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思想解读(史记解读-注意)

我是张立心,喜欢中国传统文化。

来和我一起读《史记》吧!点点“关注”,下次还能找到我。

也欢迎您私信来讨论

史记解读 - 五帝本纪2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己姓氏的有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娶了西陵国的普通女子为妻,这就是嫘祖。

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黄帝分封在江水居住,并治理江水地区;另一个叫昌意,被黄帝分封在若水居住,并治理江水地区。

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

黄帝去世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注释:在《史记》中,贵族后代都叫某某氏,普通百姓叫某某之女/子。例如,黄帝娶了嫘祖,就是平民,因为叫西陵之女。昌意娶的媳妇叫昌仆,是蜀山氏女,明显是贵族。

“是为嫘祖”中的“是为”两字在古文出现,说明“是为”两字后面出现的人或事情很重要,嫘祖是养蚕人的神,在五帝时代代表了先进生产力。而且历史人物的名字出现“祖”字也能说明此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很高。

史记思想解读(史记解读-注意)(1)

帝颛顼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

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

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

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颛顼帝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

颛顼帝沉静稳健,有谋有略,通晓万事万物的逻辑关系,能够智慧地处理事物。

颛顼养殖各种庄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记载四时节令,使得人民的生产生活符合自然规律;按照人与鬼神、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制定礼义;研究天地之气和人之气,用来教给人民,并洁净身心以祭祀天地山川鬼神祖先。

颛顼往北到过幽陵,往南到过交阯,往西到过流沙,往东到过蟠木。

各种动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临的地方,全都平定了,没有不归服的。

注释:“治气以教化”,颛顼为什么要治“气”以教化,而不是治别的。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气是万事万物得以存在的根本,是逻辑起点。

最开始的气是混沌之气,混沌之气化为阴阳之气,也叫天地之气。阴阳之气化为其它各种气,这其中最重要的气有以下几种,天地的四时和五行之气,人的精气和神气。

颛顼研究“气”,本质是在研究人、天地、人与天地的关系。翻译成现代语言,颛顼帝研究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本身的方方面面。

史记思想解读(史记解读-注意)(2)

帝喾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

颛顼帝生的儿子叫穷蝉。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这就是帝喾。

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的父亲叫蟜极,蟜极的父亲叫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玄嚣和蟜极都没有登上帝位,到高辛时才登上帝位。高辛是颛顼同族兄弟之子。

注释:很多读者朋友都以为禅让制是可以禅让给外姓人的。但其实禅让制只是在同宗同族之内禅让,非黄帝宗族内的人是没有被禅让的资格的,五帝从黄帝到舜,都是同属于黄帝这一族群。

而世袭制是在指嫡系血亲中寻找王位的下一代继承人,宗族内的其他人是没有资格的。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

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通“盟”)鬼神而敬事之。

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

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高辛生下来就很有灵气,开始说自己的名字。

他普遍施予恩泽于众人而不考虑自身的享乐。他明察一切而能智慧深远,照亮黑暗而能观察到事物细微的变化。他顺应天地间的规律和规则,了解人民的迫切的愿望。仁德而且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

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有计划地调度给人民使用;他安抚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每天观察和记录日月星辰的出现与消失并推算日月的运行规律以定岁时节气;谨慎恭敬地对鬼神发誓立约。

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衣食住行和普通人无异。

帝喾治民,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惠及万物。凡是日月所能照耀到的地方,风雨所能覆盖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的。

史记思想解读(史记解读-注意)(3)

帝尧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

帝喾崩,而挚代立。

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下放勋。娶娵訾(jū zī)氏的女儿,生下挚。

帝喾死后,挚接替帝位。

帝挚登位后,并不善于治理国家,于是弟弟放勋登位,这就是尧帝。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

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尧帝,就是放勋。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

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

帝尧公开适用于家族的美德和家训,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注释:宗法社会,一个家族是否能够经久不衰的流传下来,首先得有家训,由家训为中心,引出一个家族的优良家风。例如,曾国藩家书,就是家训的一种。帝尧“能明驯德”,这里的“驯德”就是指家训和家风。

现在很多电视剧,动不动会出现“诛灭九族”这个台词。现在科普一下,九族到底是哪九族。九族指从自己算起,向上四代,向下四代。具体请看下图。

史记思想解读(史记解读-注意)(4)

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敬道日出,便程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中春。其民析,鸟兽字微。

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鸟兽希革。

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虚,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鸟兽毛毨。

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正中冬。其民燠,鸟兽氄毛。

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

另外命令羲仲,去东方的郁夷执政,那个地方叫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分别步骤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这时候,民众分散劳作,鸟兽生育交尾。

又命令羲叔,去南方的南交执政,分别步骤安排夏季的农活儿,谨慎地干好。夏至日,白昼最长,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这时候,民众就居高处,鸟兽毛羽稀疏。

又命令和仲,去西方的西土执政,那地方叫做昧谷,恭敬地送太阳落下,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

又命令和叔,去北方的幽都执政,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时候,民众进屋取暖,鸟兽长满细毛。

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设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麻利的办起来了。

注释:看完本段,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个疑惑,为什么羲家两兄弟与和家两兄弟,在东南西北四个地方执政,为什么每个人只管一个季节?因为这是文言文中的互文手法,互文手法是什么意思就不多做解释了吧。

合起来解释,就是羲家两兄弟、和家两兄弟太阳刚出来,就开始认真上班,到太阳落山了就下班。安排好春夏秋冬四季的人民生活,让人民春天耕作,夏天维护庄稼茁壮成长,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好秋天收割来的果实。

文中春夏秋冬都出现了描述鸟兽羽毛生长状况的句子,司马迁为什么要描述鸟兽羽毛生长状况的句子,他是闲得慌吗?肯定不可能。把鸟兽羽毛在春夏秋冬的生长状况和人的春耕,夏长,秋收,冬藏对应起来,是源自中国儒道两家的思想,觉得人和天地万物是共生共成的,人不比其他动物高级,人也不过是天地万物的一份子。

史记思想解读(史记解读-注意)(5)

十二气历

解说执掌天下的政权该为天下苍生做什么?

