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现状(上海体院70周年舌尖上的体院)

上海体育学院现状(上海体院70周年舌尖上的体院)(1)

时间已经远走,留着味蕾中的记忆一直还在。

在某每个深夜里,被一些记忆或者共鸣触发,会让我想起那四年的时光。是的,我们怀念的可能并不是学校,怀念只是在这里度过的时光而已,怀念的,只是遇到的那些人而已。

于是,就有了这些怀旧的文字

大排的狂欢

上海体育学院现状(上海体院70周年舌尖上的体院)(2)

在上海的大学版图里,这个位于东北角的学校并不起眼,复旦、同济已经分走了太多的光环,属于学校仅有的600亩的面积也大多给了体育场馆。

时间,这个我们现在想起来多么宝贵的东西,在当时,却是奢侈得可以大肆挥霍。在下课之后或者根本就是上课时间,学生们在各个场馆燃烧着卡路里,是这座学校最常见的风景。

上海体育学院现状(上海体院70周年舌尖上的体院)(3)

而热量的提供,成了这座学校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饮食需求。

大排、蹄髈、炸鸡翅、鸡腿……是学校食堂出产的四大天王,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拥有优质的蛋白质,能给人体提供足够的热量。

浓油赤酱的上海本帮菜的特点,在这里,大排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最好的上排经过腌渍,油炸红烧之后热腾腾的端上来,足以让每个消耗了大量体力的学生垂涎三尺。在充分浸润后,饱含着酱汁的大排,每一口的肉感都能给我带来最大的满足感。而在每一个熄灯之后的夜晚,谁的方便面碗里如果浸着一块晚饭留下的大排,那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啊。

多少年以后,大排,成为这座学校每一届毕业生最怀念的美食。

上海体育学院现状(上海体院70周年舌尖上的体院)(4)

要知道,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一块大排的售价是一块五,那是真正的物美价廉。当然,谁都有手头不宽裕的时候,没有关系,跟打饭师傅说声,浇点大排汁,已经足以对付半斤的米饭了。

大排的地位还体现在体院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它可以成为一种货币单位,帮忙点名,一块大排;代写作业,两块大排;如果要帮忙游过地狱般的200米,没有十块大排是拿不下来。大排也能成为杯赛的冠名,大排杯八十分大赛,大排杯寝室联谊赛;各种名目的活动,假大排之名,陪伴我们度过漫长的大学时光。

在这座学校里,学生在浪费时间,老师也在混着日子。大杯是少数能让我生出敬仰之心的老师,他的学识是其次,重要的是他的认真。大杯是逻辑学老师,常年梳着大背头,一丝不苟,久而久之,就有了这个绰号,这个绰号,他当时不知道,现在,也不会再知道了。

课堂上,大杯神游四海,讲不知所云的逻辑,讲鱼骨天线,他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体院的食堂里,油水很足,那大排,那么厚……

这是我听过最靠谱的话了。

上海体育学院现状(上海体院70周年舌尖上的体院)(5)

再说食堂里其他食物, 蹄髈是真正的猪膀子,油润肥厚,鸡翅看着就像火鸡翅,火舞骄阳,至于鸡腿,多年之后,当我在看到德克士隆重推出手枪腿时,我没来由地有一种流泪的感觉:尼玛,上体的美食终于被商业化了!

戒不掉的宵夜

上海体育学院现状(上海体院70周年舌尖上的体院)(6)

每天晚上的11点,是体院宿舍熄灯的时间。同时,也是宵夜进入高潮的开始。

事实上,对任何一个试图在大学减肥的人来说,必须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宵夜。这是一种病毒,当第一个人掏出方便面时,整个宿舍就会开始弥漫起各种添加剂在热水作用下释放出来的香味,欲罢不能,于是,你也掏出了方便面,各种口味都有。当然,也有人偶尔想戒掉宵夜,他会说,“我就喝口汤!”但是,喝了一口汤之后呢,“让我尝口面!”

