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剧合集完整版(家庭伦理剧变迁史)

家庭剧合集完整版(家庭伦理剧变迁史)(1)

导读

如何找到通向观众内心的路?

现实主义题材回归主流视野,制作者将目光聚焦中国家庭,其布局思路也反映出家庭剧的发展趋势。

就现实生活题材剧而言,因侧重点不同,出现了题材到类型化的分化与过渡,包括家庭伦理剧、都市情感(婚恋)剧、情景喜剧。

由于家庭人伦关系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特殊地位和历史累积效应,以此为叙事重点的家庭伦理剧很自然地成为了大众偏爱的经典剧类。

1 80年代

80年代,家庭伦理剧以反映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为主要内容。

从《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小人物的酸甜苦辣, 到《最浪漫的事》里点滴温馨, 再到《你是我兄弟》里时代变迁带给主人公的命运变化,这些电视剧以都市生活为背景, 以人伦亲情作为世俗性的文化诉求, 充分表现人性善恶的矛盾对立。

家庭剧合集完整版(家庭伦理剧变迁史)(2)

这一时期的家庭伦理剧女主符号修辞,大多呈现为概念式诗性符号,为“家国同体”的宏大叙事服务。

以当时热播的两部“家庭伦理剧”为例:《上海屋檐下》(1983年)、《四世同堂》(1986年),如果仅以剧名看,这两部剧可划归家庭伦理剧,但在文本叙事上,人物关系主要被放在抗战背景下加以讨论,重点表达的是家国同构的伦理主题,并不突出展示家庭生活和婚恋伦理关系。

2 90年代

1990年播出的《渴望》是中国家庭伦理剧的成熟和典范之作,从今天的视角看,《渴望》剧情比较简单,女主的性格塑造也因过于完美而略显夸张,但这部剧展示的日常生活气息,让在改革开放后处于价值观调整困顿阶段的中国民众倍感亲切,从而引发强烈共鸣。

家庭剧合集完整版(家庭伦理剧变迁史)(3)

1 “受难女神”式的传统道德符号

导演郑晓龙曾说:“我们几个人就先说定位,我们要拍一个女的。拍一个什么样的女的好呢?就是把一切善良都放在她身上,一切我们男人认为的美好都放在她身上,然后给她制造各种各样的磨难。”

剧中,女主刘慧芳被安排经历各种生活磨难,但善良美德始终不变。女主的功能在于传递和凸显各种传统美德。

2 寻找“我”之世界的社会身份符号

1990年代中后期,中国社会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社会转变。以《北京人在纽约》《还珠格格》等为代表,反映商业伦理、强调娱乐性的通俗剧大量出现。

中国首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也播出了,大名鼎鼎的“葛优躺”就出自这里。

家庭剧合集完整版(家庭伦理剧变迁史)(4)

主要讲述了20世纪九十年代在老北京的一片普通生活区内,一个六口之家爆笑而可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可以说是九十年代中产家庭的百科全书。

家庭剧合集完整版(家庭伦理剧变迁史)(5)

之后,家庭伦理剧的创作开始倾向转为以现代都市生活为背景,表现商业化浪潮冲击下都市白领的生存状态与情感世界。

1999年热播的《牵手》是其中的代表作,该剧同时开创家庭伦理剧婚外恋的题材表现领域。在这个故事中,已经有了对于“我”的寻找,向社会生活进一步靠近,因为女主夏晓雪需要直面的是个人现实问题,而不是“家国同构”的宏大理想。

家庭剧合集完整版(家庭伦理剧变迁史)(6)

3 2000年以后

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一系列相关话题(如就业创业、购房养老、多元化婚恋、大龄适婚等)成为网络和社交媒体上的热搜内容,这些话题也被大量编织进家庭伦理剧的叙事主题中。

家庭伦理剧女主符号修辞,逐步向日常符号转化,并进一步变身为社会性话题符号。

此外,城市化进程,让都市生活成为普遍体验,以展现室内生活为主的情景喜剧崛起,2000—2010年之间可以说是中国情景喜剧的黄金时期。

家庭剧合集完整版(家庭伦理剧变迁史)(7)

《我爱我家》(1993年)《东北一家人》(2001年)《炊事班的故事》(2002年)《闲人马大姐》(2002年)《家有儿女》(2005年)《地下交通站》(2006)《武林外传》(2006年)《爱情公寓》(2009年)、《屌丝男士》(2012年)《万万没想到》(2013年)《报告老板》(2014)《废柴兄弟》(2014年)……

1 “小妇人”式的日常符号

2006年播出的《金婚》以编年体形式,一年一集讲述佟志夫妻五十年金婚路,以个人日常生活叙事方式,将中国家庭中的社会关系以及众多现实矛盾与生活经历加以全景式展现。

而这五十年的婚姻历程,女主文丽的经历恰是一个社会化成长过程,经由浪漫主体向日常主体迁移的自我塑造。女主文丽的符号修辞功能,既不是英雄式的杜见春,也不是道德优越的刘慧芳,同样也区别于社会身份追问的夏晓雪。

