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的文明(三亚一座城市一起文明)

“一座城市,一起文明”,寥寥八个字,如今已成为出现在鹿城大街小巷的高频词,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三亚的文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三亚的文明(三亚一座城市一起文明)

三亚的文明

“一座城市,一起文明”,寥寥八个字,如今已成为出现在鹿城大街小巷的高频词。

以创建为了民、创建依靠民、创建普惠民为抓手,三亚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下简称创文),补齐城市软硬件短板,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打造一座干净、整洁、有序、宜居的文明城市,让文明真正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标配。

打造一座文明升级版的城市,突破点在哪?三亚深知,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的背后,支撑的是民意,凝聚的是民心。

巡查无死角 落实见成效

文明所在,就是民生所指。在创文路上,三亚奏响了以上率下、服务为民的最强音。该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指导,推动港门村、南海社区、商品街社区等社区的排水排污不畅及其他问题解决;各区强化统筹协调,着力解决一批黄土裸露、道路破损、乱拉乱挂、乱停乱放等问题,将创文“大道理”转化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小利益”,打通为民服务的堵点、难点。

“今年前三季度,我们已修复沥青路面4850平方米、砼路面维修约1505平方米、人行道花岗岩维修约2372平方米、人行道透水砖维修约9899平方米、雨水篦子维修77座、检查井井盖及井座维修93座、花岗岩路缘石维修约890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常成云说,该局将加大巡查力度,罗列问题台账,抓好落实,营造良好城市环境。

优化硬环境 提升软服务

落小才能落实,落细就有实效;靠民才能为民,为民才能惠民。

立足解决群众心头之堵,三亚市交警部门攻坚交通秩序整治,日常开展定点查处 高密度流动巡逻的整治勤务;开设“不文明交通行为”曝光台,完善市区17个主要路口的电子警察抓拍设备和将电子监控专网接入路口岗亭,对违规停放、电动两轮车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抓拍取证;完成25度阳光路口、一中路口、中信路口、市政府路口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降坡改造,方便市民出行。

立足文明创建载体,三亚将别具一格的公益广告作为创文的标配,强化省市级文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广泛宣传倡导《三亚文明十条》,制作彩铃投放宣传;围绕创文宣传、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化文艺、助学支教、智慧助老、医疗健康、疫情防控、环境保护、法律援助、科学普及、社会治安、“三关爱”等13类主题,开展387场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立足解决百姓身边烦心事,三亚开展创文“七大提升工程”和“三大专项行动”,加快学校、公共文化设施、长途汽车站等地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拉网式排查、及时修复破损和坑洼积水道路、缺失绿化、不亮路灯、斑驳围墙,修葺损坏的公交站台等公用设施;深入开展“楼道革命”,认真清理楼道杂物、“牛皮癣”小广告;加强公厕管理,加大市区清扫保洁力度,提高农村保洁标准,合理投放垃圾收集设施。

小事小情,落实责任、马上就办;大事难事,征求意见、协商解决,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硬环境改善,到看不见摸不着的软服务提升,三亚从百姓身边的一件件小事着手。“我们把文明城市创建和疫情常态化防控、复工复产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建不断改善环境卫生,完善基层设施建设,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厚植文化土壤,擦亮城市文明底色,全面提升城市软硬实力,让人民成为创文的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三亚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卫办主任李蔓华说。

优人人来参与 人人都受益

创文事关民生福祉,只有参与者,没有旁观者。三亚全面开展“一座城市、一起文明”全民志愿服务季,成千上万的市民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在路口引导文明出行,在社区清扫街面卫生,在基层助力疫情防控……共塑文明市民形象;通过“趣味普法进校园”等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班级,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推进全民共建,力促创文工作从“靠政府”变为“靠大家”,群众行动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我们积极引导广大市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创文工作,做文明人、行文明事,既做城市文明的受益者,也做城市文明的践行者,汇聚百姓智慧和力量,共塑文明之城。”三亚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卫办主任李蔓华说。

惠民无止境,创文不停歇,三亚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作风、更实的工作,推动创文工作走深走实,共建共享文明城市。

新闻多一点

天涯区

“蜘蛛网”变“一条线”亮出清爽天际线

“‘蜘蛛网’不见了!”谈起“三线”整治带来的变化,三亚市儋州村社区居民廖勇畅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他的手机里还保留着许多“三线”整治前的照片,其中一张拍摄于儋州村社区南三巷。照片上,各种线路如蜘蛛网般覆盖在上空,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难看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有安全隐患。”廖勇畅说,由于线路繁杂,一到台风天,就容易发生用户表后线短路、断线、跳闸等情况,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亚开展创文工作以来,城区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越来越多居民迫切希望改善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线路缠绕问题。作为天涯区“三线”整治试点工程之一的儋州村社区,开始了蜕变之路。

