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扶持主播(我是主播为家乡带货)

广西扶持主播(我是主播为家乡带货)(1)

拼版照片:左图为11月13日,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村民刘海燕在果园里拍摄短视频;右上为11月13日,刘海燕在整理自家的苹果;右下为11月13日,刘海燕在发快递。

刘海燕的网名叫“丑媳妇”,她在短视频平台上销售乡亲们的苹果,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

2020年,电商经济如火如荼。湘西的腊肉、巴东的柑橘、大凉山的绿壳蛋……“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优质“土味”特产通过四通八达的物流网,飞入了千家万户。

目前,农村电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7.8%。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884.1亿元,同比增长34.3%。

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投身电商创业,把手机当作新农具,将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和电商平台深度融合,利用直播带货等热门营销方式,帮助家乡摘掉穷帽子、奔上好日子。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广西扶持主播(我是主播为家乡带货)(2)

拼版照片:左图为7月20日,在四川省布拖县比聪中药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养鸡场,彝族青年阿俄比聪(中)与弟弟比哈(右一)、母亲一起直播(新华社记者李梦馨摄)。右图上为7月20日,阿俄比聪在喂鸡;右图中为7月20日,工人们在分拣绿壳蛋;右图下为7月20日,阿俄比聪在直播,推介他的绿壳鸡蛋(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这个养鸡场是布拖县比聪中药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部分,位于四川省布拖县木尔乡块只村。阿俄家的蛋鸡每天产绿壳蛋近2000枚,通过电商平台和老客户的订单,市场供不应求。

新华社发

广西扶持主播(我是主播为家乡带货)(3)

拼版照片:左图为9月3日,在海西州会展中心的直播间内,李福文在展示自家枸杞;右上为9月2日,在德令哈市尕海镇泉水村,李福文在枸杞地里摘枸杞;右中为9月2日,在德令哈市尕海镇泉水村,李福文在晾晒枸杞;右下为9月2日,在德令哈市尕海镇泉水村,李福文在搬运枸杞。

51岁的李福文家住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尕海镇泉水村。近年来,他种植枸杞,日子过得有声有色。通过各类电商平台,老李逐渐打响了自己的枸杞品牌。9月3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浙江省援青指挥部与电商平台拼多多联合启动“海西优品云上行”浙江—海西对口支援消费扶贫周活动。老李带着自家枸杞,第一次在直播间对着60余万观众卖货。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广西扶持主播(我是主播为家乡带货)(4)

拼版照片:左图为在平顺县安达种植专业合作社内,王亚鹏和母亲徐苗玲通过网上直播销售黑玉米(8月20日摄);右上为王亚鹏查看线椒的生长情况(8月20日摄);右中为王亚鹏邀请村民加入农技交流群(5月19日摄);右下为王亚鹏在电脑前录入农产品信息(8月19日摄)。

22岁的王亚鹏是山西省平顺县南坡村人,大学毕业的他返乡创业,成了一名新农人,投身农村电商。南坡村种植党参、小米历史悠久。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销售一直都是难题。“电商是一个推介家乡优质农产品的好渠道,而且现在直播‘带货’销路也越来越好”,王亚鹏说。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广西扶持主播(我是主播为家乡带货)(5)

拼版照片:左图为10月28日,河北省沙河市柴关乡大康村老支书李三平在直播中介绍村里的玉米;右上为10月28日,李三平(左)在直播中推介村民手工制作的布鞋;右下为10月28日,李三平(右)在村口直播推介农产品(无人机照片)。

如今,李三平每次直播,都能吸引两三千名观众,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在他的努力下,大康村的小米、蜂蜜等山货销路越来越广,慕名前来的游客也更多了。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广西扶持主播(我是主播为家乡带货)(6)

拼版照片:左图为十八洞村扶贫队长麻辉煌(左)与返乡大学生施林娇(中)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一起直播推销土特产(5月15日摄);右上为施林娇(右)在直播中向观众展示炒好的腊肉(4月23日摄);右下为施林娇(中)在工作室内和施康(左)、施志春(右)一起商讨直播内容(4月23日摄)。

