,说国民党政府已经同意将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闭会那天,8月25日,中央军委正式宣布了改编命令,八路军开赴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作战。9月11日,按战斗序列,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为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叶剑英为参谋长,下辖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
因战事紧急,八路军还没有改编完毕,就由八路军总指挥部率领一一五师和一二○师先赴山西抗战。一一五师主力从陕西三原地区誓师出征,它由原来的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和七十四师组成,林彪任师长,聂荣臻任副师长,周昆为参谋长,罗荣桓任政治部主任,肖华为副主任。下辖三四三旅和三四四旅。三四三旅旅长陈光,政委周建屏;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另编有独立团和骑兵营,全师总人数1.55万人。
改编后,国民党政府只发给八路军每人一套军装,一条线毯,一块“袁大头”(银元),连双鞋子都没有。在洛川会议上,聂荣臻提出,官兵们抗日情绪高涨,但秋季来临,出征的部队还穿着单衣、草鞋,棉衣尚无着落,经费和武器等供应方面也有很大的问题,这是面临的最大的困难,要尽量多筹一些款。毛泽东说,我们正在同国民党谈判,但他们一味拖延。鉴于当前的条件和出征的急迫, 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蒋介石身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还是靠我们自己, 一切靠我们自己。
被任命为一一五师师长的林彪, 从延安到洛川开会时任抗大校长, 洛川会议上才宣布了新任命。因为部队已经出发, 林彪和聂荣臻冒着大雨骑马到了西安, 满身泥水来到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叫聂荣臻和他一起先去太原, 林彪带着警卫员坐火车到撞关, 然后再坐木船渡黄河北上。过了黄河, 是山西的风陵渡, 阎锡山方面派了小火车等着。因为阎锡山想把山西搞成独立王国, 所以火车轨特意修成窄轨,与外界不通。
红军东征时, 山西“土皇帝”阎锡山心中很矛盾。他对部属伸出三根手指, 说我们是站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一个是联共抗日, 一个是联蒋剿共, 二是联日反共。这三个鸡蛋, 哪一个都不能踩破。到最后, 阎锡山从保卫自己“土围子”考虑, 还是选择了联共抗日, 虽然他对共产党没有一点好感, 甚至可以说恨之入骨, 但老蒋的军队太不争气, 驻扎在华北的80 万国民党军逃得比兔子还快, 看来老蒋是指望不上了。
阎锡山和周恩来、彭德怀等人协商了八路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的路线。决定八路军进入山西后, 以太行山脉及太行山北端为根据地, 进行独立自主的游击运动战。阎锡山虽然慷慨答应为八路军补充物品, 帮助运输, 但他同时提出, 八路军在山西境内只动员群众, 不干涉内政, 并且要在第二战区行营直接指挥下。阎锡山说, 今后指挥八路军拟用两个“原则”:一、事先互相商议;二、临时改变计划, 要通知八路军, 由八路军自行酌量行动。
林彪等人在115师阵地指挥所
■一一五师渡过国民党重兵把守的黄河, 顶风冒雨向平型关挺进。与此同时,日军也将目光盯在那里, 妄图夺得先机,达到不战而拿下华北五省的目的■
