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嫦娥奔月的传说 嫦娥奔月的故事和文物
在我国的传说中,嫦娥奔月是最为动人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嫦娥奔月”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美好一章,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嫦娥奔月传说的中秋节。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一起聊聊有关嫦娥奔月、中秋节的故事。
一、嫦娥奔月和女性、中秋节、月饼的关系
1、嫦娥奔月和女性的关系。中秋八月十五与上元节(正月十五)、中元节(七月十五)都是民间妇女的节日。古朴的民俗认为万物有灵,男女,阴阳,太阳属刚,也就喻为男人;月亮属阴,也就喻为女人,自然月宫上住的是女神,来与“太阳神”相呼应,也就有了“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嫦娥成了月亮的化身,女性的福音,八月十五女性拜月,嫦娥会赐予女性美貌、智慧、爱情与家庭以及得子的幸福。
2、八月十五为什么是中秋节。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
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
3、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嫦娥到了月宫后,异常思念丈夫,而后羿也日思夜想,期望能再见到妻子。一天,一位仙人向后羿指点了方法: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用面粉作丸,团成如圆月的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嫦娥的名字,三更时分,嫦娥就可以回家团聚。后羿照做,果然见到了从月亮中飞来的嫦娥,夫妻重圆。这种面粉做出的圆团后来就演变成了各式月饼。
二、嫦娥奔月传说的来源
嫦娥奔月: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一般地,人们认为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主持编写的《淮南子》最早记录了嫦娥的故事。南北朝时期的谢庄在《月赋》里说:“《淮南子》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常娥窃而奔月。”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摘了《淮南子》里的这句话。很显然,公认的说法是嫦娥最早出现在《淮南子》中。
但《淮南子》引嫦娥进来,是要用她的故事说道理的:“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看来,《淮南子》也还不是嫦娥的发明处。
那么嫦娥故事的最初版权是谁的呢?答案是商代的著作《归藏》。
秦代王家台秦简《归藏》,于1993年3月在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中出土。王家台15号秦墓出土竹简,“其中关于易占的竹简164支,未编号的残简230支,共计394支,总计4000余字。”《易占》其中的《归妹》卦辞为:昔者恒我(姮娥)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奔)月。将往,而枚占于有黄。
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中说嫦娥是后羿之妻。汉代人避当时皇帝刘恒的讳,恒我(姮娥)之后名字改为嫦娥。
如此说来,嫦娥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时间,至少已经有四千多年了。
三、嫦娥奔月的通行版本
通行版源于《淮南子·外八篇》的故事。很久以前,羿到山中狩猎的时候,在一棵月桂树下遇到嫦娥,二人便以月桂树为媒,结为夫妻。帝尧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烧焦了庄稼,烤死了草木,人民没了食物。同时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也开始危害百姓。于是帝尧命令羿将凿齿处死在畴华之野,将九婴诛杀于凶水之上,将大风战败于青邱之泽,射九日,杀死猰貐,将修蛇斩于洞庭,在桑林逮住封豨。万民欢喜,拥戴尧为天子。
后来,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嫦娥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滞留在月亮上的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羿听说嫦娥奔月之后,痛不欲生。仰望夜空呼唤爱妻,他惊奇地发现,月亮格外皎洁明亮,有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就让人在院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眷恋着嫦娥。人们听说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也因此而形成。
四、嫦娥奔月的其它版本,见证了女性追求独立和智慧伟大的人格
1、嫦娥弃夫奔月版本——追求自由。嫦娥知道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了不死之药,就生了服药成仙之心。有一天,就趁着大羿不注意,偷吃了不死药,然后就飞到月宫。
“弃”字的感情色彩是很强烈的,它伴随着人的主观意愿。这个观点是说:嫦娥不满现实生活,于是吞服不死之药,决绝地抛弃丈夫,独自奔月。
有学者说,这表明了在父权制和父权制确立起来之后,女性对男性的勇敢背叛和大胆反抗。
在封建伦常的禁锢之下,人们认为嫦娥奔月是不道德的悖逆行为,为了报复她的不忠行为,于是将她丑化,让她变成一只丑“蛤蟆”,在月宫中捣药。
2、后羿主动赠送版本——男人二心。据古籍《墉城集仙录》记载:“吴姮娥,羿妻也,羿司射卫黄帝之宫,入宫得琼药之丹以与姮娥,服,飞入月宫,为月中之官。
唐代杜光庭所作女仙传记《墉城集仙录》记载:“羿司射卫黄帝之宫,入宫得琼蕊之丹,以与姮娥,服,飞入月宫,为月中之官。”后羿是黄帝的侍卫,他得到仙药,于是把药给了妻子,妻子服药之后就飞入月宫,主管月宫事务。
问题来了,后羿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妻子送上天呢?难道是给自己的妻子安排工作?