好的,正式恭喜你加入体院宵夜派对。

上海体育学院现状(上海体院70周年舌尖上的体院)(7)

在11点之前,体院的宿舍的楼道基本上都是安静的,看电视的看电视,自休的自休,对,就是自己休息的自休。当房间灯火暗下来一刻,楼道就活过来了,表哥开始每个屋敲过去,喊“起床撒尿了”。吆喝声中,505的小飞象开始起床刷牙,烧水泡面,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宵夜,而是一天工作的开始。吃饱喝足之后,小飞象敏捷地从田径系哥们的宿舍里翻墙而出,直奔828而去,这将又是一个晚上的战斗,哥今天晚上就可以统一全国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宵夜只是睡前的一顿安慰,在那个需要油水的岁月,在明明冷得半死却没有暖气的上海,宵夜的存在,尤其重要。

在各种食物中,方便面是最快捷,也最能吃出花样的一种。在这一点上,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康帅傅,同一,出钱一丁等各种牌子已经可以满足各种人群的需求。

在上古时代,体院对各个宿舍的用电进行了限制,不仅限时间,还限电压。电热棒就别想了,电视机也只能看黑白的,当呼呼的风声窗外跑,在睡前吃碗热腾腾的泡面,是最大的享受。

拿两个盆,直接泡熟是最简单粗暴的吃法,这是基本温饱的待遇,加一根火腿肠或者一个卤蛋,就已经算是小康了,如果盆里再有一块食堂打来的大排,那么恭喜,你已经进入共产主义了。不过,也会有悲催的时刻,当你忘了打水,当隔壁寝室也蹭不到水的时候,你就只能干嚼了。对,小浣熊干脆面,其实味道也能没齿难忘的。

比泡面更高级一点,就是煮面。这比较考验技术含量,我的体院时光,曾经有一段9号楼的日子,在限电限压的日子里,向来胆大心细的八哥(也许是麻工,我有点忘了)在那时化身普罗米修斯,偷来了电。具体如何操作忘了,但正是食物的力量,让一群文科生分清了火线零线,现在想起来,不禁内牛满面。电的到来,于是,泡面晋升为煮面,涮肉,香味四溢。903的门口,开始有了游荡的人群,来来往往。

人们常常用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来形容体育生,事实上,这绝对是个误解,练体育的人,从小就要经历不断的PK,不断的竞争,才能生存。这样环境下,怎么还会头脑简单?宵夜时光,也是生意人一天中买卖最红火的时刻。在那个没有淘宝的年代,田径系的哥们遵纪守法,勤劳致富。一到熄灯,D楼的楼道里就活跃他们的身影,拎着茶叶蛋,肉粽,每层楼道串门。一块钱一个的茶叶蛋,味道好,又耐饿,成为不泡面一族的最爱。茶叶蛋生意最红火的日子要在冬天的上海,在寒冷的夜里,在恒仁路200号的每一栋宿舍楼里,总飘着蛋蛋的幽香,弥漫至今。

上海体育学院现状(上海体院70周年舌尖上的体院)(8)

宵夜,在这个冬天最需要的食物。其实不只是方便面,嘉兴肉粽,茶叶蛋,酒酿小丸子,还有清源环路上,那各种各样的黑暗料理也给体院人提供了热量和满足感,也给吃宵夜的人身上,留下到现在还减不掉的肥肉。

减不掉的不仅仅是身上的肉,根据大老陈的回忆,他们屋的翅膀大一时宵夜时,必搓一碗饭蛋两地分居的蛋炒饭,最终成就了他颧骨上两坨肉圆满毕业。不过,在我最近一次去广州时,我惊喜地发现,这两坨肉早已经圆润地和脸部融合在一起,相当和谐。

永远的饭局

上海体育学院现状(上海体院70周年舌尖上的体院)(9)

其实,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知道,你们也知道。

当年,我们从四面八方赶到这个上海东北角的学校,赴的是一场长达四年的盛宴,然后青春散场,各奔东西。因为别离,我们珍视每一次的聚会。聚会是快乐的,快乐总的短暂的,饭局会散,吃吃喝喝的快乐,会永远记得。