一一五师分成两个梯队, 连夜从陕西的三原桥底镇出发,经富平、蒲城、合阳,到达韩城芝川镇,由此东渡黄河。国民党军在渡口设立了严密的检查站,河岸还有不少掩体,大堤上有荷枪的国民党兵巡逻,泊船处还拉起一条条铁索,如临大敌。事先,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给六八六团团长李天佑和独立团团长杨成武交代, 你们是第一批过黄河的八路军, 渡口两岸都驻有国民党重兵, 如果敌人只是一般刁难, 就忍着, 争取安全渡过河去;如果国民党军有意制造事端,发生意外, 要立刻向师部报告。你们两个团合起来, 李天佑负责军事, 杨成武负责政治, 共同应付意外情况,要尽量减少损失。在渡口, 杨成武看见一个国民党军官, 手里拿着一个大夹子在检查。 一打听, 大夹子里登记了番号的部队才能过黄河。按照国民党政府规定的编制序列, 一一五师不设独立团。如果直接交涉, 肯定不行。这时, 李天佑的部队也来了。杨成武和他商量, 把两个团混编,因为六八六团在国民党军的序列里。虽然多出近一倍的兵,检查官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伴装不知。此时正值雨季,水急浪高,部队分批乘坐大船,渡过了黄河。冒雨行军几十里,到了晋南的万荣县,略加休息,又连夜沿同蒲路北上,第二天中午到了曲沃南面的重镇侯马。
进入9月,第二战区的军事局势急剧恶化。日本关东军兵分三路,在华北展开全面进攻。一路以一个半师团沿津浦路向南,一路以一个师团沿平汉路向南,第三路是日军的主攻方向,分左右两翼。右翼一个派遣兵团和两个独立混成旅团占领晋北重镇大同后,准备出山阴进至雁门关;左翼第五师团集结在怀来、宣化,分两路西进,一路经蔚县、广灵,一路经怀安、阳原,企图突破平型关,与大同日军会合。日军总的企图是由晋北打开通路,攻占太原,以大迂回的动作,迫使国民党军撤退,达到不战而拿下华北五省的目的。
八路军总部命令一一五师进至平型关以西的大营镇待机。侯马在晋西南,而平型关在晋西北,从侯马到平型关要穿过整个山西。9月上旬,一一五师由晋西南的侯马陆续乘火车北上。因为路被洪水冲断,火车时停时走,行驶缓慢。9月14日,第一批部队六八六团和独立团才到达原平。
六八五团团长杨得志在介休车站接到通知,让他路过太原时到林彪那里去一下。半夜,杨得志带着两个警卫员冒雨进了太原城。林彪住在阎锡山的一个招待所里,还未休息。因为前一天日军炸坏了太原发电厂,没电,他点上蜡烛,把地图铺在地上,在细看山西地区的敌我态势图。他的目光集中在五台山、灵丘、平型关一线。看见杨得志进来,便问了一下部队的情况,交代要加快北上的速度,把部队开到平型关一线去。
杨得志赶回太原车站,命令火车加速前进。刚走了三四十里,又遇上日军轰炸,把车厢击穿了不少洞,有20多位同志负了重伤。傍晚到达原平,前面的铁路已经被炸毁,无法通行。这里距平型关还有100多公里,好在有阎锡山的汽车团, 全部美式的卡车, 装着帆布篷子。这样, 六八五团很快在到达原平的当天就到了平型关西南的大营, 再由大营转赴平型关外的东南边。
然而, 一一五师直属队和三四四旅因大雨断了路, 仍延误在同蒲铁路南段。
一一五师参谋处长王秉璋正在侯马车站当“运输司令”,他是东征时调到林彪手下的。由他与阎锡山部队交涉车皮等, 直到把部队全部运走才离开, 所以比部队晚一天到达平型关。
一一五师向晋西北挺进时, 日军中将师团长坂垣征四郎率领的第五师团已侵占了阳原、蔚县、广灵, 并开始向浑源、灵丘进攻。坂垣征四郎在任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时曾具体参与策划了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又受命代表关东军与溥仪谈判。他和阎锡山曾是同学。1936年夏天他访问太原时, 不乘火车, 乘汽车从察哈尔沿蔚县、代县公路进入山西, 还不时徒步, 那时他就已经在有意识地进行战略侦察。此时, 他不从大同走平路直下雁门关, 而是避开了蒋介石的重兵, 在同蒲路东的太行山和平汉路西的恒山中间的“战役走廊”蔚代公路撕开一条口子, 挥兵南下。不费一兵一卒, 出现在大同、汤州侧后, 向西直逼大同, 向东威胁汤州、保定。
坂垣征四郎考虑到平型关是山西和河北的交界地, 兵力薄弱, 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扼守着灵丘至大营的公路, 是进攻雁门关的必经之路, 走这里可以尽快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9 月16 日, 第五师团的九旅团主力由蔚县南下, 占领沫源。9 月20日, 日军二十一旅团以两个大队的兵力南下, 占领灵丘县城, 逼近平型关。
形势已经到了不打一仗就不能建立根据地的地步。
阎锡山也看明白了这阵势, 不打不行了。他制定了将日军放进平型关内加以围歼的决战计划, 诱敌至沙河以西, 从恒山、五台山两面钳击, 把日军歼灭在滹沱河上游的盆地里。国民党第二战区主力分别部署在平型关、茹越口、雁门关一线, 企图凭借长城的山地阻止敌人进攻, 保卫山西腹地。但阎锡山深知他的军队没有战斗力, 恐怕很快会不战而退, 所以阎锡山要求八路军先头部队迅速挺进晋东北, 协同其坚守长城防线。
