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

再一次回眸,跟随一个美国人的镜头再次回到76年前的通州城外的小乡村,感受那些已经逝去的人和风景,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1)

村口景象

这是小村落的村道入口,从这里可以看到通州的城墙,说明它和通州城近在咫尺。图中的两名男子驾着两头驴子刚从地里干完农活回来。另一个提着筐子的人显然是进城购物了。

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2)

俯瞰村舍

从屋顶上看周围的村舍,一个院落紧挨着一个院落,每一户人家都有土坯的围墙和门楼,院落里都垒砌有成排的猪圈,一名妇女手里拎着棍子正打算将猪赶回猪圈。

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3)

喂猪

猪圈里是两头尚处于幼年的黑猪,身上长着很长的毛,等年岁再大一些,这些柔弱的细毛便会变成坚硬的猪鬃。男子拿着勺子正在投食,眼睛里充满了希望。

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4)

农家院落

这是喂猪男子的家,一套标准的四合院,朝南的三间正房,一个小孩子透过窗户向外张望。左右是两间东西厢房。院子不大,摆放着各种农具,板条桌上的箩筐里晾晒着芥菜疙瘩,绳子上挂着过冬的棉被。

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5)

庭院一角

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这户人家对生活和劳动的认真程度,尽管只是一个存放柳条的架子,却被扎得四四方方、有模有样。架子边上有一大一小两个石头物件,一个是压场用的石磙,一个是播种后用来压平地面的砘子。

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6)

另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的院落只有住房和一侧的偏房,从主房破烂的门扇看,经济条件不怎么好,院子里比较空。有意思的是,在大门口处, 有一个照壁,起到美化院落的作用,在照壁墙后,堆放着一些树枝柴草。

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7)

聚众聊天

每天,大家总要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聚集起来,席地而坐,谈论着一些刚刚见到的新鲜事或者家长里短。而勤劳的妇人在一旁推动沉重的石碾子加工粮食,她们似乎永远在忙碌着。

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8)

老哥们聚会

这些都是村里的老人,大家正围着小炕桌吃席,菜品不多,却其乐融融。正对面的老人是个兔唇,放到现在是一个小手术就能解决的问题,但在从前却伴随了他一生。最右侧的老人脑后还留着一绺头发,应该是长辫子的遗风吧。

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9)

脱土坯

这是一对新婚不久的小夫妻,正在齐心协力地脱土坯。小媳妇用铁锹将掺有麦秸的黄泥放进模具中,丈夫负责将泥巴压实抹平,脱模之后,一块土坯就做成了。晒干后就成了建筑房屋的材料。

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10)

扎篱笆

住在村头的一户人家刚刚修了院墙,不知是资金短缺还是其他原因,靠近大路的一面墙换成了篱笆。操作也非常简单,在院子之外挖出一道沟,然后直接将一排高粱杆插进去便可以了。

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11)

村口远景

这是篱笆扎好之后的景象,虽然材料简单,但扎成之后还是非常整齐和美观的,很有乡土气息。从小村的布局来看,这张照片很可能是摄影师在树上拍摄的。

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12)

挑担者

用扁担挑着藤条筐的男子。这种筐子的造像比较古朴粗放,上面的孔洞很大,又被称为“大眼筐”,主要用来装一些体积较大的物品。

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13)

马拉板车

一名男子正在往板车上装土,为了增加装载量,在车上装置有用竹竿和草绳编织的围挡。铲土的师父身穿白衬衫,头戴礼帽,脖子上系着毛巾,打扮得很时尚。

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14)

弹球

大人们在干活,无忧无虑的小孩子在玩耍。图中的小孩子正在全神贯注地弹玻璃球,相信很多人在小时候都曾玩过这个。

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15)

村中道路

这是村内唯一的村街注意这个人的裤子,村子里来了小贩,总会有一群孩子第一时间围上去。方才脱土坯的年轻人再次出现在镜头中,因为他穿着防寒的棉裤腿,很容易辨别。

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16)

独轮车

推着独轮车的小贩来到村街上,站在墙下悠闲地抽着烟袋。每天他都在这个时间点出现在村子里,因此无需吆喝,便会有顾客光顾。

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17)

盲人卖艺者

站在村道边上的一名卖艺的盲人,身后是一处废弃了的房屋。艺人穿着长袍,手臂上挎着一面小鼓。他通过一边敲鼓一边卖唱的方式从村民手里换取一点糊口的粮食。

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18)

水井

这是村里唯一的水井,为防风沙,在井口一旁竖起一面矮墙。不远处还有一只公用的石槽,方便村内各家的牲口来此饮水。

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19)

巡防小组

鬼子已经投降,但是时局并不稳定。为防止一些为非作歹的人来村里作恶,百姓自发组成了“巡防队”,所使用的武器都是冷兵器。连村里的教书先生也暂时“弃文从武”,手握着一把两齿“钢叉”威风凛凛地站着门口。

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20)

添坟

清明节前夕,一户人家正在给祖坟添土并整理坟头。旧时的清明节一共有三天, 分别为“一百五”、“寒食节”和“清明节”,添土一般选择在“一百五”这天,距离头年的立冬刚好是一百五十天。

北京古村落风景(76年前的通州城外)(21)

乡村墓地

村外一个家族的墓地,大大小小的坟头聚集在田野中。这里埋葬着村内一个家族的先人们,到了晚上会出现莹莹磷火。从这里可以清晰看到小村庄的整个轮廓,他们在那里生活了一辈子,即便死后,也要守护着村庄,护佑着子孙后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