3、后羿不忠版本——惩罚丈夫。关于嫦娥独自奔月,还有一条劲爆的新闻。屈原在《天问》中说,后羿杀了河伯,并且霸占了河伯的妻子。后羿的婚内出轨,让嫦娥极为恼火,她一气之下吞下不死之药,离家出走,飞到月宫之上。
4、奔月求子版本——繁衍后代。生殖神月亮对生育子嗣有着强大的控制权,月亮能给妇女传感生育能力。嫦娥奔月可以理解为:对着月踊跳、奔逐,以缩短“我”与月亮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生育子嗣的目的。嫦娥奔月的行为,事实上是一种祈子的巫术仪式行为。
在古代神话和古代社会中,求子是关乎妇女的事。既然如此,后羿就不可能“奔月”了。
5、嫦娥拯救黎民版——爱国爱民。羿是远古时期有穷国的国王,力大无穷,勇武善射,但性格暴戾,滥施苛政,弄得民不聊生。羿想长生不老,他于是从王母娘娘那里拿来了可以成仙得道的灵药。
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得知此事,为使百姓免受羿长期的残暴统治,就偷偷把仙药吃了,化作仙女飘向月宫,成了月宫中的神女。
五、嫦娥奔月和中秋节的相关文物
汉墓画像——石嫦娥奔月图
1、汉墓画像石《嫦娥奔月》。汉画像石嫦娥奔月图,于1964年出土于南阳市小西关汉墓,现存南阳汉画馆。原汉画像石中一女子人首蛇身,面部表情兴奋欢快,面向月轮作飞升状。周围有众星云气妆点缭绕。画的左边有一圆月,月内有蟾蜍。应合了南阳人张衡著《灵宪》一书云“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1999年3月16日,中国邮票总公司发行了《汉画像石》邮票,全套六枚,展示了全国五个地区的汉画像石,其中第六枚就是选择了南阳汉画像石中精品之一的“嫦娥奔月”。
唐玄宗画像和唐朝月宫镜
2、唐朝的月宫镜。中秋节的形成,唐玄宗是关键人物。唐开元十七年,唐玄宗将自己诞生之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唐会要》卷二九)。这是唐代最重要的大节,举国欢庆。庆典上,唐玄宗要向四品以上的官员赐金镜,群臣献寿,也要进奉宝镜。这些镜子被称为“千秋镜”。
“月宫镜”就是千秋镜的一种,纹饰上或有明显的月轮图案,或刻画桂树、嫦娥、蟾蜍、玉兔等月宫神话元素。上图所展示的唐月宫镜的典型造型,为八出菱花形,背缘流云环绕,中心是一株桂树,左侧为玉兔、蟾蜍,右侧为衣带飘舞的嫦娥。
整个图案以桂树为钮,造型别致;镜钮右侧为嫦娥飞天,帔纱飘舞,右手执灵芝,将仙女轻盈洒脱的场景瞬间,把握得恰到好处;镜钮左侧上为玉兔杵臼,下乃金蟾曼舞。边缘纹饰区则为朵朵祥云。整体画面表现的月宫生活情景,诗云“袤女俪经星,嫦娥栖飞月”即此。
唐代以嫦娥、玉兔为题材的月宫镜极为流行,这反映了唐朝道教文化的盛行。上自天子下到百姓,整个社会都对炼丹服药、羽化升仙的法术极为热衷,广为流传的叶道士领唐玄宗游月宫,归而传《霓裳羽衣曲》的故事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此镜人物形象生动,构图活泼,格调优雅,布局巧妙。这种装饰纹样静逸空灵,把神话传说推到了童话的审美境界,在超脱之处见童趣、童真、童心,稚拙中富有诗意,显示出工匠们高超的艺术设计水平。
今人不见古时月,嫦娥孤栖与谁邻。
清雍正画像和“八月赏月”
3、《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中的八月赏月。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雍正十二月行乐图》,是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创作的绢本设色画,这是一组表现雍正皇帝日常生活的作品,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的顺序排列,画中表现的是雍正与其子女在圆明园内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同时也表现了一年中十二个月的不同节令风俗。
其中“八月赏月”这一图景展现出浓厚的中秋节气氛,对应圆明园四十景之澡身浴德。
澡身浴德是一组以儒家的修身养德思想为意境的景观。它主要由三组建筑组成:以澄渊榭为主的一组三幢临水建筑,澄渊榭北面的望瀛洲,以及再向北土山包围中的深柳读书堂。望瀛洲在澄渊榭北面,是一个建筑在高台上的方亭,用来眺望福海景观。
上图是三希堂,清朝乾隆皇帝书房,位于北京故宫养心殿西暖阁内
六、乾隆“三希堂”精品《中秋帖》的精彩传奇故事1、乾隆“三希堂”和三件稀世珍宝之一的《中秋帖》。北京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的西暖阁,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书房———“三希堂”。这位颇为嗜好书法的皇帝所书写的“三希堂”匾额,至今还悬挂在墙上。匾额两侧“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的对联,也保持着当年的原貌。
所谓“三希”,其实有很多种解释。最出名的有两种:一是说“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是皇帝在勉励自己。另一种是指这里藏着三件稀世珍宝,即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軕的《伯远帖》以及王献之的《中秋帖》。
《中秋帖》共3行22个字,内容为:“中秋不復不得相還褢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没有落款。(“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中秋帖》颇受清代乾隆皇帝的喜爱,被认为是晋代王献之“一笔书”的代表作,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呈现出雄姿英发的爽朗之气,历来评价甚高。