林彪(前)骑着战马上前线
■聂荣臻说, 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要考虑怎样打得好。全国人民都在看着我们, 这个仗必须打好, 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
9 月中旬, 一一五师到达五台山、繁峙、灵丘等晋东北地区及冀西阜平地区。
战事紧急,已经到了大营的林彪没顾上休息, 马上拟发了给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作战电报, 报告了当前形势下一一五师的行动计划。说在广灵失守、灵丘附近有敌人的情况下, 原定一一五师经灵丘到沫源的计划已不能执行。现拟将三四三旅及师直集中大营,准备待敌侧攻大营东的平型关友军阵地时, 我相机袭击敌人的左侧后, 歼敌一部, 以扩大战果。三四西旅应经忻县、定襄在河边村下车, 经五台、恒山以南向沫源前进, 到徕源后再依当时情况向敌人侧后活动。
毛泽东收到林彪电报后, 于9月16日回电, 指出日军某军自天镇向广灵, 关东军自蔚县急进。晋阎( 锡山) 拟集中14 个团与敌决战, 希望我一一五师参加作战。我军应坚持既定方针, 用游击战斗配合友军作战。此方针在京与蒋( 介石)、何(应钦)决定。周( 恩来)、彭(德怀) 又在晋与阎( 锡山) 当面决定。基本不要动摇此方针。按照毛泽东的意见, 不主张硬拼, 应在游击战中积蓄力量。他明确指示一一五师, 说我一方面应以自觉的被动姿态,现时进入恒山山脉南段活动, 如敌南进,而友军又未能将其击退, 则准备依情况逐渐南移, 展开在晋东南之太行、太岳两山脉中。
林彪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敌情和地形, 于9月17日致电毛泽东, 提出一一五师当前应以全师兵力打运动战的行动原则。林彪说, 我目前采取的行动原则是在敌人目前进攻的情况下, 我先头旅以作战灭敌为主要任务。关于一一五师目前的行动方针, 不只三四三旅应在现地域协同友军作战, 师直及三四四旅亦应以同样任务而靠近三四三旅, 暂不应以做群众工作为中心任务而进驻阜平。
毛泽东认为林彪的主张也有道理,就根据华北战局的发展,在9月17日接到林彪电报的当天,发出改变八路军战略部署的长电,征求前方各将领的意见。
9月19日,彭德怀和彭雪枫面见阎锡山。阎锡山要求八路军和他的高桂滋军共同防守平型关。在日军未到沙河前,即在灵丘、平型关、大营镇之线对日军进行抵抗;在日军进至沙河后,集中24个团的兵力与敌决战。在决战时要求八路军抄击日军进攻的左侧背。彭德怀同意,说八路军将运用运动战和游击战的结合,配合友军围歼日军。他更进一步说,友军坚守平型关正面,八路军一一五师隐蔽集结在日军前进道路的侧面,从侧后夹击进攻平型关的敌人。一二○师改变原计划到晋西北,待机侧击进攻雁门关的敌人。经过一番争论,最后达成一个折衷方案:一二○师率一个旅在晋西北活动,三五九旅副旅长率一部进至五台山东北、阜平南北地区。林彪率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去灵丘、上寨地区,相机协助友军袭击日军侧翼。聂荣臻率三四四旅及直属队进至阜平。
毛泽东接到彭德怀电报后,表示同意他的看法, 说阎锡山现在处于不打一仗则不能答复山西民众、要打一仗则毫无把握的矛盾中, 他的这种矛盾是不能解决的。你估计他放弃平型关, 企图在沙河决战的决心是动摇的, 这种估计完全是对的。他的部下全无决心, 他的军队已失战斗力, 也许在雁门关、平型关、沙河一带会被迫地举行决战。然而大势所趋, 必难持久, 不管决战胜败如何, 太原和整个华北都是危如累卵。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 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 这种拿手戏一定能起决定作用, 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是运动战)。 要实行这样的方针,就要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翼侧、就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 就要分散兵力, 而不是集中打仗为主。林彪同志来电完全同意我17日的判断与部署, 他只想以陈旅集中相机给敌以打击, 暂时不分散。这种一个旅的暂时集中, 当然是可以的, 但如许久还无机可乘时, 仍以适时把中心转向群众工作为宜。
