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黄氏四大名人(古代揭阳黄氏名人)

揭阳黄氏四大名人(古代揭阳黄氏名人)(1)

黄仁华

黄仁华,号德庵,明代揭阳县蓝田都(今东兴街道)玉浦村人。少时同兄长仁育秉家训,敦孝悌,以仁以德而长,以孝以义而壮志。洪武二年(1369)举家从官溪都玉溪村迁衍蓝田都尖浦村。洪武三年(1370)被举荐为“贤良”,他谦逊推辞不受。洪武六年(1373)再次被举荐为“贤良”,知县唐宗义闻之,尊为楷模,乃荐为“贤良方正”,并赠“德庵”美号。洪武十一年(1378)朝廷诏封他为迪功郎,实授广西梧州府博白县县丞。其时乡人赞颂他“为人方正且孝悌,温友乐田抱不平。扶弱压强侠心广,尊老惜幼睦如亲。杂乱姓氏尊为长,视吾手足同胞情。童少壮老皆佩服,三六连举广西行”。任职博白县丞时:兴学于城,观稼于乡;抑豪强,恤贫困;平冤狱,释无辜;复筑城以护县治,疏圳以利舟楫。诸政俱举,民赖以苏,域赖以治,万民额手相庆。他勤于德政,清廉爱民风范,铸为循吏典范。洪武十五年(1382)在一次清剿贼匪时壮烈殉职,归葬揭阳黄岐山石鼓岭。家乡建造有祠堂以纪念,祠、墓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源禄

黄源禄,字清白,明代揭阳县梅冈都蟠厝洋(今曲溪蟠龙村)人。永乐十二年(1414)与其弟黄源寿同中彭森榜举人,历任福建省同安县(今属夏门市)教谕、知县。在抗击倭寇中殉职,卒后其墓建造在蟠龙村,今尤存。

黄源寿

黄源寿,明代揭阳县梅冈都蟠厝洋(今曲溪蟠龙村)人。永乐十二年(1414)与其兄黄源禄同中彭森榜举人,曾任四川省罗江县(今属德阳)训导。致仕后,在广西中式的揭阳籍举人刘阳接其任。由于连续两任主教都系揭阳人,故揭阳人对罗江县的教育有着深刻的历史影响。卒后其墓建造于揭阳北山狮地。

黄 修

黄修,明代揭阳县桃山都(今地都镇)人。永乐十五年(1417)考中丁酉科金诚榜举人,曾任福建省莆田县主簿。

黄 郁

黄郁,明代揭阳县官溪都(今仙桥街道)高湖村人。永乐二十一年(1423)登贡生,曾任江西省兴国县知县。

黄 聪

黄聪,明代揭阳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贡生,曾任成都府经历。

黄 槃

黄槃,明代揭阳县人。例仕,历任武精卫经历、郁林州州判。

黄天柏

黄天柏,明代揭阳县人。嘉靖十六年(1537)登贡生,曾任衡州府教授。

黄国芳

黄国芳,明代揭阳县渔湖都人。隆庆五年(1571)登贡生,任训导。

黄 钿

黄钿,字汝整,号季泉,明代揭阳县桃山都(今登岗镇)溪边村人,黄锐之弟。万历九年(1581)登贡生,授南直隶湖县训导。

黄 鐩

黄鐩,字汝鉴,号少苍,明代揭阳县桃山都(今登岗镇)溪边村人,黄国卿之子。万历十二年(1584) 登贡生,授福建永安县训导,后擢升王官。为官刚正不阿,清廉不荀,立会课士,捐俸济贫,两署县篆,刑清讼简,深得民心。离任时士民立"永怀碑"于县城学宫前,以系去思。

黄 钊

黄钊,字汝见,号清源,明代揭阳县桃山都(今登岗镇)溪边村人,黄国卿之三子。曾任浙江台州通判,祀名宦祠。

黄履谦

黄履谦,明代揭阳县在城人。万历十二年(1584)登贡生,曾任益州府教授。

黄 昊

黄昊,明代揭阳县在城人。万历十六年(1588)登贡生,曾任琼州(今海南)府教授。

黄衍熙

黄衍熙,明代揭阳县蓝田都人。天启二年(1622)登贡生,曾任杭州府训导。

黄 甲

黄甲,明末清初揭阳县霖田都人。曾任刘公显领导的九军大将,参加攻占揭阳县城和两攻潮州府城。

黄振霄

黄振霄,清代揭阳县官溪都(今仙桥街道)高美田东村人。乾隆元年(1736)登贡生,曾任新安县训导。

黄天眷

黄天眷,清代揭阳县渔湖都人。乾隆十五年(1750)登贡生,任新宁县训导,后升府学教授。品行端正,学问深邃。任上有实绩贡献,深得当地民众拥戴。

黄奋飞

黄奋飞,清代揭阳县在城人。乾隆十九年(1754)贡生,曾任三水县训导。其品行端正,学问深邃,凡与其一起学习者大多能取得相当成就,当地士子争当其弟子。享寿82岁。

黄昆冈

黄昆冈,清代揭阳县蓝田都人。青年时投身军旅,以英勇善战扬名,咸丰年间累官宁波营游击加副将衔。

黄文芳

黄文芳,清代揭阳县桃山都(今地都镇)人。贡生、例仕,曾任琼山训导。

黄文秸

黄文秸,清代揭阳县桃山都(今地都镇)人。贡生、例仕,曾任广州府教谕。

黄新春

黄新春,清代揭阳县蓝田都(今玉湖镇)观音山村人。青年时投军,转战粤桂两地,累官广西浔州营副将,获赏花翎锋勇巴图鲁封号。

黄源兴

黄源兴,清代揭阳县蓝田都(今玉湖镇)马料堂村人。行伍出身,曾任江西某营都司。

黄宗生

黄宗生,明代揭阳县人。因时未举办科考,乃举“贤良”任龙溪县丞。

黄德振

黄德振,明代揭阳县人。有学问,因时未举办科考,乃举“贤良”任工部主事。

黄坦斋

黄坦斋,明代揭阳县蓝田都(今东兴街道)玉浦村人。因时未举办科考,乃举“贤良方正”任江西省三河县知县。任上政绩显著,赢得当地民众赞颂,深受百姓拥戴,屡获朝廷表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