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陵山康养学院(把武陵山区建成知名康养胜地)
重庆日报记者 戴娟
今夏高温,重庆武隆仙女山、湖北利川苏马荡等武陵山片区的避暑康养项目,市场火爆,大受欢迎。
拥有青山绿水、良好生态、宜人气候的武陵山片区,发展康养产业也正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共识和选择。
8月29日,湘鄂渝黔四省市政协相关负责人相聚重庆,结合实际调研,充分建言,共推武陵山片区康养产业发展升级。
▲位于武陵山区的涪陵大木花谷,风景秀丽。(本报资料图片)通讯员 邹飞 摄视觉重庆
如何有效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价值转化通道?如何把武陵山区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康养胜地?这成为四省市政协联席会上,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
四方共识
发展康养产业是现实选择,更是重大机遇
“武陵山片区康养产业发展其时已至,需要把握机遇、主动作为。”联席会上,大家形成共识。
“这些年,康养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更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休闲旅游发展的新方向。”湖南省政协与会人士深有感触地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久居都市的人们,越来越偏爱康养休闲游。
“武陵山区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是我们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防止群众返贫和实现稳步增收的基础。”湖北省政协与会人士认为,要守护好武陵山一方净土,有效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价值转化通道,发展康养产业是武陵山区的现实出路和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武陵山区发展康养产业面临重大机遇。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有关大健康及养老服务、森林康养、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措施,我国康养产业正进入加速发展期。
去年和今年,湘鄂渝黔四省市党代会分别作出相关部署。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越来越多的武陵山区县市进入高铁时代、航空时代。
贵州省政协和重庆市政协与会人士也一致认为,众多利好为武陵山区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武陵山区加快发展康养产业正当其时。
如何协同
应做好顶层设计,建生态康养资源库
将康养产业打造成区域性支柱,四省市应如何协同协作?联席会上,四省市政协相关人士给出了建议。
首先,要共同做好顶层设计。自觉将武陵山片区康养产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梳理对接国家及四个省市有关政策措施,坚持保护第一、科学开发、有效利用,围绕把武陵山区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康养胜地,共同探索编制武陵山区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根据各区域的自然资源、地理形态、交通区位、基础条件、市场辐射等,坚持协同发展、错位发展、有序发展,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
同时,要合力塑造共享品牌。建立四省市绿色生态康养资源库,查清现有森林、湿地、温泉、中药材等资源的数量、品质、分布及功效,进行系统梳理、科学分类,为开发利用、生产加工优质康养产品提供保障;整合分散在四省市的各项大型营销活动,进行统一包装,整体设计,形成序列,联合推广营销本区域高品质有特色的康养产品,合力塑造“武陵山康养胜地”共享品牌。
要联手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武陵山区加快发展的协同机制,加强生态保护和管理,在市场准入、用地保障、财税支持、投融资、水电气价格、人才培养、行业监管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协作,为武陵山区发展增强动力、激发活力。
此外,要不断完善湘鄂渝黔四省市政协联席会议制度,围绕推动武陵山片区发展等重大事项,定期组织开展联合调查和专题研讨,充分发挥凝心聚力、建言资政的作用。
具体措施
打造产业链群,提高要素配置能力
康养即“健康要素 养生体验”,其本身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过程,需要多种要素集合,多种载体参与,才能满足不同人群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四省市政协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当前,武陵山片区康养产业的发展尚处在初、中级阶段,对康养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其产业种类不齐、链条偏短、整体规模和个体实力十分有限,产业布局较为分散,产业的关联度和带动力较弱,满足社会消费需求的能力严重不足,多停留在观光“养眼”、度假“养身”、休闲“养心”的水平上。
康养产业如何发力?
与会人士建议,要着力打造产业链群。立足生产、加工、服务等经济活动的各环节各领域,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康养产业链和集群。
其中,需重点组建健康农副产品的种植养殖,健康食品及饮品、中药制品、保健用品的生产加工,生态养生、康复疗养、优质养护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等三条产业链;大力实施跨界融合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旅养结合、医养结合、运动 康养、膳食 康养、文化 康养等跨界融合,培育康养新业态,壮大康养产业集群,建立产业布局集中园区。
同时,大家也直言,当下武陵山片区发展康养产业,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资源都是需要突破的瓶颈。
为此,大家建议,解决要素短缺造成的困扰,应在打造本地区康养产业的过程中,更多借助市场手段,争取金融支持,开展技术、人才引进;利用所在区域高校资源,组织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
同时,在努力增加康养产业建设用地供应方面,可通过调整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将部分建设用地指标、存量资源更多用于康养设施建设;与此同时,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采用合作开发等方式,有偿流转、置换腾退农村闲置宅基地,为发展康养产业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