9月21日, 八路军总部对各师发出《关于作战方针和军队部署的训令》,指出八路军的作战原则应以机动灵活的袭击, 求得消灭敌人小部, 兴奋友军,转变呆板死守的战术, 造成持久胜利的发展。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控制于上寨镇附近, 小部经常袭击扰乱灵丘、涞源之敌。三四四旅最好位于阜平东北, 随时协同三四三旅相机袭击由灵丘向平型关西进、或由涞源向平汉路南进之敌,在可能条件下组织有力挺进的游击队,深入紫荆关、蔚县、琢鹿之间活动, 收编散兵, 发动群众进行游击战争。
9月23日, 聂荣臻率三四四旅和师司令部从五台山绕小路穿过龙泉关,经阜平北面的丁家庄插到平型关东南的上寨镇。先到的林彪早已等不及,再次乘汽车出平型关到灵丘侦察地形和敌情去了。从地图上看, 晋察冀绥四省交界的地区山岭起伏, 平型关群山叠嶂, 关前有一条公路, 从乔沟的狭窄谷道通向灵丘、涞源, 是敌人攻占平型关的必经之地。地势最险要的乔沟中段长约10余里, 两边都是峭壁, 只有老爷庙前有一个缺口通往山上, 是设伏的好地方。
平型关的地形太理想了。看完地形后, 林彪决定在这里打一仗。他对聂荣臻说, 敌人大队人马正向平型关方向运动, 这里地形不错, 可以打一仗。聂荣臻表示同意, 居高临下伏击敌人, 这是很便宜的事情。聂荣臻说,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 而是要考虑怎样打得好;这是我们同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次交锋, 全国人民都在看着我们, 这个仗必须打好, 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
林彪摊开地图, 同几位参谋一起, 介绍了平型关周围的地形和初步的作战设想, 并当即制定了日军攻击平型关正面友军阵地时, 由平型关东北山地侧击的计划。聂荣臻在回忆录中说, 在平型关打一个大仗的计划, 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的作战计划, 前线的指挥员有权根据情况决定, 好打就打, 只要事后报告一下就行了。事实上, 事先请示也不可能, 军委和总部也不十分清楚前线的具体情况, 敌军怎么样? 地形怎么样? 特别是游击战争, 上午打了, 下午就可能离开, 事事请示, 就会贻误战机。
9月24日, 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张闻天: 日军正以主力猛攻保定, 以一部袭击平型关, 另一部占左云。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广灵、灵丘以南平型关一带待机。
毛泽东回电, 同意林师及王震部均使用于作战。
这样, 集中主力一部侧击进攻平型关的日军, 配合友军作战的部署, 就取得了上下一致的意见。
■林彪穿着一件老百姓的破褂子, 扎根布腰带, 戴一顶山西当地的毡帽, 到伏击地点察看地形。在全师连以上干部动员会上, 他挥舞着拳头:“从侧后猛击一拳, 打一个大胜仗!” ■
大战前, 林彪三次到伏击地点观察地形。林彪说,如果阻住正面路口, 截断敌人的增援, 将部队埋伏在公路两侧的山地里, 在缺口处的高地设置重兵, 公路上的敌人就成瓮中之鳖了。林彪第二次察看地形, 是带着团干部和侦察员一起去的, 全都化了装。林彪穿着一件老
百姓的破褂子, 随便扎根布腰带, 头上戴了一顶山西当地的毡帽, 活像当地的农民。他和大家一样徒步, 没有骑马, 路上也没有饭吃, 一样吃生地瓜, 吃得很香。偶尔搞到几块烙油饼, 大家分着吃。林彪的警卫员杨兴桂也分到了一块。看地形回来,都很累, 杨兴桂倒头就睡了,
半夜醒来, 看见林彪还没睡,紧盯着地图, 锁着眉头。
杨成武带着独立团到了大营镇, 马上直奔师部领受任务。这里原来是国民党的镇党部, 但现在已经是一片仍在冒烟的断壁残垣。林彪指着桌上的材料说, 你们先看通报。通报是八路军总部发来的, 说国民党军在平汉、平西线作战, 较强者力守挨打, 较弱者稍触即溃, 老弱者望风而逃, 动摇者则引狼入室。日军得以少数兵力纵横驰骋, 致使我华北屏障尽失, 黄河北面的重镇, 有全部陷落的危险。林彪说,一一五师原准备抢占飞虎口、九宫口和蔚县、广灵以南一带, 可是, 日军坂垣征四郎率领的第五师团已经逼近, 我们来不及了。大营镇东面几十里处的平型关, 是日军南下忻口的咽喉要道, 那里群山绵亘, 沟谷密集, 便于伏击敌人。现在决定利用这一带的有利地形打一仗, 独立团须马上赶到平型关东南方的上寨、下关集结, 随时准备出击。
