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家专利数据库专利技术的自我修养(论三家专利数据库专利技术的自我修养)

论三家专利数据库专利技术的自我修养(论三家专利数据库专利技术的自我修养)(1)

论三家专利数据库专利技术的自我修养(论三家专利数据库专利技术的自我修养)(2)

智慧芽(Patsnap)、合享智慧(incoPat)、索意互动(Patentics),他们自己有什么专利?

作者 | 秦玄衣

新世纪以降,互联网勃兴,专利行业也涌现出了一批专利数据服务商。

国内市场上,最为专利人士熟悉的专利数据库,莫过于这三家:智慧芽(Patsnap),合享智慧(incoPat)与索意互动(Patentics),他们通过多年研发,专利检索产品各有特色。

对研发人与专利人而言,专利数据库是必备的专业工具,也是一种提升生产力的效率工具,以上述三家专利数据库为代表,中国式专利检索分析解决方案为无数人提供了强有力赋能,使中国专利水平紧跟国际主流,不致掉队。

这三家专利数据库检索分析过了无数专利,他们自身又有什么专利?

# 三家数据库的全球专利布局 #

论三家专利数据库专利技术的自我修养(论三家专利数据库专利技术的自我修养)(3)

图1

在不重复计算的统计基础上,可以看出,三家数据库全球专利布局高度相似,都以立足国内为前提,进行全球业务的探索。

从申请量看,智慧芽有14件PCT申请、1件美国申请、1件欧洲专利局的申请,数量远高于其他两家。但从授权量看,智慧芽与合享智慧的海外专利均处于“申请中”,尚未获得授权,而索意互动申请的3件美国专利中,有2件已获得授权,拥有“即战力”。

# 三家数据库的中国专利布局 #

根据图1数据,在中国专利申请量上,智慧芽第一,索意互动第二,合享智慧第三,进一步分析其构成,专利类型及状态分布如图2:

论三家专利数据库专利技术的自我修养(论三家专利数据库专利技术的自我修养)(4)

图2

三家数据库均以计算机软件为主业,因此均没有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但是都申请了一些外观设计用于保护图形用户界面(GUI),根据实务经验,这部分外观设计更多是防范小体量厂商抄袭之用,对于直接竞争对手来说,相互之间只会加大界面风格的区分度。

从发明专利数量上看,索意互动在三家数据库中居首,在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量上,合享智慧超过智慧芽位居第二。

进一步分析三家数据库的发明专利申请状态,得图3:

论三家专利数据库专利技术的自我修养(论三家专利数据库专利技术的自我修养)(5)

图3

索意互动专利申请总量最多,经历也更丰富,有2件申请被驳回,2件申请主动撤回,智慧芽与合享智慧未经历过被驳回与撤回的情形,但都有相当比例处在审查队列中,瓜熟蒂落尚需时日。

从专利申请时间上看,“老江湖”索意互动证明了其资历:

论三家专利数据库专利技术的自我修养(论三家专利数据库专利技术的自我修养)(6)

图4

如图4,就中国大陆的发明专利申请而言,索意互动可以追溯到2008年,而合享智慧在2018年,智慧芽在2019年才分别做了规模性的申请。

据公开资料显示,索意互动、智慧芽、合享智慧分别成立于2006年、2007年、2011年,三家数据库的成立时间相隔不算久,专利申请时间跨度为何如此大?

从索意互动在成立初期就申请大批量专利来看,这家公司在初期就成功研发了支撑后续发展的技术基石,决定以技术驱动公司发展,因此创始人才第一时间就考虑通过专利方案将其权利固定下来。

另外两家数据库,作为互联网 浪潮中的弄潮儿,他们从2014年以来成功将标准化产品快速推向市场,但直到近几年才开始大规模申请专利,相对有些“后知后觉”。


# 探秘索意互动的“基石”专利 #

作为三家数据库中,最具技术驱动特色的公司,索意互动有哪些“基石”专利?

论三家专利数据库专利技术的自我修养(论三家专利数据库专利技术的自我修养)(7)

图5

如图5所示,右二列数字为专利被引用次数,这一指标主要体现专利的价值及被认可度,整体来看,索意互动的专利具有相当价值,以获得了19次引用的专利为例:

论三家专利数据库专利技术的自我修养(论三家专利数据库专利技术的自我修养)(8)

图6

如图6所示,引用这件美国专利申请的企业都“大有来头”,体现了这件专利在相关技术上的先进性,这件名为“Method and System for Re-ranking Search Results”的专利,背后是基于自然语义分析的新一代智能搜索技术,通过超大规模计算智能,能自动理解不同专利文献中蕴含的各种主题,这也是微软、阿里巴巴、百度、LEXIS NEXIS等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引用该专利的原因。

# 结语 #

平日里被成千上万人用来分析专利的三家数据库,今天被我们作了一次有趣的分析。

通过这次分析,我们对三家数据库的国内外专利布局及申请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由于技术水平、发展战略、市场化风格等因素的区别,三家专利数据库在专利布局上体现了较大差异。

对广大用户来说,这三家专利数据库都有上升的空间,可能都需要以技术为驱动,进一步完善产品,更好地解决行业痛点与用户最新需求,为中国创新与保护加速服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知产力立场)

图片来源 | 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