文丽本是作为“小妇人”形象再现的日常符号。

家庭剧合集完整版(家庭伦理剧变迁史)(8)

同一时期热播的家庭伦理剧叙事风格大致类似,基本以讲述小人物苦中带笑的日常生活为主要情节,女主多为经历细水长流生活打磨后的平常“小妇人”形象,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2000年)、《空镜子》(2002年)等。

2005年,《家有儿女》播出,主要讲述了两个离异家庭结合后、发生在父母和三个孩子之间的各种趣事,大部分故事都取材于真实的生活。

剧中的夏东海和刘梅就跟大部分中国家长一样,很多台词简直就是“爸妈语录”,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姐弟仨,尽管年龄层次不同,但都聪明机灵,可以说,讨人喜欢。

家庭剧合集完整版(家庭伦理剧变迁史)(9)

有点类似家庭剧气质的,其实还有一部武侠剧,那就是首播于2006年的《武林外传》,初看武林外传,似乎只是在客栈里发生的各类江湖故事,细看才发现,处处都渗透着武侠基因,抠门佟掌柜,野蛮千金郭芙蓉,盗圣白展堂,关中大侠吕秀才,厨子李大嘴,毕竟都在一个屋檐下,所以再细品,又有家庭伦理剧的感觉。

国外的家庭伦理剧

2006年韩国的《搞笑一家人》,集家族情感、强情节、惊险以及幽默相结合,可以说是韩国喜剧电视的一大革命。

故事围绕韩国黑石洞李顺财一家三代人展开,无厘头的爷爷和奶奶,缺心眼的儿子女儿,带来了无数欢笑的同时,也不乏细腻情感。

家庭剧合集完整版(家庭伦理剧变迁史)(10)

罗文姬女士的表情包大家都很熟悉。

首播于2009年的美剧《摩登家庭》,可以说与《生活大爆炸》一样经典,讲述了一个大家庭里的三对小家庭,一对普通父母与三个性格迥异的孩子,一对同性恋夫夫从越南领养了养女组成的三口之家,一个六十岁的老头迎娶了热辣的哥伦比亚异国美女。

每集都围绕一个有关家庭元素的主题展开情节,一家人虽然经常有各种冲突,但每次都会因为家人间的爱而包容与和好。

家庭剧合集完整版(家庭伦理剧变迁史)(11)

2 社会性话题符号

近年来,国产家庭伦理剧创作中,女主符号修辞开始呈现跨类合流、人物高度同质化的话语模式,社会性话题植入愈演愈烈。

在创作内容上,男女主往往直接成为社会话题能指符号,通过人物叙事与社会热点链接,以快速实现吸引观众、争夺收视率的目的;

在创作形式上,家庭伦理剧与青春偶像、都市言情、古装宫廷等合流,以“偶像剧化的情感叙事 虚拟个人成长”的创作套路,在剧情模式和影像风格上相互借鉴,互为变体,以达成迎合年轻受众喜好的时尚化、轻喜剧化、偶像剧化的特征。

但过犹不及,也暴露了各种问题,套路重叠,貌似正能量的人物故事背后,却难掩其立场和价值观混乱;

此外,生硬附加的各种人设由于脱离现实逻辑,缺乏实在的精神内核,人物成长历程大多经不起推敲,最终流为快餐型消费文化的文本。

比如《我的前半生》,女主罗子君集“全职太太、单身母亲、职场精英、玛丽苏”等各种能指符号于一体,人物修辞也与“职场竞争、婚外恋、性骚扰、闺蜜情”等社会热点话题密切链接。

有评论指出:“电视剧在改编中加入了争夺儿子抚养权、第三者抢房产、闺蜜抢男友、职场斗争等桥段,与小说相比,电视剧充满‘抢夺’资源的喧嚣氛围,曲折离奇……这些斗智斗勇、资源抢夺和对于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男友的期待,反映出现实中的都市女性处于生存空间与精神空间的双重危机,以及深深的焦虑与疲惫之中。”

家庭剧合集完整版(家庭伦理剧变迁史)(12)

电视剧中,当子君变身为一朵等待施救的白莲花时,女性突破传统、重构自我价值的凝重,被悄然置换成轻巧的童话故事,影像叙写的社会现实只能是表征一种虚拟现实,或称“伪现实”。

可见,当下的家庭伦理剧女主符号修辞,被裹挟进消费主义流行文化中难以自拔,女主符号修辞具有明显的“自我物化”倾向,对女性姿容、高级场所和大量奢侈品牌的堆砌展示,并往往配以各种版本的玛丽苏空心化成长故事。

女主个体成长的性格饱满度甚至不及1999年《牵手》中的女性书写。

家庭剧合集完整版(家庭伦理剧变迁史)(13)

