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

1999年,新华社一外驻记者被北约轰炸而死,这其间有着怎样的因由呢?

在20世纪末的记忆中,有这么一件事是国人的心理创伤:

1999年5月7日23时45分(北京时间为5月8日6时45分),北约组织公然违背国际条例,向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投掷了五枚导弹。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1)

图|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顷刻之间,大使馆化为一片燃烧着熊熊烈火的废墟,3名工作人员当即牺牲,其他20多人身受轻重不一的创伤。

对于他们、他们的家人以及中国来说,这都是一场无妄之灾,给国人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心理创伤。

本文,就以当年事件中的一名受害者邵云环为视角,来看看这场无妄之灾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利益纠葛与人情冷暖吧。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2)

图|遇害者分别是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他的妻子朱颖(旧照)

邵云环是新华社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她与南斯拉夫有着莫大的渊源,自从 1975年加入新华社后,就一直从事着对南斯拉夫、巴尔干等地区问题的研究。

邵云环曾多次深入一线进行调研,为国人获取了诸多有时效、有深度、有意义的一手新闻。

1992年4月,南斯拉夫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和武装冲突,最终分裂成了七个独立政权: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黑山共和国、科索沃。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3)

图|南斯拉夫

这一分裂让原本就动荡不安的南斯拉夫地区顿时陷入了更加混乱的局面,各种外来势力纷纷或明或暗地进入其中,试图攫取大量的利益。

在这一关键的历史间隙,当时作为新华社驻南斯拉夫记者的邵云环,冒着生命危险,只带着简单的采访设备就前往了战火纷飞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采访。

她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了众多势力纷争,获得了大量详细真切的一手材料。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4)

图|邵云环(旧照)

大爱与智慧并存在邵云环的身上,对于南斯拉夫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她真的能够感同身受,并用自己的笔把那一幕幕都记录下来。

同时,对于那些利益的角逐者,她总是能以聪明的方式让他们的暴行大白于天下,为南斯拉夫人民的抗争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邵云环能有如此的成绩,与她多年的辛苦积累有很大的关系。自1975年进入新华社后,她就从事了好几年塞尔维亚文的翻译工作,其间多有涉及到塞尔维亚与南斯拉夫的种种纠葛。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5)

图|如今的新华社总部

1986年-1990年,新华社参编部就塞尔维亚文参考报道进行了选译和调研,正是因为这种种的积累,使得邵云环对于南斯拉夫的形势有着非常充分的认知。

新华社于1990年对她委以重任,派她前往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担任分社记者,进而亲眼见证南斯拉夫的剧变,以亲历者的视角为国人带来一篇篇详实有据的时效报道。

“充分的认识”,这五个字对应到南斯拉夫那就是无穷无尽的冲突与危险,邵云环明知有那样的可怕情境,可还是在组织有所需要,而自己又有能力之际,选择了义无反顾地冲向一线,真不愧是女中豪杰!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6)

图|贝尔格莱德

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这起事件发生在1999年,那时距离南斯拉夫解体已经7年。

而南斯拉夫解体又是在苏联解体(1991年12月)之后,联想起南斯拉夫的社会性质,即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隐约间一条脉络也就出现了。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多是资本主义,他们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长期与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相对抗。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7)

图|华沙条约组织(旧照)

1991年苏联解体,这意味着华约一下子失去了领头羊,北约自然迅速加大了对华约的侵蚀力度,这才很快导致了南斯拉夫的解体。

为了获取南斯拉夫各地区的利益,这些贪婪的利益者通过扶持、打压、利诱等种种手段,在南斯拉夫解体后的7大地区搞风搞雨,让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冲突很快便爆发开来。

尤其是科索沃和塞尔维亚的主权与资源之争,他们本来就有着种种纷争,北约便以此为突破口,向南斯拉夫发动了武装侵袭。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8)

图|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这里面要数美国的行为最可恨,他们打着自由、独立的旗号,派遣了大量的轰炸机在南斯拉夫地区肆意横行,企图通过强大的武装威慑,来逼迫南斯拉夫各国按照他们的预案行事。

这种情况自1992年初开始,随着时间的推进越发严重,中国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力量在其间多次进行干预,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收效并不好。

及至1999年3月,南斯拉夫的形势再度恶化,中国政府对此很是重视,一方面开始准备撤侨事宜,一方面仍在通过各种方式来缓和局势。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9)

图|邵云环生前照片(旧照)