独立团连夜出发, 跑了100多里路, 凌晨到达上寨镇。刚刚与师部接通电线, 就接到林彪电话, 命令他们派一个精干的侦察参谋, 率人到灵丘以南的太白山侦察敌情。
9月18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决定将处于平汉路主攻右翼的第五师团除留一部在山西北部外, 主力参加保定作战。因为日军发现中国军队在山西境内的长城线上布防, 决定以一部兵力进至大营镇附近, 以保证主力转移。9月21日, 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三浦敏事率两个大队从灵丘出发, 以大营为目标, 沿灵丘到平型关的公路追击后撤的晋绥军第七十三师。22日晨将其一部击溃, 进到平型关守军的阵地前, 另一部日军也加入了平型关方面的战斗。
9月23日中午, 侦察参谋从松鼠岭发来电报说,日军第五师团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占灵丘城, 正在大抓民夫和牲口。种种迹象表明, 平型关危在旦夕。同时, 从逃难的老乡中得知,涞源也被日军占领了。敌人距离八路军近在咫尺, 灵丘和涞源两路敌人可以互相支援, 无论打哪一路, 另一路敌人都必来解围。杨成武将敌情送到师部, 林彪果断决定还是在平型关打一仗, 消灭灵丘这一路敌人。
根据日军进攻的情况, 阎锡山在23 日也制定了作战计划, 任命傅作义为总指挥, 以1 个师加2个旅作为总预备队, 用8个团的兵力, 由内长城外侧公路以北地区向东、西跑池、小寨间迂回, 侧击日军右侧背。八路军一一五师由平型关东边的山地夹击日军, 断敌后路。阎锡山电示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我决歼平型关之敌, 增加8个团兵力, 明拂晓可到, 希电林师夹击敌之侧背。
八路军总部接到阎锡山的电报后, 立即命令一一五师进行战斗动员, 并于24日拂晓进人阵地, 并分别上报毛泽东和阎锡山、蒋介石, 说一一五师以3 个团集结于冉庄, 准备配合平型关部队侧击该敌。另以师直属队之一部及独立团出动于灵丘以北活动。
9月23日, 林彪和聂荣臻在上寨的小学校里召开全师连以上干部会议, 进行战斗动员。时任六八六团团长的李天佑回忆说, 我们很快来到了上寨村小学校的土坪上, 林彪早在这里等候了。动员会上, 林彪简要介绍了敌情, 分析了首次与日军作战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正在这时, 驻平型关的国民党第二战区发来电报,说日寇先头部队已接近平型关。此时已经是9月23日下午巧时, 距离24日发起攻击的时间只有1O 多个小时了。林彪看过电报,派出侦察部队后, 详细交代了兵力部署情况: 独立团和骑兵营插到灵丘、涞源之间和灵丘、广灵之间, 截断敌人交通线, 阻止敌人增援;以三四三旅两个团主攻, 三四四旅一个团到平型关北面断敌退路, 一个团作师预备队。攻击部队在平型关东侧的山地设伏。
李天佑回忆, 动员会的最后, 林彪激动而有力地说, 同志们, 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 我们共产党人, 应该担当起、也一定能够担当起这救国救民的重任! 接着, 他挥着拳头下达任务说: “我们要在日寇进攻平型关时, 利用这一带的有利地形, 从侧后猛击一拳, 打一个大胜仗。给敌人一个打击! 给友军一个配合!给人民一个振奋! ”
9月23日傍晚, 师部收到第二战区第六集团军阎锡山部队送来的一份《平型关出击计划》, 说他们担任正面防御和堵截。林彪和聂荣臻在破旧的马灯下摊开军用地图, 把各方面搜集的情况又作了一番比较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多方情报, 尤其是灵丘下午传回的情报, 日军明天凌晨要出发, 赶到团城与另一队日军会合, 因此我们必须在天亮前进入阵地并隐蔽好。这时已经是晚上7 时了。
林彪警卫员杨兴桂回忆, 从阵地回来, 大雨倾盆,林彪浑身上下淋得透湿。但他不管这些, 立即用电话下达了出击命令, 三四三旅于当晚24时出发, 在天亮以前进入白崖台一线的设伏阵地;三四四旅随后开进,24日拂晓完成各种战斗准备。林彪再三嘱咐, 暴露与否,是胜败关键! 然后, 他又亲自到六八五团的阵地检查。