1996年出生的施林娇是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第一代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她和两位返乡大学生直播创业,做农活、烹饪苗族特色菜、唱苗歌等都是她的直播内容。目前,他们在一家直播平台已经有了近5万“粉丝”。他们团队希望能通过直播平台帮助乡亲们的特色产品拓宽销路。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广西扶持主播(我是主播为家乡带货)(7)

拼版照片:左图为8月19日,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灯塔镇碾山村村民苑丽娜在大棚内直播售卖多肉植物(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右上中下图均为消费者网络购买多肉后的反馈图(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2018年,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灯塔镇碾山村利用扶贫资金建起5栋温室大棚,引进多肉植物种植项目。两年来,项目基地种植多肉植物数百种,现有存量十万余盆,每年可为碾山村带来收益约10万元。

广西扶持主播(我是主播为家乡带货)(8)

拼版照片:左图为1月10日,在位于甘肃甘谷县的麻鞋厂,牛君俊妻子郭娟(右)在网络平台上直播销售甘谷麻鞋(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右上和右下为消费者穿着购买麻鞋的反馈图(新华社发)。

甘肃甘谷麻鞋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一直有手工制作麻鞋的传统。甘谷县安远镇青年牛君俊和妻子郭娟一起创业,从制作麻编拖鞋起步,从网店到微店再到如今的直播卖货,鞋的营销渠道不断拓宽。2019年,他们的麻鞋厂销售额达800多万元,还带动当地周边近2000名农村妇女增收。

广西扶持主播(我是主播为家乡带货)(9)

11月15日,彭国飞(右)和团队伙伴彭超文在湖南湘西芙蓉镇录制短视频。2020年初,75岁的彭国飞参加村里办的乡村“网红”培训班,并获赠一台智能手机,遂开始了他的“网红”生涯。飞爷爷和几名“90后”组成团队,一起策划、录制短视频,直播销售农产品。由于风格突出、内容有趣,作品在短视频平台获得众多网友点赞。

广西扶持主播(我是主播为家乡带货)(10)

在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怒族群众郁五林在自家开的客栈直播怒江大峡谷美景(11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广西扶持主播(我是主播为家乡带货)(11)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寺坪镇寺坪村村民李萌在网上介绍自己家养的芦花鸡(7月20日摄)。2019年初,李萌接触到网络直播平台,开始在平台上发布短视频记录乡村生活,意外收获了近百万的粉丝,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今年上半年,她引进了一批芦花鸡利用家里闲置的山地散养,并在网上直播养鸡卖鸡,第一批4000只鸡,每只定价200元,不到两个月就全部完成预售。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广西扶持主播(我是主播为家乡带货)(12)

6月29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村民望华鑫为自己公司的茶叶直播带货。许家冲村紧邻三峡大坝,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区位优势。当地培育发展电商物流,促进村民创业就业,构筑农特产品线上线下展销服务体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广西扶持主播(我是主播为家乡带货)(13)

4月14日,新疆托里县多拉特乡加玛特村电子商务服务点负责人刘志江(左)与贫困户马合甫扎·阿勒木赛依提一起展示销售的产品。新疆托里县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开展代销贫困户土鸡蛋、牛肉干、手工艺品等各种产品业务。电商正在成为该县助推农户增收的新业态、新模式。

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广西扶持主播(我是主播为家乡带货)(14)

4月28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水布垭镇无臂小伙陈兹方和国网恩施供电公司员工王玲一起开展直播,助力巴东柑橘销售。陈兹方在家乡开网店,帮乡亲们销售土特产,在家乡颇有名气。

新华社发(王祖满摄)

广西扶持主播(我是主播为家乡带货)(15)

4月22日,31岁的顾峻豪(左)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朱蓬口渔港拍摄短视频推销海产品。顾峻豪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从2019年9月起开始做网络主播销售海产品,目前已有12万粉丝。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直播销售海产品。目前,全镇有3000多户商家从事海产品直播销售业务,形成了集捕捞、加工、包装、销售和物流于一体的电商产业链。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广西扶持主播(我是主播为家乡带货)(16)

9月11日,河北省固安县宫村镇北芦庄村村民魏江威在直播种植的工艺葫芦。自2018年,河北省固安县宫村镇北芦庄村村民魏江威引进工艺葫芦种植项目,并带动周边6个村街50余个家庭,目前种植面积达150余亩,销售额达300余万元。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