当时南斯拉夫大多数的华人和华侨都疯狂地想要离开这个朝不保夕的地界,惶惶不可终日。

可却有这么一些人,镇定自若地逆流而行,从各个平安地区向这个不安之地奔赴,新华社优秀记者邵云环便是这些人中的一个。

3月中旬,南斯拉夫的空气里充满了紧张与滞涩,科索沃的地界里硝烟的味道已起,新华社在内部发布布告:希望派遣熟悉南斯拉夫情况的记者,去收集战地的第一手资料。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10)

图|科索沃

邵云环自1990年去到南斯拉夫开始,许多年来一直在从事关于此地的有关事务,担任过驻贝尔格莱德的分社记者、俄文室副主任等有关职务。

她对于科索沃以及南斯拉夫各国都有着很深的认识,以及临机应变、获取材料的丰富经验。

不论怎么来看,在当时的新华社内部,邵云环都是最佳的人选,可所有人都知道,此时赶往南斯拉夫极有可能会遭遇意想不到的恐怖事件,邵云环愿不愿意去才是根本!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11)

图|科索沃战争(旧照)

为此,社领导专门找到了邵云环,本打算提前给她做一些思想工作,让她能够打消这方面的顾虑前往战地。

可领导还没开口,邵云环便主动请缨前往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的首都)担任战地记者,领导当即同意并对她的决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承诺会尽一切力量为她提供相关帮助。

同事们得知此事后都为她感到十分忧心,但想劝她不要去似乎又不合适,一个个的都有些不知所措。邵云环笑了笑,淡淡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没什么,大不了一条命!”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12)

图|邵云环(前排右一)与同事的合照(旧照)

简单的话语背后所传达出来的决心与魄力,却能让很多男儿都感到汗颜。

这是一个心有大义、胸存壮志的奇女子,在和平时代的纷乱中,以一己柔弱之躯去直面生死,只是出于对职业的坚守和对祖国的热爱。

临行之前,领导和同事们带着不舍与担忧为邵云环送行,都纷纷真心诚挚地劝诫一二,可邵云环却表现地意气风发,一点都没有即将奔赴战地的忧色。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13)

图|波黑战争(旧照)

她还反而劝慰起众人:“我不怕,我有在波黑战争前线采访的经验,我会很好地完成任务,一定不辜负新华社对我的期望!”

“等你凯旋归来”,大伙如此向邵云环挥手作别,却不曾想,这竟成了他们对邵云环此生的最后一句话语。邵云环此次前去贝尔格莱德,等到再回来之时,只剩下了一捧骨灰……

邵云环来到南斯拉夫后便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了工作,作为战地记者的她,没有枪支弹药作为武器,唯一能用来战斗的就只有摄像机和录音笔等简单的器材。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14)

图|录音笔

如果情况再恶劣一些的话,大抵就只有笔和本子等原始工具了。可邵云环却屡屡克服困难,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为国内带去了海量的一线素材。

3月24日,这是邵云环发回国内的第一篇战地写实报道,名为《悲壮的贝尔格莱德》,用以记录北约对贝尔格莱德这座美好城市的恐怖行为。

文中,她曾怀着真切的情意,发表着对这个国家的感触:“春天本是一年中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春天来了,可是谁的心里都明白,战争已经逼近这个热爱和平的国家。”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15)

图|邵云环的手迹

这篇报道一经新华社刊登,很快便成为了当时的重磅新闻,被国内各大报刊纷纷转刊,甚至于连国外的一些媒体也把该报道作为重磅推出,其热度维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3月26日,按照事先约好的,邵云环前往联盟大厦,对南斯拉夫联盟副总理利利奇进行采访,可她刚刚走进联盟大厦的大门,就听到了防空警报刺耳的声音。

邵云环意识到,这肯定是北约来对联盟大厦进行轰炸了!想来也是,作为南斯拉夫联盟的办公地,这儿肯定早早就上了北约的黑名单,只是不曾想到,刚好是在这个点上。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16)

图|B-2远程轰炸机

那么,这次采访还有进行下去的必要吗?利利奇作为联盟副总理,他的安全关乎大局,会冒着危险履行采访约定吗?

经过一番考虑,邵云环还是决定进去看看,预约一次利利奇很不容易,如果错过这次机会,以后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到他呢。

邵云环在防空警报的警示下还是毅然决然地进入了联盟大厦,意外地发现利利奇竟然在约好的房间里等她呢,这让邵云环的心中很是惊讶和感动!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17)

图|坐落在贝尔格莱德新城区的前南斯拉夫联盟议会大厦

在利利奇随从的说明下,邵云环知道了这样一番真相:

