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历史成就(宋朝时期的学霸)

范仲淹的历史成就(宋朝时期的学霸)(1)

历史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从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登基称帝,到1912年清朝末代帝王溥仪退位,一共两千多年。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有495名皇帝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分别用不同的方式书写时代的篇章。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集权的象征。皇帝大部分时间深居宫中,寻常百姓很难一睹天子风采。

将历史的指针调回1014年的正月,大宋的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率文武百官拜谒亳州太清宫老子,随后到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祭拜赵家祖庙。天子出巡,莅临应天府,对于当地百姓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应天府有一座知名民间学堂——应天书院。应天府周边万人空巷,应天书院的学子们也激动不已,纷纷放下四书五经,早早起床,梳洗打扮争取能一睹真宗天子风采。

范仲淹的历史成就(宋朝时期的学霸)(2)

应天书院有一名叫朱说的学生看着离去的同学们却不为所动,大家都劝他赶紧收拾一下出发,晚了就看不到了。他却拿起书认真地读起来。他淡定地说了一句:“天子真容,以后再见也不迟,只要我现在认真读书,待到金榜题名的那一天,天子自然会在金銮殿上召见我”。大家感觉他太狂妄了,生气地离开了……

范仲淹的历史成就(宋朝时期的学霸)(3)

朱说其原来姓范,名仲淹,字希文,因年幼丧父,母亲改嫁朱文翰,于是改名朱说。在宋朝重视文人,鼓励百姓通过科举入仕做官。当时国家的最高学府是国子监,但是国子监招收学员仅覆盖体制内七品官以上的朝廷子弟,是一座仅对官二代开放的学府,寻常百姓没有入学的机会。

应天书院就在这种背景下成立,是大宋最早的一座民间高等学府。书院最初是由五代时期的南都书舍发展而来,经过杨悫,戚同文、戚舜宾等文化带头人的发展不断强盛。在宋朝初期的科考中,书院累计有五六十名进士及第,一时名声大噪,周边学子慕名而来,不远千里前来求学。

朱说是应天书院最勤奋的一名学员。古人曾用“头悬梁、锥刺股”形容读书刻苦勤奋,但是朱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朱说在书院五年间,长期不分昼夜苦读,为了防止瞌睡,天冷就用冷水洗脸,睡觉时从来不脱衣服。

范仲淹的历史成就(宋朝时期的学霸)(4)

朱说家庭条件一般,求学期间生活相当艰辛。朱说的一日两餐是这样的:每天上午煮一锅粥,冷却后形成半固态状,用刀分割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把腌菜放少许盐,就着稀粥吃。因此产生了一个成语“划粥断齑”,字面意思是开捣碎的腌菜和凝结的粥,按定量来吃,用来形容生活清苦,特指朱说刻苦读书。

应天书院的一个同学家庭条件优越,将朱说“划粥断齑”的事迹讲给了家人,想给他改善一下伙食,朱说坚决不接受。他认为,他长年以来适应了咸菜加粥的清贫生活,如果现在一旦吃了鸡鸭鱼肉,舌头就会变得挑剔,以后就无法习惯“划粥断齑”的生活了。

范仲淹的历史成就(宋朝时期的学霸)(5)

1010年,朱说进入应天书院开启了5年的求学生涯,1015年,朱说怀着”不为两相,则为良医“的信念踏上进京赶考的征程。科考和殿试顺利通过,在金銮殿上第一次如愿以偿地目睹了天子圣颜。朱说和同届举子藤子京等人榜上有名,官拜广德军司理参事(从九品)。有了功名的朱说返乡祭祖,改回原来的姓名——范仲淹,后官至宋朝宰相,位极人臣。

青年时期的范仲淹刻苦学习,衣不解带,划粥断齑的精神不断激励着后世学子胸怀天下,刻苦学习。当然了,衣不解带不利于睡眠,划粥断齑毕竟对身体无益,晚年的范仲淹病魔缠身,1052年病逝于徐州,享年63岁。

范仲淹的历史成就(宋朝时期的学霸)(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