白崖台一线距离日军预计经过的汽车路仅两三里地远。为了隐蔽进入阵地, 一一五师选择了最难走的小道。老天爷也来凑“热闹’, 夜里下起了大雨, 电闪雷鸣,又爆发了山洪。虽然有工兵营, 却很难在短期内架起桥来, 徒涉中有战士被洪水卷走。到后来, 水势越来越大,走在后面的三四四旅才过去一个多团, 就过不去了。聂荣臻和林彪商量, 没有过来的不要硬过了, 以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过来的三四四旅一部分作为预备队。林彪同意了。
一一五师的电台正要关机出发, 忽然收到八路军总部的特急电报:据第二战区电报称, 他们准备出击的部队, 今日未能按时抵达平型关地区, 因此将出击时间顺延到25日晨。原来, 担任出击的晋绥军, 嫌行军疲劳, 不能按计划在24日出击, 傅作义决定推迟一天。而此时, 一一五师部队正在开进中, 林彪只好派出骑兵通信员传达命令。当夜, 一一五师主力进至离平型关30余里的冉庄待命。
9月24日, 在断断续续的炮声中, 前沿部队报告,敌人有可能翌日大举进攻。林彪带军事干部第三次察看了平型关的地形。乔沟路北山高坡陡, 极难攀登,路南山低坡缓, 易于出击。正面的路口有国民党一个军防守, 一一五师的伏击部队布置在由平型关到东河南镇约十多里的东南山地上。缺口处的高地上, 正面架4 挺重机枪, 两翼各架3 挺轻机枪, 封锁唯一的出口。林彪在现场摊开地图, 确定了各部队的阵地: 左面“蛇头”位置是杨得志、陈正湘率领的六八五团, 右面“蛇腰”位置是李天佑、杨勇率领的六八六团。位于“蛇尾”位置的是徐海东率领的三四四旅六八七团, 他们奉命穿过乔沟,占领了东河南镇以北的高地, 以便切断敌人的后路。六八八团作为预备队, 杨成武的独立团和刘云彪的骑兵营分别向平型关东北和平型关东边开进, 执行打援任务, 配合主力作战。
平型关战役中缴获的日军武器
■大战在即, 久经沙场的战将激动得睡不着觉。一一五师一口“咬”住了4000多日军。平型关一带至今还传颂着杨勇和鬼子拼刺刀的故事■
也叫歪打正着吧, 幸亏国民党军推迟了一天, 如果一一五师在24日进入平型关伏击区, 白白等一天不说, 很可能在上阵地的路上与占领浑源又经小道沟、西河村到平型关的日军三浦部不期而遇。这样, 日军发现平型关有八路军, 可能会改变行军的时间和计划, 伏击平型关的完美设想将彻底作废。
李天佑回忆, 我们原想在出发之前抓紧时间睡一觉, 但是, 激动使人无法平静下来。副团长杨勇开玩笑说, 嗬, 老战将了, 怎么还这么紧张! 李天佑说, 不是紧张, 头一回和日军交手, 生怕哪里想不到, 误了事!杨勇说, 是啊, 全国人民都在等着我们胜利的消息呢。也难怪他们这么激动, 要知道, 李天佑和杨勇当时都才20 多岁。
大约是晚上9点了, 李天佑仍合不上眼, 决意到师长那里走走, 问一问有无新的情况。他走进林彪的房子, 戴着健脑器的林彪已经躺下休息了。在李天佑眼中, 林彪身子很弱, 又用脑过度, 睡眠是他最困难的事情。他常常在地图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想了又想, 把战斗的每个细节都想周到了, 然后才肯休息。现在他睡了, 也就是说他已经把一切都想好了。军用地图挂在墙上, 那些红、蓝笔迹已经决定了敌人失败的命运。李天佑回忆说, 我笨重的脚步声, 惊醒了师长。他坐起来听我说明来意, 默默考虑了一下, 对我说, 按原计划执行,有情况一定会通知你们。
林彪警卫员杨兴桂回忆, 天色微亮的时候, 林彪趴在指挥所前, 旁边是一架电话机, 胸前放着摊开的地图, 两手举着望远镜在观察。师指挥所设在沟东南的一个小山头上, 用望远镜可以观察到全沟的情况。我们警卫员、通信员、司号长等, 离林彪只有几步远。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战斗前的沉寂极为难耐。近8点钟, 鬼子来了! 我们顺着林彪的视线看去, 只见右前方黑压压一片, 慢慢地向前移动, 后来还听见轰隆隆的马达声响。林彪拿起电话机, 要部队等待命令出击。渐渐的, 我们的肉眼也能看得真切了。为首的高举着一面太阳旗, 与太阳旗几乎并排走着的有20多个尖兵。距离他们20米远, 是三路纵队的日军, 刺刀映着阳光闪闪发亮。后面是好多辆汽车, 也有拉山炮的大车。还有骑马的, 晃晃荡荡, 蛮不在意地朝前走。林彪一动不动地看着鬼子的先头部队走过去。我们的心绷得紧紧的, 心想, 怎么还不打呢? 时间过了10分钟, 却比一年还要长似的。当敌人接近老爷庙时, 林彪喊, 发信号弹! 叭叭两颗红绿信号弹划过长空, 六八五团打响了第一枪, 接着枪声像炒豆子似地响起来了, 所有的兵器一起开火, 一辆汽车中弹起了火。大摇大摆的日军懵了。往近点说“九一八”事变, 往远点说甲午海战, 日军在中国哪遭到过这样如雷轰顶般地打击?