防空警报响起后,所有人都急忙赶往了地下室躲避,利利奇想着与中国记者邵云环的约定,竟果断拒绝了手下的建议,坚持留在房间等待邵云环的来到。

利利奇宁愿冒着巨大危险也要履行与自己的约定,这让邵云环看到了对方的诚意,而自己刚才的决定,看来是做对了。

利利奇笑言:“我们在这里采访,炸弹随时有可能掉下来打断我们的谈话。”邵云环闻言也笑了,向对方恭敬致礼后,没有一点惧意地开始了采访。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18)

图|佐兰·利利奇(旧照)

在后来发布的报道中,邵云环称赞南斯拉夫联盟副总理利利奇临危不惧、勇气可嘉,对于自己进门后那一刻的抉择,却始终没有提过一个字。

在笔者看来,如果利利奇是临危不惧、勇气可嘉,那么邵云环同样也是如此的,甚至于比对方还要更加勇敢,毕竟对方肯定是有人员保护的,可邵云环却没有。

4月27日,邵云环再次发布了重磅报道《在血与火的所见所闻》,其间有这么一段:

“北约的700架飞机在上千次的轰炸中投下了6000吨炸药,南斯拉夫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000万人口深受其害。”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19)

图|邵云环(旧照)

“700”、“6000”、“10万”、“1000万”,这些数字的背后,是邵云环一次次的身赴险地。同时,也是南斯拉夫人民所承受的巨大灾难。

对此北约的解释可谓轻描淡写:“偏离了军事目标或不可避免的失误”。经过邵云环的报道,世界人民都知晓了北约的厚颜无耻,对于南斯拉夫所遭受的苦难深感悲痛,对于北约那些利益所得者痛恨不已。

时间来到了5月,北约的轰炸力度持续加大,贝尔格莱德的电力系统很快便全部崩溃,人们的基本生活出现了巨大问题,整个城市都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人们十分恐慌。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20)

图|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旧照)

身处其间的邵云环仍旧镇定自若地按照需求去采集一手素材,回去后进行整理并撰文。

说着容易,可要真想在战地完成这些事,除了要冒着巨大的危险外,还需要每天花费大量精力,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保证时效性。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邵云环在来到贝尔格莱德后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有时候甚至要赶一整个通宵!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21)

图|工作中的邵云环(旧照)

她所展露出来的勇气与拼劲是许多男子都无法企及的,似乎只有这样,她才能稍稍平复心中的块垒。

自从再次抵达这座城市,她便被这座城市所遭遇的灾难所深深震撼,她虽出生在一个和平国的度,但以前也了解过一些战争,可北约在这座城市所造下的孽仍让她心中悲愤异常、痛楚难耐!

怀着种种复杂的心情,在沉闷淤塞的气氛下拼命工作,邵云环唯一害怕的,就是她辛辛苦苦写好的成果最终无法按时传回国内。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22)

图|携带导弹的美军飞机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时效性太重要了,邵云环深深明白这一点,她能做的只有尽自己所能,把时效性做到更佳。可邵云环没有想到的是,一场灾难正在悄然酝酿……

当地5月7日夜间,北约再次出动了轰炸机,他们这次选择的目标很特殊,不是贝尔格莱德的其他地方,而是樱桃花路3号,即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而令人悲痛的是,邵云环此时正在其中工作。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23)

图|炸弹投向部分图解

北约轰炸机向大使馆发射了5枚导弹,分别射向工作人员的宿舍、办公区域、客房、地下室以及大使馆官邸。

从这些目标的选择来看,北约明显是有着充分的准备的,他们的目的就是想把大使馆直接给夷为平地。

事后,中国指责这是美国蓄意行事,是对中国反对北约炸毁联盟的报复。美国方面却给出了这样一个“开玩笑式”的解释:北约对目标点进行轰炸时,使用的是一份过期的美国中情局地图,炸到中国大使馆纯属失误。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24)

图|被轰炸后的大使馆(旧照)

在他们的解释中,本来的目标是南斯拉夫的军事总指挥部,然而这个目标距离中国大使馆只有180米的距离,且两座建筑的规模与形状没有太大区别。

这样的解释纯粹是在糊弄小孩子,中方对此并不买账,仍旧向美国进行强烈谴责,同时在国内外的民间也自发出现了众多反抗活动。

一时间美国在国际上人人喊打,北约在南斯拉夫的肆意妄为,这才开始有所收束。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25)

图|中国群众组织的抗议游行队伍(旧照)

回到大使馆被炸当时,邵云环正在办公桌上整理她从尼什搜集来的新闻素材,随着五枚导弹轰然落下,她一下便失去了踪影。

据同事郑坚(事后赶赴当地的新华社代表)讲述:“根据现场情况分析,使馆被轰炸时她仍在紧张工作并准备向总社发稿。”

救援人员赶到现场的时候,看到邵云环已然是血肉模糊,失去了呼吸,并且她还穿着当天外出采访穿的衣服。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26)