而事实上,创立草书“一笔书”也是王献之对书法发展的一大贡献。其将张芝的章草和其父王羲之的草书又向前推进一层,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并在书法史上扬名。
因此,这件《中秋帖》为乾隆皇帝视若珍宝,法帖正文右上角的御题签赫然标有“晉王獻之中秋帖”。
尽管如此,关于这件法帖的争论和谜团却从未因乾隆皇帝的重视而停止过,而且愈演愈烈。首先是断句:“中秋不復不得相還褢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这22个字,似乎是被截断之语,抑或语焉不详,如何断句依然成迷。
其次是关于书写材料。后世有专家质疑,该帖所用竹料纸,约到北宋时方才出现,从行笔判断,书写时也用的是无心笔,并非晋朝惯常使用的有心硬笔。清吴升《大观录》甚至说:“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而当代研究者则有人推测,其为宋人所临,很可能是米芾。
关于艺术品传世溯源的争论,古往今来,从未停歇。这或许也是艺术品得以为人所重的原因。先不论其来源如何,《中秋帖》的艺术性毋庸置疑。其传承流转之过程,也为其增加了神秘色彩。
上图是《中秋帖》,传为晋王献之书,纸本,手卷,纵27厘米,横11.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中秋帖》收藏散落回归的曲折路径。关于《中秋帖》的鉴藏和传世,还有颇多曲折的故事。此帖卷后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题跋,其中附乾隆皇帝、丁观鹏绘画各一段。卷前后及隔水钤有宋“宣和”内府、南宋内府,明项元汴、吴廷,清内府等鉴藏印。足可见此帖曾经宋代宣和、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
民国时,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被当时的古玩收藏大家郭葆昌先生拥有。在郭葆昌的书法藏品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王珣的《伯远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
1948年,郭葆昌的儿子郭昭俊把《中秋帖》和《伯远帖》带到台湾,但却没有顺利卖出去,当时急需用钱的郭昭俊只好转到香港,将这两幅宝帖抵押给一家英国银行,期限就定在1951年年底。
眼看期限将至,焦虑不安却又无可奈何的郭昭俊无计可施。这家英国银行也早就盯着这两幅宝帖,他们在催郭昭俊还款的同时,又诱惑他将宝帖卖给银行以解燃眉之急。
此时,远在2000公里之外的北京,一份关于抢救收购国宝“三希”宝帖的报告被十万火急地送进了中南海。
这其中的缘由要从一个人说起。此人正是当时广东省银行香港分行的经理徐伯郊,徐家与郭家可称得上为世交朋友。他深知这两件国宝的价值,要是卖给了外国人,那可真是千古遗恨。
于是,徐伯郊在力劝郭昭俊的同时,迅速将此事告知其父——时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徐森玉,并辗转通知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很快又报告了周恩来总理。
1950年11月5日,周总理指示“同意购回《中秋帖》及《伯远帖》”。为了确保国宝真实可靠,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王冶秋同马衡、徐森玉等人亲往鉴宝,鉴定地点被特意安排在澳门。经过鉴定,其为真迹无疑,两件稀世国宝终于以当时的天价35万元重金回归了祖国。
自此,《中秋帖》和《伯远帖》又回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七、30年前我的第一个海外中秋节
30年前,1989年5月12日,我东渡日本留学,很快迎来了第一个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
那天是9月14日星期四,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远离父母和家乡,独自一人在日本东京,依旧是上课和打工,晚上11点从东京新宿西口的“豪华饭店”工作结束后,乘坐山手线回到住处,一个人看看天空,才知道日本的月亮也是很圆的。
很想和父母家人聊聊,可是没有办法做到。当时,父亲因身体不适,在母亲、弟弟陪同照顾下,正在上海住院动手术,扬州的家有两只猫咪留守。一家人只能分守三地,望着天空的月亮,心中团圆。
很快,今年的中秋节9月13日马上就要到了,这是我的儿子今年8月13日离开我们,去海外留学就读研究生,迎来的第一个中秋节。
那天我和夫人在北京首都机场送别儿子时,性格坚强的夫人在儿子进入海关的瞬间,泪流满面,哽咽说着“他一个人走啦”。
上图是送行当晚朋友圈的留言,儿子:“酒剑随马,他乡异客。白衣不见,桃花如昨。告辞!”夫人:“重重的行囊,带走我世界。远走他乡,追逐梦想。”
好在如今的通讯技术先进,我的夫人和儿子每天都视频或语音,儿子在他妈远程指导下,学会了做菜(见图:红烧黄鱼),能够独立生活。儿子,我们为你点赞!
红烧黄鱼
儿子,中秋节时,我们等着和你视频通话,让你看看北京天空的月亮。祝你中秋节快乐!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祝大家年年有“鱼”!
#聊聊神话传奇那些事,现金流量等你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