不管是介绍黄帝,还是介绍帝颛顼、帝喾、帝尧,司马迁都用了大量溢美的词汇,这些词汇构成的句子,无不说明这黄帝、帝颛顼、帝喾、帝尧的德行优良。

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帝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

帝喾: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帝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司马迁这一通夸奖五帝,愣是把立心学过的古文溢美之词都用完了。可五帝时代已经过千年,太史公老人家总不会是为了拍五帝马屁吧。很明显不是。

五帝的这些优良德行肯定是为后世的各位读者老爷写的,不论读者是黄帝、还是贵族士大夫、还是平民,修身是一切事业能成之根本。修身必正心,正心必诚意,诚意必致知,致知必格物。

德行是聚集世间良将良才为己所用的基础,正所谓“修身而天下服”。

史记思想解读(史记解读-注意)(6)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以修身而服天下”之前,还得先使“家”服,即要齐家。

这里的“家”不是我们现代所指的三口之家,四口之家,而是指整个家族。整个家族都要服你,才算是齐家。

帝尧就是司马迁所立的齐家典范,只有家齐了,才能“章百姓”,才能“百姓昭明,合和万国”。不然老百姓肯定会说,你连自己家族都管不好,还想管我我的家族,滚一边去吧。

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现在古装宫斗剧大家看得不亦乐乎,可即便皇宫中真如剧中所演斗的天昏地暗,可在历史上各个朝代,在当时都会把皇家描写的“九族和睦”。

现在的美国传播“自由,民主”思想,在十年前美国在中国也被描述的“两党和睦,各民族和睦”。要不是近几年我国国力急速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强国,准备接替美国成为全球老大,我们肯定还像现在的一些弱小国家一样,觉得美国的空气比较香甜,月亮也比咱中国的圆呢。

史记思想解读(史记解读-注意)(7)

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

齐家之后,自然就是平天下。

怎么平天下?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平天下,并不是像英美一样,去攻打别的国家,奴役别的国家。而是把文明的种子散播过去,让文明之风去熏陶那些不开化的地方和民族。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气魄,岂是英美夷族可比。历史上的中华民族可不会搞什么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不但不搞这些,还主动跑去把文明的火种递给夷族。

当然,在递火种的时候,难免会骄傲,这是不对的。但是总比英美强,他们教给弱国新技术新知识,只是为了更好地奴役剥削。不然技术壁垒,知识产权这种奇怪的东西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五帝本纪》中,黄帝和帝颛顼都以国都为中心,到过东西南北,自己所能到的最远的地方。

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帝颛顼: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

黄帝和帝颛顼肯定不是去东南西北的尽头旅游,司马迁肯定是让爷孙俩去教化不开化的民族,教给夷族新技术,新知识。

史记思想解读(史记解读-注意)(8)

二十四节气

教给未开化民族新技术、新知识只是平天下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项。

但除了教给未开化民族新技术、新知识,还有两项重要的事情要做,一、做好国内资源的调度和分配;二、教给人民其他有利于他们的知识。

在五帝时代,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应该是地质学和气象学,懂得这两项技术的应该算是当时的科学家。

现代人觉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共分四季,不同季节又有不同的节气,本就是天经地义,自然而然就存在的,可有谁能想象,五帝时代共经历了四代,上千年时间,到帝舜这一代,才能明确的划分好一年有多少天,分几个季节,而且还明确的划分了季节转换的节点。

不要说古代人脑子笨,学习和创造能力差,才花了千年时间。说这话的八成脑子里面是能漂起来拖鞋。

盖房子没地基,还能勉强盖起来,虽然容易倒。可现代人的知识体系,如果没有古人搭建的基础,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从下文可以看出,黄帝、帝颛顼、帝喾都经过测算和记录日、月、四时的变化,等到帝尧这里终于测算出了“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

黄帝: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

帝颛顼:载时以象天

帝喾:历日月而迎送之

帝尧: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

除了科学知识,还得教给人民其他有利于他们的知识。

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

“养材以任地”,放到现代就是指要教给人民农业生产的知识;“载时以象天”,放到现在指教给人民自然知识;“依鬼神以制义”,放到现在指教给人民在社会生存的道德底线;“治气以教化”,放到现在指教给人们“哲学”、“佛学”、“儒学”等人类思想的结晶;

最后,还要做好国内资源的调度和分配

取地之财而节用之

这里的“节”,并不是很多古文翻译家所理解的节俭,而是“节度,调配”之一。去了地上长得粮食和山里的矿产树木,有计划有节奏的调配给全国各地人民。

先写到这里吧!肚子饿了。最后几段逻辑不够严谨,也没展开来讲。以后有时间再完善吧。

-------------------------------------------

我是张立心,喜欢中国传统文化。

来和我一起读《史记》吧!点点“关注”,下次还能找到我。

也欢迎您私信来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