“整改工作并不容易。”天涯区科工信局副局长覃仁结深有感触,“首要是协调解决几大运营企业在架设缆线时缺乏统一规划、乱搭乱建的问题。”

覃仁结开始协调大社区、社区、主管部门、各运营商展开沟通,达成共识。各运营商对分支入户线路进行集中捆扎,对废旧无用电缆和电线进行集中剪线清理,及时维修或更换部分破损严重的弱电线路设备箱体。

解决了增量难题,居民的不理解、不配合又成为“拦路虎”,部分居民以各种理由拒绝电线、表箱上墙,整治工作一度面临“停摆”。

“对社区来说,做通居民的思想工作至关重要。”儋州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薛炳忠说,他们组织召开民主议事会,邀请政府相关部门代表、大社区议事会成员及居民代表进行商谈。“居民的顾虑慢慢打消了,愿意配合我们工作。”

薛炳忠透露,社区还建立“三线”整治微信工作群,村(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实时监督整改情况,居民参与度大大提升,整治工作得以推进。如今的儋州村社区,巷子里的管线捆扎得笔直整齐,空间通透敞亮,卫生面貌显著改善。

天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区将畅通“三线”问题上报渠道,打通协调环节,形成发现问题、专人跟进、现场处置、结果反馈的闭环处置机制,探索形成可复制的“三线”整治经验,为三亚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天涯力量。

海棠区

紧盯细节推进创文走深走实

连日来,三亚市海棠区上下积极行动起来,严格对照测评体系要求,紧盯细节、迅速行动,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10月26日,该区农业农村局、龙楼村、永宁社区、藤桥村、营头村联合到藤桥综合市场开展“小喇叭禁毒宣传进万家”活动,营造人人参与禁毒的良好氛围。

当天,洪李村、藤海社区、江林村、庄大村、青田村、铁炉村、林新村、湾坡村、风塘村、三灶村、龙江村等村(社区)联合三亚戒毒所,在林旺中学开展“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提高师生的识毒、防毒、拒毒能力。同时,藤海社区组织“两委”成员、“三员”、联防队员、网格员、妇代会志愿者等人员,联合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海棠分局、蜈支洲岛景区等单位工作人员开展社区创文整治工作。

海棠区委有关负责人深入龙江风情小镇、北山村、南田居等点位,督导创文工作推进情况,强调各责任单位要做好属地管理、扛起属地责任,开展卫生整治,切实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吉阳区

掀起志愿服务助推文明城市创建

今年以来,吉阳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项目891个,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568场次,服务总时长超过13万小时,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助推三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作为三亚主城区、创文主阵地,吉阳区在文明城市创建上下足真功夫,补齐软硬件短板,高质量、高标准落实好创建任务,努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宜居的文明城区。

志愿服务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吉阳区依托小程序平台发展志愿者队伍,目前注册队伍共有150支,活跃志愿者8325人。组织业务骨干参加市、区两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培训,多次到各村、社区、大社区开展业务指导。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完善督查通报制度,常态化开展创建问题督查,形成日动态、周通报、月简报,督促问题及时整改,探索创建长效常态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宣传进万家”活动,发动群众参与文明创建。

多部门

开展联合整治形成有力震慑

“您好!您的电动车占道停放,请把车停放在划定的停车线内。”10月27日,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吉阳分局联合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第一、二、三行政执法支队及市交警支队等多部门,在商品街社区、港门村社区开展“创文”联合整治行动,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当天,市场整治组、学校周边整治组、交通秩序整治组、“门前三包”和“十乱”整治组等四个小组成员,“地毯式”开展整治违法行为行动,重点查处商品街社区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周边“十乱”问题,以及部分商家占道经营、不文明行为、电动车和共享单车乱停放等突出问题。

“商品街社区商业集中,人多车多,不按规定停放车辆现象较为突出。”吉阳分局相关带队人员介绍,对此,执法人员通过采取“教育劝导 温馨提示 拖车处罚”的组合方式,整治车辆乱停乱放,进一步规范道路秩序。据悉,此次活动出动人员200人,规范“门前三包”377家,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来源:海南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