战斗一打响, 林彪就举着望远镜盯着六八五团和六八六团, 尤其是六八六团在老爷庙的厮杀。我们的武器差, 射程短, 战士们扑向敌人, 展开肉搏。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战斗的激烈程度连许多身经百战的老战士也是第一次经历。坂垣二十一旅团是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 它单兵作战的顽强大大超出林彪的估计。在与敌人白刃格斗反复争夺制高点时, 日军来了两架飞机, 一看双方绞在一起, 没法扔炸弹, 转了两圈悻悻飞走了。国民党的飞机也来过, 阎锡山事先给了对空联络信号, 是个布板。林彪怕国民党飞机“高兴” 起来扔炸弹, 马上让人把布板摆开。
进人伏击区的敌人很快被“砍”成三段, 最前面是百余辆坐满日军的汽车, 后面是200多辆骡马大车, 车上满载棉衣、行李和弹药, 只有一小队骑兵押车。因为敌人还未完全进入包围圈战斗就开始了, 这对六八七团来说, 任务就重了, 除了打轴重部队, 还要对付那一
小队骑兵。不过, 他们毕竟是对付后勤部队, 怎么也好说, 打得最艰苦的是六八六团。
李天佑回忆说, 我正在紧张观察战斗的发展, 林彪派人叫我去一下。师指挥所就在我们右后侧的山坡上,有里把路, 我从谷地里一气跑了过去。林彪正在观察前面的战斗。他看见我跑得气喘喘的, 便说, 沉着些, 敌人比较多, 比较强, 战斗不会马上结束的。然后, 他指着战场对我说, 看到了吗? 敌人很顽强。我们包围了一个旅团, 有4000多人, 块太大, 不好一口吃掉。你们一定要冲下公路, 把敌人切成几段, 并以一个营抢占老爷庙。拿下这个制高点, 我们就可以居高临下, 把敌人消灭在沟里。狠狠打! 一定要狠狠打! 我跑回团指挥所时, 山沟里的枪声响得更加激烈了。左侧六八五团也开始突击。师指挥所与打援的独立团也联系上了, 那边没问题, 徐海东的三四四旅也把口袋扎住了。
六八六团副团长杨勇主动要求带三营争夺老爷庙。冲上公路后, 三营伤亡很大。九连干部全部牺牲了,杨勇和三营长也不幸负伤。至今, 平型关一带的老乡还传颂着杨勇和鬼子拼刺刀的故事。敌人不懂山地作战的特点, 大多数挤在山沟里挨打。战斗打响了半天, 敌指挥官才想起要争夺老爷庙这个制高点。指挥官举起马刀, 把钻到汽车底下的士兵吼叫出来, 一小队日本兵慢悠悠地往山上爬。刚下过雨, 他们又穿着高筒皮靴,半天爬不上来。我们的战士们抢先一步, 占领了老爷庙。敌人冲上来, 我们的战士早准备好了, 上来一个, 就往下推一个。日军反复向老爷庙攻击, 最终也没有达到目的。六八六团稳稳地占领老爷庙以后, 一一五师从两面打得日军无处躲藏, 胜利在望了!
■战斗打响, 八路军由配角变成了战场上的主角。国民党军成了惊弓之鸟。“我们的兵都找不到了, 也不知他们都跑哪里去了。”■
六八五团团长杨得志、副团长陈正湘战后写了一份《平型关战斗详报》: 我军参加作战的部队… … 均归林师长指挥。可惜林彪只能指挥八路军, 指挥不动阎锡山的部队。在毫无遮挡的师指挥所里, 穿着蓝衣没有扎绑腿的林彪站起来, 无可奈何地用望远镜向东望去。林彪知道, 单靠他的一一五师, 要想吃掉4000多日军不大可能, 只盼着友军能迅速出击。可是眼看战斗快结束了, 他们那边怎么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战斗打响后, 时任一一五师三四四旅作战参谋的张竭诚, 受旅长徐海东之命去和友军联络, 请他们按计划出击。张竭诚跑到友军阵地,见几个散兵正在吸烟, 一个个比惊弓之鸟还要惊慌失措, 谁都不知道团长在什么她方。张竭诚只好自己瞎找。他发现不远处有几匹马, 一般讲, 有马就有官。果然, 拐了个弯, 在山后看见一个国民党部队的中校。张竭诚就上前讲了自己的身份,说我部已经按计划与敌人展开了战斗。其实还用说吗?枪炮声早就震天动地了。张竭诚强压着一肚子火, 说我奉徐海东旅长的命令前来你部, 请你们迅速配合战斗, 按原定出击地域进攻敌人。那位中校团长眉头一皱, 双手一摊, 显出很为难的样子: 哎呀呀, 我们的兵都找不到了呀, 也不知他们都跑到哪里去了。找不到兵, 让我怎么办呀! 张竭诚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这位中校团长也觉得窘迫, 嘟嘟嚷嚷地说, 到这种时候, 就是师长也掌握不了部队了, 叫我怎么办呢?……
