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版宁阳县地方志(明清时期宁阳县志8次编修史话)
图1 宁山遗迹
国不可无史,邑不可无志。国即国家,邑就是县。意思是说,国家不能没有史书,县不能没有县志,县志就是一个县的史书。我国最早的志书是《尚书·禹贡》和《周礼·职方》,为志地之书,即地理书。两汉时期又有了《地理郡国志》,唐代又有了《括地志》。唐朝以前各县还没有专门的县志。唐朝以后,专门的县志才开始出现,传世的有宋代高似孙的《剡録》,常棠的《澉水志》,此外就不多见了。经过元代到明代,县志逐渐增多,不仅记录一县的地理,还记录该县的事与人,其中又增加了图表和传记,从体例上看,大致具备了国史的特点。
宁阳历史悠久,早在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境内就具备了人类繁衍生息的条件。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在这片土地上从事生产活动。五帝时期,黄帝之子少昊(也作少皞),邑穷桑,都曲阜。宁阳自古与曲阜毗邻,县境属少昊之墟。夏、商时期,宁阳属徐州。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弟公旦于曲阜,曰鲁”,宁阳全境属鲁国。西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于宁山之南置县,山南为阳,故曰宁阳,属泰山郡。
宁阳县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明代以前,宁阳旧志无可考,可以说明代以前,宁阳县没有专门的完备的县志。
图2 宁阳疆域境至图 载咸丰版、光绪版县志
元代县尹韩珪曾著有宁阳《历代沿革记》,也仅仅是宁阳的历史沿革情况,还算不上真正的县志。
宁阳修志始于明万历初年,知县李贞根据宁阳人进士王正容稿本订正刊印,这是本县县志的开篇之作。可惜的是,这个稿本的县志已经无存。
万历三十四年,知县徐汝冀在万历初年县志的基础上重加编辑,最终却毁于兵火,导致书稿荡然无存。因此,明代两次编修的《宁阳县志》至今很难见到,其内容、体例、结构、文风等等,后人都看不到了。据说如今有三五残卷存于国家图书馆,本县尚未有人去亲自查阅过。虽然如此,明代编修县志开了宁阳修志先河,其史料对于研究宁阳古代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后世修志起到了模范作用。
清康熙年间,文治昌隆,宪章明备。康熙十一年(1672年),诏告天下郡邑,各修志乘,以充实国家史书储藏。这就意味着朝廷倡导在全国范围内编修志书,于是各地修志蔚然成风。宁阳知县刘兴汉主持修志,从散落的残编断简中广泛搜罗,悉心整理校勘,编辑成书,分装四册,名为《宁阳县志》。这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宁阳全志,对全面研究宁阳历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知县李温皋复修县志,对前志析疑取信,规模体例上因袭前志的八卷四册,增补内容不多,影响不及前志,其志存少。
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知县李梦雷重修县志,从此之后,又经过一百多年,人事变迁,日新月异,遗文故牒渐渐湮没,历任知县大都想重修县志,却一直未果。
图3 宁阳城池廨宇图
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陈纪勋任宁阳知县,检阅刘兴汉、李梦雷两任知县编修的县志,发现不少阙略,且感觉新事可记录者很多,便与周星巖、刘蓬山两位孝廉筹划编修县志。请乞养东归(退休还家归养)的黄石琴(黄恩彤),担任总纂参与编修县志。黄石琴慨然应允。于是,知县陈纪勋组织本县硕士、宿儒,征文考献,广采咨询,参考官书史料、碑刻文字、故老传闻,分门别类,详加校订,从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正月到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五月,历时五百余天,编修成书,分为二十四卷,于次年刊行出版。这就是咸丰版《宁阳县志》。这是宁阳方志编修史上的一次飞跃,该志堪称宁阳旧志之首,也是山东地方志中的精品佳作。后因庚申之变,这部咸丰版《宁阳县志》版籍毁于战火。
图4 光绪十三年《宁阳续志》
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翼城人高陞荣任宁阳知县期间,发现宁阳时和岁稔,物产丰饶,读书人崇尚读书、习礼;农人勤于耕种,子弟少有纨绔习气,父老乡亲崇尚节俭,质朴敦厚,大有古代遗风,特别高兴。上任之后,高知县勤于公务,凡地方所应当兴办者,如汶堤、官廨、书院、社仓等等,都一一经理督办,皆有所成。又想到县志为地方文献,攸关考治,昭示法戒,不可轻视,便以咸丰版《宁阳县志》为蓝本,重修县志,仍由黄恩彤任总纂,编订了疆域、星野、山川、官师、建置、秩祀、里社、田赋、学校、选举等各个门类。全书24卷,36万字。
光绪十三年(1887),陈文顕任宁阳知县期间,对《宁阳县志》进行续修,根据前志所列门类,按其体例,有所续增。由本县缙绅黄攸岑总负责,周朴园教习、宁笠生学博诸君子,乐于参与。广为搜罗残编断籍,加以考订,荟萃成编。“昔贤往哲、旧德轶闻”,全都记载,乃至兵火期间涌现出的毅夫烈妇、畸人杰士,或临难捐躯者,遇贼殉节者,也都详细核查事实,记入县志,以传后世。经大家通力协作,用时四个月而完稿付梓。
县志是地方重要史志文献,历任宁阳知县都十分重视,倾注大量精力,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编修。县志的编修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涉及到一县的历史沿革、建置、疆域、物产、经济、政治、文化、风俗、人事等等诸多方面,无论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还是当下的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建设等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宁阳县志》修纂历史脉络:
元代,县尹韩珪著《历代沿革记》。
明万历初年,知县李贞就邑人进士王正容稿本订正编修县志,是为宁阳有县志之始。
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知县徐汝冀重修县志,毁于兵燹,书具不存。
康熙十一年,即公元1672年,宁阳知县刘兴汉主持,作序。后称之为初修。
康熙四十一年,即公元1702年,宁阳县知县李温皋主持,因袭前志的八卷四册。称次修。
乾隆八年,即公元1743年,宁阳知县李梦雷主持,作序。称为三修。
咸丰元年,即公元1851年,宁阳知县陈纪勋主持,作序。
光绪五年,即公元1879年,宁阳知县高陞荣主持,作序。称为续修。
光绪十三年,即公元1887年,宁阳知县陈文顕主持,高陞荣作序。称续修重刊。
————
(参考文献:光绪十三年版《宁阳续志》;《宁阳历史文化大观》,宁阳县党史史志办公室编,中国文化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