图|新华社记者邵云环被救援人员从二楼抬出(旧照)

整个办公室里被炸得一塌糊涂,电脑主机、键盘等一并被毁,办公桌也成了碎件,唯独一本《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汉语词典》还算完好。

邵云环惨死在大使馆的消息传回国内,同事们都悲痛不已,新闻编辑部的郑坚代表新华社立马以最快的速度向贝尔格莱德奔赴,可当他来到大使馆所在的樱桃花路3号时,看到的只有一片废墟。

当时,邵云环在办公室,这儿所遭受的摧毁力度相较于宿舍楼还好一些,针对宿舍楼区域的那枚导弹,是5枚里威力最大的。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27)

图|北约轰炸中国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报道

这是因为当时正值午夜,按照常理大伙应该都在宿舍睡觉,而事实上邵云环与丈夫所在的宿舍也确实被炸得很是彻底。

“如果当时她在睡觉,我们可能连她人都见不到了”,这是郑坚向同事们的一句诚恳讲述。

邵云环虽然避免了粉身碎骨的下场,可遗体也有多处受创,是真的血肉模糊,遗体被停放在陆军医院,郑坚等人前去的时候,几乎都无法认出这是与他们相处了十多年的邵云环。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28)

图|邵云环(旧照)

为了让邵云环火葬前体面些,郑坚等人跑遍了贝尔格莱德才为她搞来了一套绿色西装。说来,1990年邵云环第一次来贝尔格莱德时穿的便是绿色西装,如此也算是一个轮回了!

邵云环一直都很喜欢绿色,在她眼里绿色代表着希望与生命,她生前经常在植树节的时候带着儿子曹磊种下几棵树,说这是代表着绿色的传承。

邵云环之死传回国内,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巨大重视,国家领导专门去新华社进行了吊唁,同时授予了她“革命烈士”“人民的好记者”等光荣称号。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29)

图|邵云环烈士纪念碑

邵云环的牺牲是新华社的损失,也是国人的损失,更是他的丈夫与儿子无法承受的痛!邵云环的丈夫名叫曹荣飞,他也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工作,是大使馆的一等秘书。

轰炸当时他也在大使馆内,同样受到了轰炸残骸的波及,两只眼睛受损严重。

由于北约轰炸机是在夜间来临的,大伙根本来不及反应,曹荣飞也是一样,一刹那后想要再与妻子联系却已经无法办到,以至于他是在很久之后才得知妻子的死讯的。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30)

图|受伤的曹荣飞(旧照)

众人因为他两只眼睛受伤,担心他知道噩耗后流泪,会影响到眼睛的恢复,便一直苦苦地隐瞒着。

直到他伤情稳定,视力恢复到一定程度后,新华社的领导这才对他说明了真相,一瞬间,这位同样经受了轰炸洗礼的英雄,感到万念俱灰。

愣怔许久之后,他声嘶力竭地嚎啕大哭起来,真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好一阵后,他的心情才稍稍平复,小声呢喃道:“我早有预感,我早有预感……”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31)

图|曹荣飞与邵云环(旧照)

重复的一句“早有预感”,在悲剧发生后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可对于曹荣飞和已逝的邵云环来说,他们对此是有所预料的,可是为了祖国的需要,还是义无反顾地留在了战地。

这种忠义果敢、献身于国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与学习。

曹荣飞与邵云环的儿子名叫曹磊,在父母惨遭横祸的时候,他虽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在读学生,当时却正在南斯拉夫地区进行交流学习。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32)

图|布加勒斯特

初时他与母亲一道住在贝尔格莱德,可随着局势越发危急,他便与其他当地学生一块被遣散到了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首都)。

在得知了母亲身亡、父亲重伤的消息后,他因为战时封锁无法赶赴贝尔格莱德,一直到二十多天后才在有关力量的帮助下见到了父亲。那一刻,这对失去了至亲的父子抱头痛哭。

在曹磊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幕许久之前的场景,当时一家人在国内郊游,母亲微笑着挖野菜,父亲给他讲着天南海北的风土人情,而今,一切都已无法重来。

(邵云环在北约轰炸中牺牲)(33)

图|邵云环一家(旧照)

时间会治愈一切,可有些东西却无法忘却。在曹荣飞心里,妻子一直都还活着,他余生能做的就是继续为国工作,同时守护他们之间的爱情,此后他便一直没有再娶。

在曹磊心里,母亲一直陪伴着自己,回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后,他更加努力地学习,追随着母亲以前的脚步,失去母亲12年后,曹磊从意气风发的青少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让我们向勇往无前,忠贞为国的邵云环烈士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