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三个月如何成功考研上岸(300多万考研人无法上岸)
#教育听我说#
“今年发挥的不是特别好,只能选择二战了”。
“成绩不是特别理想,如果要想继续读研,只能被迫调剂专业”
“不考了,太累了,面对现实,还是直接选择就业吧!”
当今年考研成绩出来之后,身边的很多考研的小朋友发挥的并不是特别好,由于各种原因无缘进入理想的专业和学校深造,所以和他们沟通未来计划的时候,显得都不是特别积极乐观,可见,考研绝对算得上耗费精力和体力的工作。
也许有很多人觉得本科学历,已经具备基本的知识储备,可以胜任与大多数工作了,没必要继续耽误三年的时间和资金读研,记得有网友评论一篇考研的文章:三年之后还不是一样去搬砖?
但是也有非常多的本科生,为了继续深造,前赴后继、知难而进。
考研到底难在哪儿?通过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考研人数是377万人,而今年的考研数量直接激增到457万人,增加了80万人,增长率是21.2%。
按近几年各高校的研究生录取率来看,一般是30%左右,今年457万人参加考试,但却有近70%的考生无缘上岸,300多万考研人无缘研究生阶段的深造学习,只能被迫就业或者选择二战。
参加考研的同学,肯定会提前选择目标院校和专业,根据目标院校的录取原则,做好自己的复习和学习方案。研究生考试需要考英语、政治、数学(部分专业)以及专业课。
经历过高考的层层筛选,相信所有考研人都具备一定的学习素质,但是想考上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埋头苦干就一定能行吗?
个人认为:埋头苦干,只是考研的前提,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
刚才我们说了,能考上大学的孩子基本都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并且作为国内的考生来说,从小就接触过各种类型的考试,所以,对于“死知识”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应对能力,关于英语、政治、数学或者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相信只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真做好学习计划,只要真正努力了,问题都不大。
为什么说考研最重要的是心态呢?
按大学的录取比例来看,很多初中高中同学都没有进入高等学府学习,有同学专心学一门技术,开店创业,也有同学早早的进入婚姻,娶妻生子。对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奋斗方向的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心理压力。
这些人不管工资多少?也不论从事何种行业?大多数人已经能赚钱贴补家用,而多数在校大学生还需要父母的资金支持,虽然说读书是最好的出路,但是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而言,毕业以后,知识变现成为头等大事,所以有考研想法的同学,或多或少的会有些压力。
准备考研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大三大四的学生,身边有同学开始准备创业,也有同学准备实习,为日后就业积累经验,考研到底值不值得?这需要强大的目标感和学习方向来支撑他们的心理压力。
如果碰到志同道合的舍友,共同考研,相互监督,那无疑是最好的“战友”,但万一碰到宿舍其他同学都无心考研,整日浑浑噩噩,玩到凌晨睡到自然醒的状态,肯定会让备考研究生的同学“压力山大”,毕竟人是环境的产物,很容易受到影响。
每年考研的知识点和内容基本上都大差不差,埋头苦学肯定是考研成功的前提条件,但是最重要的是考研的心态,然后兼具强大的自律能力和目标感。
考研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考研的同学肯定收要任务,就是要了解目标院校和专业的录取原则,根据自己所剩的时间,做好各学科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安排,接下来就是调整考研状态,既然选了考研这条路,就要坚持到底。
在考研的问题上,有很多网友私信一个问题,那就是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到底该如何联系导师而不让导师反感?
联系导师这个问题,个人建议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能提前联系导师肯定是最好不过的,但是在初试之前是完全不用考虑这个问题的,因为毕竟不确定自己的笔试到底能不能过?所以过早的考虑这个问题是毫无意义的。
不是所有的考生都会提前联系导师,也就是说联系导师不是一个必选项,但却是一个加分项。
首先,如果碰到脾气较好热心的导师,而且运气爆棚的情况下,导师在不违背录取原则的前提,很有可能会对考生的复试指点一二,比如准备哪些考研教材或者专业书籍,甚至会介绍一两个经验丰富的学长认识,互相交流考研经验。
然后可以旁敲侧击的了解到更加具体清晰的招录信息,甚至还可以知道该导师有没有已经“看好”的名额或者考生,以便做好自己的复试准备。
就算没有真正沟通到真正有用的信息,退一万步讲,认识导师以后,最起码在面试前混个“脸熟”,或许真的就能留下好印象也说不定呢!
如何联系导师呢?建议第一次沟通的时候,不要直接冒昧的打电话或者加微信沟通。最好是先发一下邮件,备注好考生姓名和自荐信,如果老师能回复最好,如果不回复的话,也不增加双方的尴尬,并且在发送邮件之前,一定要反复推敲,尽量谦虚用语、摆正姿态。
在第一封邮件之后,如果能寻找到老师的电话,在确保不影响老师日常休息的情况下,并且对自己的口才相当自信,也可以电话联系老师,说明自己的意图。
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见面沟通,如果能有当面交流的机会,那么无疑是提高了复试的成功几率,导师愿意抽出时间和学生交流,这足以证明对考生是感兴趣的。
在每个高校的网站中,只要认真搜寻,就能查到各位导师的邮件联系方式甚至是电话,联系导师的方式或者时间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切不可鲁莽行事、画蛇添足。
你认为备战考研,最难的是什么?
欢迎评论区展示出来,共同探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速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