每年的9月,是体院迎新的日子。那几天,师兄们期待着师妹,师姐们盼望着师弟。新生报到处,人头攒动,如狼似虎的师兄们在这里守株待兔,美女学妹们的行李在第一时间就会被热情的师兄拖走,拖走之余往往还再问一句,你是哪里人?是的,这句话很重要,迅速地,当天晚上,一个据说是被学校禁止的组织——老乡会,就会找上门来。

上海体育学院现状(上海体院70周年舌尖上的体院)(10)

体院有各种社团,老乡会是最多的一种组织。老乡会一般以省为纽带,以系为组织,上海体院招生面向全国各地,每个省就那么几个人,只要是一个省的,哪怕语言不通,风俗不同,口味不同,但并不妨碍我们走在一起,吃吃喝喝。

我这一届,招收的三个福建人都是男生。这可能让小腿细细,身怀绝技的纬哥有点失望,新生大会上,纬哥作为老生代表发言,说了一句“今日我以体院为荣,明日体院以我为荣”,震耳发聩。会后,他动作很快,迅速地组织了以迎接新人为名义的新闻系老乡会,地点就在黑山路的一家川菜馆。就在这家我如今毫无印象的馆子里,我认识了五号楼球星,认识了琦姐,也认识了一个严酷的事实——如果不迅速学会吃辣,以后每次饭局都会饿肚子。你总不能每次吃水煮牛肉,再叫杯茶涮涮吧。

上海体育学院现状(上海体院70周年舌尖上的体院)(11)

老乡会过后,是宿舍聚会,再过后,有联谊寝室了,还是聚会,再后来,小范围喝酒,庆祝生日,庆祝发稿费,没有想不到的名目,只有吃不完的馆子。

从黑山路的吴胖子生煎,到老王饭店,到东北菜馆,再到各种火锅店,体院周围的小饭馆必须量足,必须油多,必须还能赠送一份酸辣土豆丝而不亏本,必须能提供无限畅饮的啤酒。事实上,在体院周围开馆子,又怎么可能亏本呢?

随着饭局的进行,本人吃辣的层次也在提高,甚至一度无辣不欢,还成功开发出快速的进餐习惯。吃饭快不是什么好习惯,但在体院的饭局中,细嚼慢咽是行不通的,风卷残云是体院人的标志,一扫光的必然的结局。

锻炼的结果是显著的,等来年送旧老乡会举行的时候,面对一桌子红彤彤的辣菜,俺已经可以面不改色,下箸如飞。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工作后,当时已经适应了优雅进餐的猫哥鹤哥,面对我等如狼似虎的进攻模式,恍惚回到体院,明显不适应,不得不作狮子吼,再春风化雨一番。

上海体育学院现状(上海体院70周年舌尖上的体院)(12)

迎新送旧是老乡会的传统,也是很好的传统。大四的师兄师姐们实习回来之后,天天都是饭局,但老乡会还是要开的,实习的五味也只有自家人可以说,再加上有一肚子经验可以传授,所以不能小看这样的传帮带,毕竟小小的上体新闻系能攻克一个又一个新闻媒体,确实是一代又一代师兄师姐们开疆拓土,冲锋陷阵打下的江山。

日子就在这样的饭局中飞逝,四年之后,终于来到了高潮,那就是散伙饭。散伙饭是一场又一场,宿舍散伙,老乡散伙,小圈子散伙,跟当年报道时一样一样。吃得风生水起,吐得死去活来。融融火锅、老王饭店,日日旺火锅,东北馆子……再见了,清源环路650号,再见了,恒仁路200号。散伙饭是大学四年宣泄的高潮,很多细节,不需要回忆,也刻在97151众人的脑中了。

这样的日子无法穿越,也不会再有,有些话,就留在当时的眼泪里。

上海体育学院现状(上海体院70周年舌尖上的体院)(13)

当年,地下刊物的《我们的》主编老魏曾经用一期“狗日的上海”表达了对上海的情绪,今天,留在上海老魏已经多年不见,应该也不再愤怒,我见过他娃儿的照片,名叫自由,白白胖胖,长势喜人,幸福指数很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