这期间, 林彪派侦察科长苏静以特派员的身份也去了友军两次, 但毫无结果。看来, 只能靠我们自己了。林彪又把眼光“埋”进地图里,在东跑池一带用红笔画了3个重重的红圈。
到下午,乔沟的战斗已近结束, 对面的阎锡山部队却还在坐山观虎斗, 始终没按原定计划行动。林彪命令部分部队开始打扫战场, 其余部队向东跑池的日军发动攻击。
李天佑回忆说, 当我们完全控制了乔沟以后, 马上按照林彪战前的指示, 向西面的东跑池方向发起进攻。那里大约有2000个敌人, 控制着东跑池高地。我们西进到东跑池一带, 不用望远镜, 便可清楚地看到内长城和雄距关岭山头的平型关。那是属于国民党晋绥军的出击目标。令人气愤的是, 国民党晋绥军不按预定的协同计划配合我军作战, 致使东跑池之敌敢于集中力量向我侧翼攻击, 企图为被围之敌解围;而在我军消灭了被围之敌, 主动西进, 攻击他们阵前的这股敌人, 经反复冲杀终使敌人面临被歼的局面时,国民党晋绥军却又放弃了团城口阵地, 使敌人夺路逃窜。
杨得志回忆说, 当日黄昏, 三四三旅又乘胜向东跑池敌人展开攻击, 部队忍着饥渴, 精神百倍向东跑池方向涌去。东跑池一带的敌人, 原是国民党军的出击目标。按照预定计划, 国民党军应和我们同时出击, 在我们消灭公路上的敌人以后, 转向东跑池, 配合他们全歼坂垣师团。不料想, 我们和兄弟团队跑到东跑池包围了敌人, 却不见一个国民党兵的影子, 原来他们根本就没有出击。狡猾的日军也发现东跑池那里没有枪声, 是个空当, 要从那里突围了, 阎锡山的部队却还没有动静。黄昏时, 东跑池的敌人突破阎军防守的团城口,向北逃窜。
据参谋处长王秉璋回忆, 按照林彪的作战计划, 平型关战役本来不算结束的, 第二天还准备接着打个大仗。可阎锡山的部队放弃了平型关正面的制高点团城口大山, 日军逃窜了。幸好一一五师是一翼侧击,没有四面包围。如果四面围攻, 日军突围,那我们的伤亡就大了。林彪的“胃口”再好, 但此时已经不可能, 只好眼睁睁地放跑大部敌人。
战后统计,毙伤日军1000余人。
对于被包围的日军坂垣第五师团的情况, 林彪并不清楚。日军的番号和进攻意图,是在平型关战后从缴获的战利品和作战地图上才了解到的。林彪对友军也很不清楚, 明明八路军是配角,在平型关配合国民党军作战, 但是,真正打起来, 友军“熊”了, 一枪不发,作为配角的八路军不得不成了平型关战役的主角。事后看来, 如果国民党军队也同时发动攻击, 那消灭的日军恐怕就不会是1000余人, 战果肯定会更大, 更辉煌。
下午2时许, 林彪对孙毅说, 你辛苦一趟, 到山下电台去, 给八路军总部并延安的毛主席发个电报, 除报告目前战果外, 告知我部队仍在积极围歼中。本来孙毅是三四三旅的参谋长, 但一一五师的参谋长周昆未到职, 他就留在师指挥所代理。孙毅就随手拿起一根棍子准备出门。林彪说, 你同聂荣臻一样, 怎么也爱拿根棍子? 孙毅说, 我从长征开始就拿了。林彪好奇地说, 长征到现在拿到第几根了? 孙毅说, 至少七八根吧。有根棍,上山下山, 等于增加了一条腿。
顺着羊肠小路, “三条腿”的孙毅一路小跑, 到了山下的土地庙, 一一五师的电台设在这里。他将心中拟好的电稿写在纸上, 交给译电员, 叫他立即发报。孙毅就坐在那里等着, 对方回电说收到了, 他才上山。这时已经是下午5时多了, 沟里的战斗早就结束, 只有远处还有一些枪声。孙毅也顾不上休息, 又带两个参谋下到沟底,了解战场的情况。汽车还在燃烧。在飘扬的烟尘中,只见日军的尸体遍地,到处散落着地图、文件、罐头、武器以及日本的太阳旗。
黄昏时,东跑池那里的枪炮声虽还在响,但越来越稀。那一带地势低洼,歼灭敌人已不可能,一一五师只好撤出了战斗。林彪来到六八七团三营指挥所前面的一个山头,拿着望远镜向山下望着,叫人喊来三营的营长,交代说,现在我们的任务完成了,你们营掩护部队撤退,战斗要打得激烈一些,不要让敌人发现我们要撤走。
往下撤时,王秉璋发现了阎锡山部队的两窑炮弹。这是阎锡山部队往晋东南退却时慌乱中留下的,满满两窑,而且全是迫击炮弹,是我们的迫击炮能用的炮弹。王秉璋从参加红军起,打过无数次仗了,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炮弹,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可惜这么多炮弹带不走,他下令12门炮冲着敌人的山头,3门一组,打15分钟,再轮换。整整打了两个钟头,打了几百发甚至更多,过足了瘾,剩下的炮弹就全带走了。■
文/舒 云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