以女性为绝对主角的影视剧火爆荧屏, “大女主戏”成为笼络女性观众的主力军。由此, 诸多打着“女性成长”旗号的影视剧实则为另类的“玛丽苏”式变体, 以此满足女性观众自我代入的沉浸式快感。

这种模式化的表现一而再、再而三,形成观众可以预见的套路, 也在不断复写的“女性的盛世”情形中强化凸显出“女性意识的匮乏”。

4 新异化的家庭伦理剧

当某种电视剧类型成熟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观众审美经验的成熟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意味着观众更加渴望看到新异化和陌生化的故事,因此,在推动类型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创新与破局同样是不容忽视的议题。

《以家人之名》以家庭为大背景,融入了青春情感线,轻松治愈的风格让整部剧无论是在“家庭剧”还是“青春剧”的分类中都独树一帜,家庭不止家人,青春不止爱情,让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多了一重惊喜。

本来,这个剧充满着浓浓的烟火气和细节,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温馨日常,冷暖病痛相依相伴,兼具《请回到1988》和《小偷家族》的品相,在怀旧、温暖和真实的基调中,营造出治愈的烟火人生。

但遗憾的是故事的后半段,落入俗套:兄妹恋爱,强行发糖……

家庭剧合集完整版(家庭伦理剧变迁史)(14)

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思考的是:家庭伦理剧创作的话语模式,就叙事文本而言,更偏重于娱情快餐式文本,并不能真正承载对社会的现实主义书写功能,就女主符号修辞演变而言,未来能否切实传递女性主体意识的自觉和自我成长价值观,也仍然是一个待定的判断。

就女性题材的剧来说,创作主题上也更为细化,对标相应受众。如《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群像式的女性题材剧进一步通过年龄造就的社会公题聚拢,以二十岁、三十岁等具体的年龄层布局女性题材,可以更精准地击中目标受众群体。

家庭剧合集完整版(家庭伦理剧变迁史)(15)

到了21世纪以后,伦理冲突仍是主流,可随着“慢生活”逐渐被观众接受,家庭剧也纷纷从伦理矛盾转化为温暖治愈的路线,比如柠萌的“小系列”。

家庭剧合集完整版(家庭伦理剧变迁史)(16)

相对于家庭伦理剧, 都市情感 (婚恋) 剧将重点放在了都市青年男女的婚恋问题上, 并随着“城乡矛盾”、“凤凰男”、“裸婚”、“房奴”、“孩奴”“大龄剩女”“学区房”“相亲角”等热点概念和话题,都市情感剧被附加了更多时代的特征。

从《过把瘾》到《牵手》《中国式离婚》, 从《夫妻那些事》中针对丁克家庭的讨论, 再到《裸婚》中针对80后独生子女如何面对事业家庭的双重选择,以及到了这两年,反应都市女性职场和情感选择的“女子图鉴”系列和《三十而已》《二十不惑》,无一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带给人们的巨大变化。

5 真实的尺度和希望

去年评分比较高的家庭伦理剧是《乔家的儿女》。

今年,豆瓣评分比较高的家庭剧是《亲爱的小孩》,通过极致临摹一个刚刚迎接新生命的小家庭和两个原生家庭,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国式家庭的琐碎日常和情绪爆发点,既有尺度上的突破,也有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创新,那些看似忍则忍的微尘,积累成了压垮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家庭剧合集完整版(家庭伦理剧变迁史)(17)

对于任何一个中国式家庭,生孩子都是对从结构到灵魂的巨大考验,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在兵荒马乱中快速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可比谈恋爱吵架复杂多了。

《亲爱的小孩》才开播,观众就咋舌尺度大,可能是对滤镜美化的生活习以为常,忘记了生活的琐碎。但所谓的尺度,只是源于过去较少讨论。那些在剧集中被一一铺陈开的人生岔路口,也引领观众探讨现实世界里同样热议的话题:

孩子该由谁带,小夫妻、岳母还是婆婆?和平离婚真的可以做到吗?夫妻关系破裂,要不要为了孩子坚持不离?

它选择的是相对中立的视角,对每个家庭成员的想法进行了审视。相较于很多家庭剧以及我们常见的现实生活中的站队、拉偏架,这部剧对多重家庭关系的诊脉算是相当公允。

夫妻两人从难以释怀到各自找到新的航路,是剧集抚慰观众的正向价值关照。不以一次婚姻的失败,为今后的人生判生死。过往不是拿来惩罚现在的自己,而是为未来的幸福提供经验反思。

这是《亲爱的小孩》温情的内核,也是现实主义创作宝贵的初心。我们想从家庭剧看到什么?

随着时代观念的流变,观众想从家庭剧中获取的“东西”也在悄然变化。对他们来说,优质的家庭剧不再只是制作精良、故事精彩,更在于能否通过剧集内容与自身发生现实的共鸣共情,给予他们情绪价值和人文关怀。

绿尘,链接影视与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